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设计策略
——基于学习支架视角

2023-05-23 02:46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3期
关键词:支架科学作业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海城小学 赖 艳 杨 荣 邱 杏

实践型作业作为小学科学中普遍的作业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科学实践型作业包括实验探究类作业、项目化作业、调查研究类作业、长时研究类作业等,形式多样,对学生综合素养要求较高。学生在完成实践型作业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兴趣不足、有畏难情绪等情况,导致作业落实情况不容乐观。

学习支架是指由教师提供用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淡出的认知支持。教师在设计实践型作业时可以搭建学习支架,给学生提供小步调的线索和提示,让学生的认知一步一步地攀升,以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立足于学习支架视角,建立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设计策略模型(见图1)。模型中的四类科学实践型作业与学习支架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每一类作业都需要依据不同的学情,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支架。因此,本文也是基于每一类实践型作业的特点,对关键的学习支架进行重点阐述。

图1 学习支架视角下的小学科学作业设计策略模型

一、实验探究类作业

实验探究是科学课程的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培养科学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都属于作业。在设计实验探究类作业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问题串、指导微课、探究指南、材料、记录单等学习支架,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亲历探究过程,发展其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等科学探究素养。

(一)问题串支架,逐步推进探究

以“蚕长大了”为例,教师提供以下问题串:“在养蚕的过程中,你们观察到了蚕宝宝有哪些活动?蚕宝宝在进行这些活动时用到了哪些身体结构?蚕宝宝的这些身体结构有什么特点(如数量、位置、外形等)?”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串,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进行观察,并用较准确的科学词汇描述蚕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

(二)指导微课支架,直观呈现操作细节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指导微课已经成为实验探究中重要的学习支架,能够示范探究过程,有效提高探究效率。以“测试过山车”为例,学生在设计制作与测试过山车时,有很多操作难点,如测量直线轨道和曲线轨道的距离、比较小球运动快慢的操作方法等。使用指导微课可以更加直观地呈现这些操作细节,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法。

(三)探究指南支架,有序呈现操作方法

以“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例,在观察岩石特征时,由于需要观察的特征和使用的工具较多,学生往往难以完整、有序地进行观察。鉴于此,教师可以提供结构图版的探究指南,呈现岩石的斑点、层次、颜色、条纹、颗粒大小、粗糙程度、光泽、软硬等众多特征的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帮助学生厘清观察内容。

(四)材料支架,提供结构化的探究载体

以“造一艘船”为例,由于造船材料比较多样,部分学生可能无从下手。因此,教师将各种材料放入“材料超市”,由学生自由选择,降低了造船的难度,启发学生后续的创作。(见图2)

图2 制作材料选择

当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较多或者容易散落时,教师可以将材料固定起来,让材料的呈现更加结构化,方便有序探究。

(五)记录单支架,促进思维可视化

以“我们来做‘热气球’”为例,教师利用实验记录单引导学生关注“热气球”在加热前、中、后的变化,让学生利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描述现象,将学生思维可视化,利于在研讨环节中分析“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原因。(见图3)

图3

二、项目化作业

基于真实情境的项目化学习是当下小学科学探究的研究方向之一。项目化实践作业旨在运用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较为复杂的问题。在设计项目化作业时,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支架、评价支架,引发学生更深层次地学习和理解。

(一)情境支架,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学习科学理论认为,情境是项目式学习的五大要素之一。在开启STEM项目化任务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立场,搭建制作比赛、招标会、角色扮演等情境支架,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探索欲望,让学生经历技术与工程的一般过程,培养其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分享、追求创新等核心素养。

以“造船”比赛为例,教师搭建情境支架:端午节快到了,划龙舟是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要活动。请同学们为你们的队伍造一艘船,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船行驶得最稳固、最快。

以“水钟招标会”为例,教师搭建情境支架:某餐厅需要一个水钟计时器,用于顾客点餐到上菜的计时。餐厅老板想请同学们帮忙设计制造。今天我们就举行一场“水钟计时器”招标会,看看哪个小组的产品能够中标。

