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珺
摘 要:新时代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围绕小学德育工作环节中的具体问题进行灵活分析,结合相关问题,探索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解决策略以及多元化教学方法,着重研究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德育的价值与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研究,可以帮助广大教师明确小学德育工作中实施德育的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不同类型的教育模式与工作方法,拓宽德育渠道,充分挖掘学校德育资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关键词:小学德育;途径;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8-0046-03
德育工作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素质教育要求的落实,也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小学学校应充分重视德育工作的开展,教师应结合小学生发展特点和能力制定教学方案,切实发挥德育工作实效。小学德育教师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应针对性实施情感教育,结合社会发展实例构建高效德育课堂.同时,教师应注重德育工作方式方法,通过更加柔和的方式实施教育,引导小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
1.树立德育新理念,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在小学生个性成长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较好的教学指导,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为班级内部每一位小学生的终身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快速转变原有的教学理念与思维,面向班级内部全体学生细致讲解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措施与方法,也需要带领全体学生共同明确德育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教学方向。在小学德育教学环节中实施情感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借助多样化的人性与情感,感化班级内部的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感受人性之美,沐浴在人文情感的光辉中,帮助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复杂问题。将情感教育理念与思维融入小学德育工作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借助多样化的人文情感影响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通过情感影响与文化熏陶相互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以及品质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情感教育过程中,为了加强情感教育工作的效果,帮助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感知能力,小学学校和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将德育内容渗透在各个学科教育教学中。一直以来,小学德育工作大多由班主任负责,德育教学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在于大部分班主任认为自身主要职责是负责班级纪律和提升学生学习成绩,致使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功利心理较重,为学生带来巨大学习压力。这样的德育教学方式不但难以契合素质教育要求,还不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工作时,应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施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转变自身教育观念,结合教学实际制定科学德育教学方法,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在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或者是特色民族精神进行合理分析,将不同类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引入情感教育环节中,将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感以及优秀品质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导学生在参与德育工作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深层次感受中华民族五千年传承下来的各种民族精神以及优秀品质。同时,进一步丰富小学德育内容与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在学生头脑深处形成正确的价值品质以及道德观念。
2.尝试运用柔性管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元素之一。在良好的学习氛围烘托作用下,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强化学生对知识巩固记忆。同时,基于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教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小学德育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必须发挥自身关键性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及带动作用。教师可以尝试将柔性管理运用于德育教学工作之中,为学生营造形象生动的良好德育课堂氛围,能够高效促进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统一制定班级管理规范,提出更高的班级管理要求以及学生个人管理要求,在此过程中结合学生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班级管理的具体方法与形式,采取以教育为主,以惩罚为辅的柔性管理模式,避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成就感,积极培养学生独立自强、自尊自爱的优秀品质以及良好道德意识。比如,德育教师为学生开展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柔性管理引入德育课堂教学之中,让学生以轻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下进行爱国主义学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对如何爱国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鼓励学生展开自由想象,只要学生的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3.规范教师行为举止,发挥榜样引导作用
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品德素质。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书面语言上,而是应该在实际行动中得以践行。因此,德育教师必须以身作则,发挥自身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引导和教育学生,小学德育教师在学生德育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启蒙作用,一言一行对于小学生都会产生重要影响作用。因此,教师不管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还是在日常与学生相处过程中,都应充分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比如,班级中有学生出现迟到的现象,对于这一情况,教师不应只是一味指责或处罚学生,而是及时与学生沟通,通过沟通交谈了解学生迟到的原因,并與学生约定好,如果之后学生能够准时到达学校,则给予学生一定鼓励,反之,进行相应处罚,通过这样的方式尽量改掉学生迟到的现象。尽管当下小学德育在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并不是主课课程,但是其具有的内在价值和功效是巨大的,是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必须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重视,将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切实落实情感体验工作,通过自身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发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用。
4.创新德育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情感态度
