刘峰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设备处·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 (天津 300060)
区块链技术为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产物,近年来,其应用广度不断拓宽,深度不断加强,该技术在社会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及生产关系变革中发挥着高效助推作用。区块链数据具有公开性、不可篡改、去中心化等特征,适用于医院管理工作[1]。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区块链技术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应用研究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2]。区块链技术虽然已经被我国许多医院所重视和关注,但目前国内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3]。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区块链技术在医院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方式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区块链的概念最早于2008 年由Satoshi Nakamoto在比特币论坛上的《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一文中提出,区块链技术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升级到3.0 阶段,将去中心化和共识机制发展到了新高度[4]。我国已将其列为战略核心前沿技术,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中即包含区块链技术。区块链属于一种标准的去中心化数据库技术,可实现对海量信息的记录、共享、传递。在区块链技术中,海量信息数据在对应的系统数据库中呈分散式存储,如此,各个数据库便成为独立的区块,再借助链式方法实现区块间的有效连接。区块连接后,可在区块终端读取相关数据,区块链依托密码学手段完成数据录入,因此,信息虽然可读但不可被随意篡改,极大地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可为互联网医疗信息与交互过程提供科学、有效、可信、安全的技术实现方案[5]。将区块链这种新兴技术应用到医院管理中,可以有效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管理效率和效益,对现代医院管理模式创新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6]。
1.2.1 时序性
区块链内的信息是按时间排序进行存储的,即先输入的信息排在靠前位置,此部分信息存储时间长,同时在后续区块链接中处于更高层,这就决定了修改此部分信息付出的代价更高,保证了其完整性和可信任性。
1.2.2 安全性
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利于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区块链的本质为互联网安全协议,因此,其可通过构建连贯性数据库来完成数据保护任务,区块链通过密码协议的方式实现数据共享保护,支持在不同终端的计算机上共同维护数据,节点之间无需完全信任,无需身份验证信息,故可更安全地进行维护[7]。
1.2.3 可扩展性
对于区块链技术的设计者而言,需充分考虑技术的更新及优化,所以将脚本概念引入了区块链技术中,脚本的存在赋予了区块链可编程性的特征。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可扩展性特征,相关人员可结合行业具体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区块链的设计与建立工作,满足数据存储及流通需求。
近年来,医院管理系统虽有一定改进,但整体管理效果不理想。结合医院管理系统发展现状总结问题如下。
首先,信息较为分散,造成医疗数据资源共享难。这是当前医院管理信息化实现过程中的棘手问题。究其原因,部分技术标准规范不明确,数据结构不统一,医院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部分医院内部信息系统无法集成,机构之间无法采用统一的技术量化标准,从而导致数据存在差异性,出现了医疗“信息孤岛”,进而为数据的存储、传输和利用带来较多问题,其中,隐私数据的泄露问题尤其突出。
其次,医疗质量监管不到位,相应的监管制度不健全。管理者监管意识薄弱,对医疗服务质量重视不足,质量监管工作开展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院内医务人员未能全面细致地掌握相关质量标准。此外,医疗质量监管水平较低还进一步加剧了医患矛盾,因此,十分必要进一步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医疗质量监管工作。
医院电子健康档案的传统管理方式主要是对相关信息的记录和维护,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而且资料存储安全性不高,存在信息丢失或出错的风险。2018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通知》将医疗信息化建设提上日程,电子病历建设工作有了重大的改革,逐步实现无纸化病历,解决了以往浪费纸张、保存不便等问题。电子病历的实现也对技术支持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如何实现电子签名,以及如何具有法律效力等问题。而由认证中心认证的电子签名存在数据丢失和被恶意篡改的风险。使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区块链技术的非对称加密算法与多节点的分布式存储可同时满足数据存储和无法篡改两个要求,具有去中心化、共识信任机制、数据可追溯、开放性等特点。使用区块链技术做好去中心化平台的构建工作,可建成具有唯一患者标识的电子健康档案,患者到医院就诊后留下的诊疗记录通过系统存储到区块链节点中,如此为患者建立了专属于自己的电子病历档案,随着患者就诊次数的增加,相关信息会及时得到更新,患者无需收集记录,仅需在就诊时输入认证信息,即可调取历史记录,简化了就诊流程[8]。同时,区块链技术可实现各信息系统的高效链接和维护,因此,患者就诊信息可互联互动,并通过密钥及身份验证来保障其安全性。区块链技术与电子病历数据存储系统相结合,可解决传统电子病历安全性差、隐私保护差等问题[9]。