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对比分析

2023-05-24 03:43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3年7期
关键词:成角哺乳期乳腺炎

谭 雅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超声一科 湖南 长沙 410000)

乳腺炎包括哺乳期乳腺炎和非哺乳期乳腺炎,其中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种病程长且病因不明确的炎性疾病,可能与先天性乳头内陷、免疫反应及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为触及乳腺肿块,伴随红肿疼痛等症状,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而导致破溃甚至形成窦道[1]。乳腺癌居全球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主要表现为乳腺胀痛、乳头溢液等等,且早期症状不明显,预后不良[2],早期发现与准确诊断对乳腺癌的预后有较大的影响。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在超声图像上容易混淆[3],且两者治疗方法截然不同,早期鉴别诊断对两者治疗方案选择及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回顾性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超声特征,探讨超声对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5月—2022年6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就诊,经病理或肿块穿刺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 例(非哺乳期乳腺炎组)和乳腺癌患者110例(乳腺癌组)为研究对象,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均龄(31.63±4.15)岁,乳腺癌患者均龄(42.79±2.65)岁。纳入标准:① 穿刺或病理结果证实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的患者;② 患者超声图像资料规范、完整清晰。排除标准:①超声图像不清晰或不完整者;②检查不配合者。此研究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仪器采用SAMSUNG HS60和MEDISON8000,探头频率为(5~18)MHz,行常规乳腺超声检查,仪器调节至最佳状态,患者采取仰卧位,必要时采取侧卧位,双臂上举过头,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仔细对比,扫查双侧乳腺及腋窝,发现肿块后十字交叉法观察肿块特点。针对超声详细记录肿块的位置、边界、形态、内部回声、血流等情况。同时对肿块血流情况进行Alder分级,0~Ⅰ级多提示良性病变,Ⅱ~Ⅲ级多提示恶性病变[4]。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对超声图像进行描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病理结果

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60例中,包括慢性乳腺炎35 例(58.3%),肉芽肿性乳腺炎18例(30.0%),浆细胞性乳腺炎7例(11.7%)。乳腺癌110例患者中,包括浸润性导管癌55例(50.0%),浸润性小叶癌30例(27.2%),导管内原位癌5例(4.5%),黏液腺癌9例(8.1%),炎性乳癌1例(1.0%),浸润性乳头状癌8例(7.2%),乳腺淋巴瘤2例(2.0%)。

2.2 超声图像特点描述

乳腺癌超声图像特点总结如下:病灶边缘不规整,可见角形边缘,即边缘成角,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多大于1,呈“直立”状,病灶向边缘浸润呈“蟹足样”或“毛刺征”改变,界限不清。肿块内部可见微粒样钙化点呈簇状分布,肿块后方回声多有衰减,内部血流以AlderⅡ~Ⅲ级血流为主,见图1。

图1 乳腺癌超声表现

非哺乳期乳腺炎声图像特点总结如下:肿块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肿块界限模糊,肿块内部多呈低回声或无回声,部分肿块内液化可见细弱样点状回声或絮状低回声,加压可见流动,内部血流以Alder 0~Ⅰ级血流为主,见图2。

图2 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

2.3 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对比分析

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患者在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及肿块回声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微粒样钙化检出率(8.4%)低于乳腺癌患者(80.0%),边缘成角检出率(16.7%)低于乳腺癌患者(61.8%),后方回声衰减检出率(20.0%)低于乳腺癌患者(70.9%),差异均显著(P<0.01);血流分级非哺乳期乳腺炎以Alder 0~1级为主,占90.0%,而乳腺癌患者以Alder 2~3级为主,占80.9%,见表1。

表1 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对比分析[n(%)]

表1 (续)

