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陶宇
某幼儿园小班的其中一个班级里出现了一个“调皮”的孩子,他与其他孩子的交往方式都是靠“武力”,一会儿把这个孩子抓伤了,一会儿把那个孩子推倒了,一会儿又骑在另一个孩子身上……这种场面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班级里的每个孩子几乎都被他“欺负”过,其他孩子的家长都苦不堪言。
大家纷纷在家长群里向这个孩子的家长讨要说法,家长的回复是:自己家孩子确实调皮,基本上是天天打,但还是没用……
从这个家长回复的话语中你发现什么了吗?其实这个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采取的方式是打一顿。然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在孩子身上得到映射,孩子也有样学样,当与其他孩子交往时稍有不顺心也会采用“武力”的方式解决,但这种方式对孩子的成长真的有利吗?再来看下面这个案例。
【案例】
陈陈是个高中生,他很特别,胆子很小,做事比较拖沓。虽说他是高中生,但从外表看他就是一个初中生,因为他长着一张娃娃脸,个子也比其他同学矮半头。要说智力,陈陈也属于比较聪明的孩子,但就是不爱学习,成绩一直比较差。因为拖沓、顽皮且成绩不好,总是遭到同学们戏弄,因此又变得很胆小、自卑。
但以前的陈陈可不是现在这样,据陈陈的妈妈介绍,陈陈小时候非常活泼且聪明,是个可爱而又自信的孩子。因为孩子比较聪明,所以还没有到上学年龄,父母就找关系让陈陈提前上了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陈陈学习成绩特别好,所以父母决定让陈陈跳级。没想到问题来了。本来陈陈就比别的孩子小,这样一来就比自己的同学更小了。虽然这个时候陈陈学习成绩还不错,可是已经不再是拔尖的成绩了,而且因为年龄小,除了学习,做什么事情都显得比同学差一些,陈陈的自信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变得越来越胆小,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案例分析】
案例中陈陈如今的状态令人唏嘘不已。陈陈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早学知识早成才,没到入学年龄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学知识,还让本来年龄就偏小的孩子跳级,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谁知道酿成了这样的悲剧。相信这是任何父母都不希望看到的。
如今父母的文化素质比较高,对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了,几乎大部分的父母都会在幼儿期对孩子进行文化知识的教育,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尤其是当他们听说某某某孩子通过早期的家庭教育,通过跳级提前完成了学业,或是听到某某某孩子13岁就进入某某某少年班了,或是看到某某孩子14岁甚至12岁考上大学的报道……然而像这样的例子为什么会被各大媒体报道出来呢?就是因为这种情况十分罕见才会得到大众的关注。可是作为父母有没有想过,过度开发孩子的智力是不是真的就百利无一害呢?智力因素真的是决定孩子未来的唯一因素吗?除了智力因素,影响孩子成长的非智力因素是不是也很重要呢?
很多家长非常注重在孩子的幼儿时期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学数数、学计算、学古诗、学认字……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在幼儿时期,比起开发智力,更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第一,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导孩子学会自我服务,这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在万千宠爱中长大,什么事情都由大人包办,这会造成孩子过度依赖他人,自理能力差,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独立性差,遇到问题不知道怎么解决,缺乏责任感,甚至长大后会变成所谓的“啃老一族”。因此父母对此要引起重视,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穿脱衣服、收拾玩具、擦桌子、洗袜子等,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第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以后的学习生涯做好准备。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一个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习惯,会在他上学之后向学习习惯迁移。如果在幼儿时期不重视孩子生活行为习惯的培养,任由其发展,那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就是家长噩梦的开始,丢三落四、粗心大意、虎头蛇尾、拖拖拉拉……这些坏习惯一旦养成,想要改掉谈何容易。因此父母要重视孩子生活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第三,建立自尊自信的品质。自尊和自信是良好非智力心理品质的核心,是孩子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幼儿时期是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对自我的关注越来越多,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正在逐渐形成的过程中,还没有固定的模式。这个时候他们会把家长当作一面镜子,如果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家长经常表扬他,称赞他,孩子就会对自己的判断很自信。反之,如果家长经常打骂和批评孩子,那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就是否定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也受到挫伤。即使孩子做错了,就像上面例子中的孩子一样,对四岁孩子来说,他并不懂得与其他人友好交往的正确方式,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家长的耐心引导,而不是暴力镇压和言语否定。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除了要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外,更要高度重视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这些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上学,学会的不仅是知识,学校就是一个浓缩的社会,通过与老师、同学的相处以及各种社会化活动的参与,逐渐获得社会适应能力,建立孩子健全的人格。而且,培养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孩子的成长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过度开发只会适得其反,因此,我们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康、品格健全的普通人就已经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