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星捧月月更明
——衬托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

2023-05-23 01:06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徐媛媛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23年4期
关键词:口技衬托大山

江苏省郑梁梅高级中学 徐媛媛

俗话说:“红花再好,也要有绿叶支撑。”在写作中,“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写作对象,描写与之相关的事物使之更加鲜明。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写作对象同性质、同类型的事物,凸显写作对象的形象;反衬就是通过描写与主要写作对象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从反面突出主要写作对象的特点。在写作中适当运用“衬托”,能使主要写作对象形象更为鲜明、突出,提高作品的艺术魅力。请看以下美文选段:

1.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

(摘自《母亲的心》吴春燕)

这一段描写了春天的美景,一方面表现了“她”的憔悴,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她”对“我”从病痛中苏醒的快乐。用窗外的春色衬托出母亲的憔悴,凸显了母亲对“我”的爱,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2.闵惠芬坐在一个红柳沙墩上拉琴,老乡围着她听琴。听众之中还有一头牛,这牛也奇,琴声一起,它站定不动,仿佛一座生出耳朵的山。闵惠芬想与知音合影,牛却俯首不动。闵惠芬懂得牛的心事,便专门为它加演了一曲。老牛这才乐了,巍峨大山温顺得像个孩子,依偎着闽惠芬合影作别。

(摘自《天阶》赵恺)

这段描述老牛听琴,从侧面衬托闵惠芬高超的二胡演奏技巧,同时也表现出她平易近人和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3.每逢鹅老爷吃食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吃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上来,努力地吃它的饭。没有吃完,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

(摘自《白鹅》丰子恺)

作者从侧面描写狗就像一个会逃跑的小偷——“躲在栅栏里偷窥”“敏捷地爬上去,拼命地吃东西”“马上跑到篱笆边,蹲下等着”,而鹅却是“老爷派头”,活灵活现,滑稽可笑。用狗的狼狈衬托出鹅的神气、趾高气扬。

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些环境描写往往能够衬托出人物的特定心态与形象,正如施耐庵《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一节中,描述了杨志等人在旅途中口干舌燥的场景,对炎热天气的描写,正是为了衬托杨志一行人的饥渴,从而得以在酒中下迷药。吴春燕《母亲的心》中的手法与之如出一辙,即用景物来衬托人物形象。

在写人时,不直接写,而是写与人有关的事物,借物衬托所写的人,突出其某些个性和情感,使其更有立体感。在《口技》中,林嗣环就说过,口技演员使用的工具很简单,只有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把尺子,从而充分表现出表演者的口技之精湛,工具的简单也能从侧面反映出表演者的精湛技巧。赵恺在《天阶》中便用到了这样的衬托手法,借物衬人。

在描述某一事物或风景时,可以侧面描写与之相对应的“物”。郦道元《三峡》中,除对三峡两侧山势连绵、险峻的描写外,还侧面描写了“江面之窄”。丰子恺笔下的《白鹅》便用到了这样的手法,以“狗”衬“鹅”,即以物衬物。

佳作展示

心里的月——大山

出门就是一座山,看不到山顶。走出屋子,就是一条大河,一眼看不到尽头。这里是我居住了15年之久的地方,我的家乡。

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母亲抱着我,静静地坐在靠近河边的门口。

“儿子,你要出山,你要当母亲的眼睛,看看外面的世界……儿子,别走出大山,大山就是我们的母亲。”我抬起头,望着母亲,眼神中带着一丝期盼和纠结。我不明白,我当时只有5岁。

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我和母亲坐在河边,两个人都很安静,但是她的眼中却充满了希望和快乐。

“儿子,你要从大山里出来,你要有出息,要有作为;你要当母亲的耳朵,听外面的事。儿,你要记得,为了我们的高山,你也必须回来,要好好学习,以报大山的养育之恩,我的孩子……”我转头看向母亲,眼中满是期待,却没有半点犹豫,反而多了几分决绝。我明白了母亲的话语。12岁时,我决心离开“母亲”,走出大山。

我从来没有忘记母亲的话:“我是山里的孩子,我要回大山,回报大山!”正是因为这样的信仰和理想,我才会不遗余力地学习,没有浪费一分一秒。

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站在山外,月色如水,我对着母亲发誓:“母亲,我从来没有忘记我是山里的孩子,我一定努力读书,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回报大山!母亲,我明天要参加考试了……母亲,你别担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和大山对我的期望。”

求学路漫漫,我不会孤单,也不会畏惧,因为母亲和大山对我充满了期待;因为我心里有一颗永远不会下山的月亮,大山!

感 悟

自古以来,月亮的圆缺就是人们心情的一种体现,满月代表着团圆,通常代表着美好的愿望和祝福;月缺意为离别,通常表示失望或失败。作者反其道而行,多次描写“月亮缺了”,借月缺之意,表达自己的不同心态。比如“我”五岁时,“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与母亲的矛盾心理形成鲜明对比,衬托出母亲对“我”的期望;“我”12岁时,“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衬托出母亲对“我”要离开山里的欣喜,以及对“我”“成才”的期盼;在中考前夕,作者写“月亮像是缺了一块,散发着寒光”,衬托出“我”对大山的报答和对母亲的感谢。月这一意象运用十分恰当,月是“我”心中的向往,一直悬挂在天上,指引着“我”前行,促使“我”带着母亲的期盼努力进取;月又犹如“我”居住了很久的大山,月亮的寒光如同等待着我的大山,时刻提醒“我”走出去,再走回来,要有一番作为,回馈大山与母亲。作者大量运用衬托与白描手法,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也将母亲以及“我”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总之,衬托手法的运用让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富有蕴含,主旨更加鲜明。

猜你喜欢
口技衬托大山
早春
春天的大山
擅长口技的猎人
衬托与烘托在诗词中的运用
浅谈口技表演的技巧与训练
写作的艺术表现手法:衬托
大山
老妪都解未必解——浅谈《观刈麦》中的几组对比、衬托的作用
从“一”字入手读《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