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3-05-24 21:10曾国徽
天津教育·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法治初中语文学科

曾国徽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与推进,教育教学理念被不断革新,推动教学过程朝着“减压增质”的方向逐步发展。“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于其中脱颖而出,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与重要的作用。以初中阶段语文作文的教学为例,作文学习具有综合性,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面都有一定要求,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路径。将“跨学科融合”与作文教学相结合,致力于运用多学科资源为语文作文教学服务,将作文学习作为教学主线,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吸收语文学科外的知识,提高教学实效,引导学生跳出思维定式,提升作文写作的思辨性、全面性、广博性。本文基于“双减”背景,围绕着“语文作文‘跨学科融合教学”进行展开,对作文教学与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信息技术四门学科的融合进行意义分析与策略探究。

一、文史交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历史学科相融合

“文史交融,文可为史添秀,史可为文之材。”历史学科与语文作文的教学颇有渊源,自古以来便有“文史不分家”的说法。当前,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写作内容虽然能够做到基本的文从字顺,但没有厚重感,既无说服人心的典故运用,又无眼前一亮的历史事件,读来宛若水中浮萍,没有根基,缺乏沉淀。同时,学生的写作内容大多源自于生活却又受制于生活,因此难以生发出深刻的思考。因此,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历史学科相结合就显得重要且必要,这种教学策略既有利于为学生的作文增添厚重感,又为学生开拓了视野,让学生不再拘泥于自己生活的“一亩三分地”,而能够通达古今,以史为鉴,以旧史生新悟。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的写作主题为“学习抒情”,要求学生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单元内包括了《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这两篇彰显家国情怀的教学课文。想要写“乡情”,就应当先明确“何为乡情,我们为什么会有乡情”这个问题。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就可以融入历史学科的教学元素,为学生讲解《黄河颂》《土地的誓言》这两篇文章的写作背景。《黄河颂》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写于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教师可以就这一历史事件进行详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土地的誓言》写于“九一八”事变过去整整十年之际,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教师可以就“九一八”事变为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诗人的国土沦丧的压抑之情以及故乡眷恋之情的强烈共鸣。此外,教师可以再引入各个省市地区的英雄事件与光辉历史,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强大的支持与内驱力。“学习抒情”首先要“有情可抒”,当学生在写作教学中了解到大到国家、小到家乡的深厚的历史渊源后,他们一定会深刻地认识自己的故乡,并产生深深的留恋与热爱。同时,作文教学与历史学科相融合,也能够让学生在写作中“有内容可写”,追昔抚今,提升文章的质感与丰满度。

文史交融,既是对“文”教学质量的飞跃,又是对“史”教学内容的积淀,二者合理地推动学生综合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

二、立德树人: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学科相结合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应当在每一科目的教學过程中得到体现,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德育工作的“主阵营”。因此,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和道德与法治教学资源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同时,在教学实践中,部分学生存在着“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问题,作文缺乏思辨性与时代感,只是文字的堆砌与模仿。而将道德与法治学科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帮助学生在作文中彰显正确的思想观念,加入时事热点观察与分析的元素,提高学生敏锐、全面地看待并理解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

时事分析与解读能力成为了当前作文考核的重点内容,教师应当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引导,将道德与法治和作文教学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度,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与国家大事的习惯。以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写作任务“撰写演讲稿”为例,教师就可以将这一单元的写作任务与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相结合,以“少年的担当”为题,撰写一篇演讲稿。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目光聚焦冬奥会上的青年小将——“天才少女”谷爱凌、“单板小将”苏翊鸣、短道速滑小将李文龙、中国女壶队长韩雨……从这些“00后”们的出色表现中感悟“少年担当”的意义与价值。

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不仅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彰显语文教学的时代性,而且能够为学生的文章增添厚度,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三、文中有画: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

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光是做到文从字顺是不够的,流畅通顺的语言只是作文的外衣。真知灼见的思想与优美灵动、感人至深的文字才是作文的灵魂。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都存在着有思想不会表达、有故事不会讲述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提升。因此,将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艺术学科相结合就显得尤为关键。艺术教育关注美育,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与感悟能力,而这正好能作用于学生的作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写出更优美、精准、灵动的作品,让学生能够用引人注目的文字把思想表明、故事讲清。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教学《热爱生活,热爱写作》为例。在这一单元的写作实践中,要求学生从生活出发,基于自然与人文两方面,观察由夏入秋的许多变化。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艺术元素,带领学生观赏梵高的画作《圣保罗医院花园(落叶)》,在这幅画作中,孤独的路人与被风卷起的落叶都暗示着秋天的氛围,为学生的习作创作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前走到室外,用眼睛捕捉秋天的景色,并用笔画下来,依照自己的观察与画作展开写作。古时有文人墨客撰写画中诗,今日有我们书写画中文,有画有文,相辅相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审美水平不断提升。

写作不应该是“闭门造车”,优秀的作品不会只来源于“眼睛”,而是来源于欣赏、借鉴与品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艺术学科,有利于为学生的作文创作打开一片新天地,推动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断提升。

四、看得见的作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想要写出能够震慑人心的文章,就应当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作文的素材与主题。只有当学生深刻全面地认识作文主题时,才能写出真实性与文学性兼具的好作品。信息技术走入课堂,为这一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能够让学生置身课堂、足不出户,也能“耳听八方,眼观六路”,将习作的内容与主题形象生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以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四单元的教学为例,在这一单元中《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给了许多学生心灵上的触动。人物写作是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会写“身边的人”,而且要引导学生能够写“遥远的人”,让学生能写并且会写历史人物。基于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带领学生观看有关历史人物的纪录片,甚至还可以看一看所写人物的访谈片。让学生走进人物、全方位了解人物,在写作中细化人物的言行思想。

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的结合,让抽象的文字具像化,学生只需要将自己所见生动具体真实地描绘出来,便可以写出一篇优秀的文章。

综上所述,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且必要的效果,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的作文学习和历史、道德与法治、艺术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拓学生的思想眼界,让作文教学不再流于表面形式,而是能给学生带来真正的成长价值与思想启迪。

注:本文系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文‘1+4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fset2021x006)的阶段性成果。

(徐德明)

猜你喜欢
法治初中语文学科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学科新书导览】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超学科”来啦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