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电子病历的档案资料齐全率,医院各职能部门可以实时调取电子病历,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质量监管始终处于医院管理的核心地位,其管理的重点包括电子病历质量、医疗记录、医疗服务质量等。首先,做好电子病历质量监管工作,其与医患两方的利益直接关联,运用区块链分布式存储及加密技术,可完整保存患者的医疗记录数据,高效统一公共链和私有链数据,为医师诊断决策提供信息支撑。通过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特征可确保医疗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解决了当前医疗数据无法安全共享的问题,且数据不易丢失,不易被随意篡改,大大降低了存储成本[10]。其次,做好医疗记录监管工作,当出现医疗事故时,如果医疗机构刻意隐瞒医疗记录,势必会引发医患纠纷。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很好地规避此情况的发生,患者可全面细致地掌握自身的医疗数据,非对称加密技术不仅可保障个人隐私,还可实现信息共享。再次,做好医疗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医疗机构在搭建医疗服务监督管理平台时,借助区块链技术、云计算技术来收集、存储相关数据,达到全程智能监管医疗行为的目的。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大大提升了医院电子处方的完善程度。以往诊疗工作的具体流程为医师开具处方后患者获得处方、排队取药。若患者就诊排队和取药排队耗费过长的时间,会影响就诊体验。电子处方使患者实现足不出门问诊并获得处方。区块链技术在电子处方系统中的应用,使电子处方和患者疾病诊断匹配的精确度大大提升,依托时间节点使存储数据切换为链式结构,记录处方内容、流转时间、流经地点等信息,保障了信息安全和患者隐私,规避了处方的修改及滥用等问题,促进了用药安全[11-12]。区块链与处方流转的融合,可使电子处方在多个社会主体之间实现可信传递,并推动电子处方数据共享,为电子处方监管、追溯和决策提供支持,为电子处方的安全流通提供保障[13-14]。
药品从生产到临床应用涉及多个环节,精准把控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是药品质量管理的核心。目前,药品质量追溯主要通过二维码、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但追溯系统数据使用的中心存储方式存在易被篡改、易丢失数据等明显缺陷。而在药品信息追溯中应用区块链技术,可规避上述问题[15-16]。首先,区块链技术由权限等同的节点构成,分布式数据存储方式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其次,在区块链分布式网络结构中,不同节点间身份的确认需要依靠数字签名实现,非对称加密式算法轻松解决了身份信任问题,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得以保障,将药品供应链管理透明化,实时动态跟踪并标记药品来源,实现了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环节的可溯源性。监管部门可以通过区块链下载并分析交易记录,检测药品生产商、提供商、医师等是否存在对处方更改或恶意修改的行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17]。应用区块链技术还可实现过期药品的逆向供应,解决物流成本高、主体层级较多等问题[18]。
医疗保险管理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看病用药的关键,医疗保险结算、支付便捷与否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在医疗保险管理中的应用,为患者、医保经办机构及医院三方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如果发生保单记录被篡改的情况,链中各节点均会拒绝,提升了医保报销的公开性、透明性。“区块链+医保”的技术形式使办事流程大大简化,审查效率得以提升,患者医疗就诊记录可轻松实现共享,无需重复检查,监管工作实现全程智能化。区块链技术与医疗保险的结合有效保障了医疗保险理赔的严谨性,一旦达到理赔条件,即可快速理赔,极大地缩短了医保理赔时间。同时,区块链可通过引入不同医保公司的相关数据实现对比和记录,有利于加强身份识别,有效避免骗保现象的发生[19]。
我院自2021 年3 月开始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院方信息化管理中,截止到2022 年2 月,医患纠纷发生率同比降低了59.6%(见表1),表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院方信息化管理中可有效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表1 实施区块链技术前后医患纠纷发生情况对比(例)
医院管理系统信息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整体水平。作为关系民生的核心工程,医疗卫生事业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及人民群众生命质量息息相关。因此,必须进一步做好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效应用区块链技术提升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以推动医疗体系改革、医疗数据安全共享及协同应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20]。目前,区块链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尚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技术的安全性、去中心化等性能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攻击及计算效率问题、访问控制设计等还有待更进一步探索。未来,相关人员仍需深入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优势,充分发挥其对现代医院管理工作的促进作用,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就医诊疗依从性,缩减院方管理费用,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