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霞 陈少霞 张照霞
我国需要进行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非常多,可移植的人体器官却供不应求。每年由于器官衰竭需进行移植的患者就多达30 万例,仅有约1.6 万人能够获得手术机会,每个患者能成功接受移植的概率只有5%[1]。虽然我国器官移植数量绝对值大,但相对于我国世界第一大的人口数量,从相对值上则差强人意。
西班牙是世界上器官捐献率最高的国家,西班牙在1979 年颁布《器官捐献法》[2],该法全面规定了公民器官捐献的权利和义务,对器官捐献严格的立法是其器官捐献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3]。我国器官供需比例为1∶30,而美国为1∶4,英国为1∶3[4],器官短缺问题成为阻碍我国器官移植事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5]。
综上所述,我国器官捐献水平与国外相比处于较低水平,如何完善符合我国国情的器官捐献措施是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本研究通过了解并比较医学生及大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器官捐献率的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提高我国的器官捐献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1.1 一般资料采用两阶段抽样方法(一阶段方便抽样,二阶段单纯随机抽样),首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在广东省内两所医学院校,随机抽取700 人。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广东省内大众300 人,共计1000 人。本次调查对象为年龄≥16 岁的人群,排除智力障碍或精神障碍等不能正常交流沟通及不愿意配合的被访者。
1.2 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问卷星通过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https://www.wjx.cn/vj/hNa6xcW.aspx),本问卷包括前言、被访者基本资料和问卷主体内容。主体内容分别是器官捐献认知调查,态度调查及意愿调查。
1.3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4.0 统计软件处理,计数资料描述分析采用构成比(%)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般资料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000 份,回收有效率100.0%。其中回收医学生有效问卷700 份,回收有效率100.0%;回收大众有效问卷300 份,回收有效率100.0%。男性386 人(38.6%),女性614 人(61.4%),被访者年龄为16-82 岁,平均年龄为(29.7±10.0)岁,65.8%的被访者未婚,88.7%被访者具有中专以上学历,72.6%的被访者收入在5000 元以下,61.5%的被访者无宗教信仰。
2.2 被访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现状见图1。但是对器官捐献的了解不深入。88.5%的被访者不知道器官捐献的程序,69.7%的被访者不知去哪里捐献器官,58.6%的被访者不知道目前器官短缺的状况。
表1 您了解器官捐献吗?(单位:人)
2.3 医学生与大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状况比较见图2。
表2 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供体不足?
2.4 被访者器官捐献的态度及意愿现状见图3。34.6%的被访者认为器官捐献应该有一定的补偿,51.9%的被访者选择补偿的方式“本人或近亲属享受移植器官时的优先治疗权”,其次是“提高医疗保险报销比例”(45.6%)。30.3%的被访者认为捐献补偿会提高器官捐献率,也有32.7%被访者担心“经济补偿会造成器官捐献的商品化”。
表3 您不愿意去世后器官捐献的原因?
2.5 医学生与大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意愿比较医学生认为(87%)“用自己的器官挽救生命垂危的病人是高尚的事”的认同比率高于大众(66%)(P<0.05)。对于捐献器官的赞同率,医学生的明显高于大众(P<0.05)。大众对“担心同意捐献后医生就会为了获得器官而不尽力医治”的程度高于医学生(P<0.05)。医学生认为捐献补偿会增加其捐献的意愿(35%),而大多数大众选择不确定(57%)。对于“经济补偿是否会造成器官捐献的商品化”的态度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33%的医学生认为会,而26%的大众认为会。
3.1 被访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不足研究表明,大众对器官捐献和移植没有足够的认知是影响捐献的主要障碍[6]。虽然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对器官捐献有所了解,但不够深刻,显然医学生对器官捐献的了解程度高于大众(P<0.001)。而此次研究还发现58.65%的被访者不知道目前器官短缺的现况,“大众对器官捐献的了解程度低”占72%。因此面对器官捐献短缺首要解决方法,应当是在全社会加大力度开展器官捐献宣传活动,重点宣传器官捐献的流程,避免出现“捐献无口”或无法办理的状况,消除根深蒂固的陈旧意识,宣传生命互助的奉献精神。同时建议学校开设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课程,促进医学生积极参与器官捐献工作。
3.2 被访者对“脑死亡”的认知低目前捐献主要分为“脑死亡”和“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两种类型[7]。调查中发现12%的被访者仍然是表示从未听说过“脑死亡”,63.9%的被访者表示听说但不了解。同时,67.3%被访者中认为脑死亡判断指标更合理。为使大众认可脑死亡这一判断指标,应当医学生先受教育,在医学院校增设关于“脑死亡”的相关课程,使医学生充分认识“脑死亡”的相关知识,从而有助于在器官捐献宣传中传播专业的医学知识,顺利且及时地发现潜在的捐献者,并能通过专业的医学知识与家属进行讲解,使家属更易于接受并愿意捐献。
3.3 医民信任度低,阻碍捐献意愿度医民信任度低严重影响大众对捐献器官的意愿[8]。本次调查显示超过半数(50.4%)的被访者担心如果提前同意捐献器官,医生会为了获取器官而不会好好医治。这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患者与家属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大众缺乏对捐献器官的程序与相关知识了解,包括相关的医疗程序、死亡判断标准及法律法规等。因此,加强医患沟通,加大宣传与讲解器官捐献相关知识,让家属与患者进一步了解器官捐献,提高信任感,从而增加捐献意愿。
3.4 被访者对器官捐献补偿的选择调查显示34.6%的被访者认为“器官捐献应该有一定的补偿”,在补偿的方式上,51.9%的被访者选择“本人或近亲属享受移植器官时的优先治疗权”,选择现金补偿被访者仅有37.5%。绝大多数大众不为了获取金钱而选择捐献器官,而捐献补偿方式的选择大多数被访者认为主要体现在道义上的感谢、对其行为的肯定和对人的尊重,非金钱的交易。因此,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时,可考虑实施“对本人或近亲属享受移植器官时的优先治疗权”或“减免住院期间的医疗费用”等方式对器官捐献者及家属进行补偿,同时政府颁发荣誉证书肯定和宣扬其高尚行为,从而激励大众对捐献器官的意愿。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器官短缺的状况,最主要的解决方式是,加大器官捐献的宣传力度,加强大众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认知,尤其是医学生;改变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改善相关法律制度,根据大众意愿完善补偿方式,从而提高大众对捐献器官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