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充分意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德育工作之中,进一步调整德育的主要措施与方法,以便将情感教育模式融入其中,促进情感教育方法与传统小学德育方法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提升小学德育工作整体质量与水平,充分凸显德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以及核心地位。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學德育工作不断改革创新,德育的创新性应让每一个学生感知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时应创新多元教学方式,促进德育工作与情感教育的高效融合。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创新德育教学理念,探索符合时代需要的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比如,教师可以从德育的内容为出发点,综合运用创设情境、结合生活实践、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培育学生的“家乡”情怀时,引导学生通过学生的实地走访,与家乡人亲切的交谈,观察和了解近几年来家乡建设的巨大变化,从而激发学生建设美丽家乡的愿望。此外,在开展具体教学工作过程中,可以将生活化教学策略运用于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搜集学生家乡20年前的样子和现阶段家乡的样子,随后根据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图片制作成PPT,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播放,通过这样直观的对比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家乡情怀,强化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此外,近年来我国教育管理部门非常重视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结合小学德育情况进行了灵活分析之后,逐步制定的新型教学政策,尤其是主张将德育融入小学阶段育人体系之中,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在此前提之下,广大教师需要将我国政府教育管理部门的全新政策要求引入其中,对原有的德育工作模式与方法进行全方位调整与优化,通过教学反思与会议研讨的形式,不断探索更加现代化、多样化、个性化、全面化的德育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培养学生研究探索精神。
5.组织开展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思想意识
面对多元化的小学德育工作需求,为了增强学生对自我行为的认知,强化德育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小学德育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带领学生科学合理组织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演讲比赛、歌唱比赛等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融入与德育工作有关的要素。通过此类活动形式,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情感体验,并促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身探究能力。另外,为了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社会服务意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敬老院、打扫街道等义务劳动;为了让学生铭记民族发展历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革命基地、观看爱国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等。以小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引发小学生的情感共鸣,强化小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小学生良好道德素质。
6.促进家校合作,搭建沟通桥梁
在广大教师开展小学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其中,促进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深度互动与沟通,从而形成加强合作关系,进一步搭建沟通桥梁,促进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利合作。在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等诸多环节之中,学生家长可以对学生的个性品质与人格造成一定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的影响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生性格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紧密合作的关系,共同推进小学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逐步优化小学德育工作的具体流程,也可以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小学德育工作体系,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整体效益,逐步丰富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内容与形式。首先,教师在准备开展德育工作之前,可以及时通过线上交流的形式,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将本次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与要求反馈给学生家长,学生家长可以积极与教师之间进行深度沟通与对话,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以便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元素引入到情感教育环节之中。在推进情感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父母亲情类的话题引入其中,可以列举家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教育问题以及学生成长问题,逐步选取特定话题与家长进行详细沟通,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家长的距离,增强家校间的联系。其次,学校方面可以积极组织家长座谈会或者是主题教育活动,邀请学生家长带领学生共同参与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或者是亲子游戏教学活动,在学生与家长共同参与主题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指引与帮助,也可以与学生共同完成亲子教学任务。最后,在教师完成线下教学任务之后,也可以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或者是其他的社交媒体、社交平台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沟通与交流,教师也可以通过线下走访的形式直接进入学生家中,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及时了解家长的教学理念,借助生活话题或者是融入特定的情感教育话题,与学生家长进行多角度沟通,将头脑深处的先进教学理念传递给学生家长,将更加科学且合理的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家长,以便学生家长可以快速调整自身的家庭教育方法与策略,积极促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深度融合与转化。
7.结语
一直以来,我国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按照教学要求开展德育工作,不能充分挖掘德育资源,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小学德育工作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为了保障小学德育课堂高效性,培养学生具备良好道德素质,一方面,小学德育教师应总结德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反思总结,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应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德育教学过程中高度关注学生情感体验,真正实现情感育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聂宝明.浅析新课改背景下小学德育教学模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
[2]高文静.情感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3).
[3]吕正欣.小学德育实践活动课中高质量体验活动特征分析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07).
[4]章智.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35).
[5]马丽,马云飞.谈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J].才智,201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