3 讨论

乳腺是人体的一种器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精神压力的增大、环境的变化、饮食结构的变化,乳腺疾病越来越常见。乳腺癌是常见的乳腺疾病的一种,是女性疾病中发病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就诊,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乳腺疾病的死亡率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但早期诊断仍然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的环节。非哺乳期乳腺炎性是乳腺炎性病变的一种,按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发病,病理类型上包括肉芽肿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乳腺脓肿、导管周围乳腺炎、乳腺导管扩张症等等。其发病主要与乳头内陷、导管扩张或脂肪坏死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乳腺肿块伴随红、肿、热、痛等症状,部分病人可出现发热,伴随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以前非哺乳期乳腺炎发病率相对较低,但随着环境、饮食等因素的变化,现在临床上非哺乳期乳腺炎越来越常见。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在临床表现、超声影像表现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临床上很多乳腺癌患者易早期被误诊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肿块,从而延误了诊治,影响了患者的预后,因此早期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超声是临床上乳腺非常常用的检查方式,不管是基层医院还是大型医院,都具备超声仪器条件和人员条件,且超声检查具备方便、价廉、快速、准确、无创、可重复等特点。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表现上具备一些相似性,鉴别较困难。本研究对比分析在我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的超声特征,为临床医师提供合理的参考借鉴意见,为手术方式或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研究通过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及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得出:①乳腺癌患者多肿块边缘成角,乳腺癌为恶性病变,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点,当肿块组织向低阻力方向浸润生长时则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成角[5]。有研究表明边缘成角对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都较高[6]。②乳腺癌病变多呈“毛刺征”或“蟹足样”改变。“毛刺征”及“蟹足征”多为肿瘤的恶性征象,特征是肿块边缘不光整,从肿块边缘突出针刺状或蟹足样结构,呈放射状分布,是病灶向周围浸润的表现。③乳腺癌病灶后方回声多衰减。乳腺炎性病变等良性病灶主要由滤泡细胞组成,其内充满胶质成分,其后方回声多增强或无明显变化,而乳腺癌恶性病变内部多含纤维、血管及钙化小体,导致肿块后方回声多衰减[6]。④乳腺癌肿块内部出现微小钙化的原因主要是组织在异常情况下可见钙盐沉积,而沉积形式多为簇状分布[6],非哺乳期乳腺炎多无类似钙化表现。⑤乳腺癌病灶内部血流多为AlderⅡ~Ⅲ级,而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内部血流多为Alder 0 ~Ⅰ级。Alder血流分级[4]是目前半定量判断血流丰富程度的常用方法,判定标准为:0级为无血流;Ⅰ级为少量血流;Ⅱ级为中量血流,可见一条主要血管或同时可见几条小血管;Ⅲ级为丰富血流,同时可见四条以上血管。乳腺恶性病灶能释放肿瘤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肿块内形成新生肿瘤血管,从而导致肿块内部血流较丰富,多表现为Alder Ⅱ~Ⅲ级。乳腺炎性等良性病灶内部表现为无血流或血流不丰富。但是非哺乳期乳腺炎及乳腺癌病灶均表现为边缘不规整、形态不规则,乳腺炎症累及乳腺小叶、浸润周围脂肪组织,同时肿块边缘炎性水肿,从而导致肿块边缘不规整、形态不规则[7-10]。乳腺癌恶性病灶浸润性生长也会出现类似表现,从而导致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有些时候在超声上难以鉴别[11-12]。但是肿块边缘成角、“蟹足征”或“毛刺征”、肿块后方回声衰减、砂砾样或簇状微小钙化、内部血流特点等超声表现,有助于辅助诊断乳腺癌[13]。当非哺乳期乳腺炎肿块内部出现液化坏死时形成细弱样点状回声或絮状低回声,加压流动[14-15],这一征象有助于辅助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超声特征得出非哺乳期乳腺炎与乳腺癌患者在肿块形态、肿块边界及肿块回声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微粒样钙化征、肿块边缘成角、后方回声衰减及血供特点方面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之前多项对比研究得出结论基本一致[3,5-6,11-12]。因此通过研究可得出微粒样钙化征、肿块边缘成角、后方回声衰减等超声征象及肿块血供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超声能为非哺乳期乳腺炎和乳腺癌患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一定的价值。

猜你喜欢
成角哺乳期乳腺炎
成角近段旋磨对严重钙化成角冠状动脉病变的治疗价值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错在哪里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61例下肢成角畸形患儿8字板骺阻滞术治疗无效原因分析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
牛的乳腺炎和乳腺肿瘤
消炎散结通乳汤治疗乳腺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