(二)评价支架,以评促学

项目化作业中的评价是多维度的,教师搭建主体多元和方法多样的评价支架,可以促进学生真正投入学习。教师依托评价量表这一学习支架,通过关键的评价维度,给学生充分的指导,并引导学生对照自己和同伴的行为,引发自我反思,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创造与合作。

以“太阳系”为例,在设计评价量表时,教师可以从设计图、产品、小组合作、展示与交流等维度出发,在太阳系模型的设计和制作方法上,给学生更清晰可见的指导。(见下页表1)

表1 “制作太阳系”评价量表

三、调查研究类作业

新课标倡导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的各种资源,加强科学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调查研究类作业是将科学课程融入日常生活的重要渠道,主要涉及生物现状、环境问题、社会现状等方面的主题。然而,学生往往会在整理信息和提炼观点时遇到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问题支架和交流支架,启发学生的探索,支持学生的表达。

(一)问题支架,明确研究方向

问题支架的搭建要依据学情而定,对于无从下手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有明确指向性的问题支架;而对于有一定自主探究能力的学生,则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当环境改变了”一课中,为了帮助学生建构“生物能适应其生存环境”这一科学概念,教师根据学情设计了两个问题:①为什么动物会迁徙?请选择一种你感兴趣的动物进行调查;②为什么深圳湾红树林里的黑脸琵鹭会迁徙?请你调查它们迁移的原因。第一个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积极思考并调查动物迁移的原因。第二个问题根据地域特点,给学生提供了可参考的调查对象、调查地点等,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跨越科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之间的沟壑,让调查研究的任务更加具体。

(二)交流支架,提高调查效率

设计调查研究类作业时,搭建调查访谈提纲、信息整理模板、观点表达模板等交流支架,更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整理和观点表达。

以“解决垃圾问题”为例,教师可以设计访谈提纲:①你们家产生的垃圾有哪些?②按深圳目前的垃圾分类标准,你知道这些垃圾分别属于哪些类型吗?③你有按照深圳的垃圾分类标准处理垃圾吗?④你认为垃圾分类难以落实的原因有哪些?⑤为更好落实垃圾分类,你有什么建议?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厘清要调查的内容,整理分析垃圾分类问题的现状,提高交流效率,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长时研究类作业

科学长时研究类作业作为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实践作业,要求学生经历长期观察、坚持记录和大量信息整理的过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学生在完成长时研究类作业时,容易出现开头兴致勃勃,最后草草收场。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过程性的跟踪与展示,交互支架和信息处理支架的应用尤为重要。

(一)交互支架

以“养蚕”为例,依托钉钉和padlet等平台搭建交互支架,助力学生进行长时研究。教师通过钉钉等平台发布养蚕任务,提供活动记录单和探究指导微课等,帮助学生明确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组织学生开展养蚕活动;利用钉钉平台的打卡功能,每周在线收集学生的观察记录单、图片或视频,跟进其养蚕情况,进行个性化指导,便于及时跟进和保存过程性资料。

教师还可以在家校本上或班级圈等,组织学生展示个人的作品,进行交流与评价,或借助线上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分区域进行云海报墙的设计、展示和评比,并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探究过程、观察结果等养蚕资料剪辑成视频,制作成美篇或在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与宣传。教师通过这样多元的展示与评价方式,让学生的探究过程和学习成果可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

(二)信息处理支架

以“种植凤仙花”为例,教师创建可在线编辑的Excel数据汇总表,在线收集各个阶段凤仙花的图片、叶的数量、植株高度、开花时间、花朵数量等数据,便于学生及时汇总交流,有效推进种植作业,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

然而,作业设计过程中还有许多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如实施过程中课上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作业的时间分配和进度跟踪,作业评价环节的生生交互和思维碰撞常常落实不到位等,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实践和探索。

总之,关于学习支架视角下的小学科学实践型作业设计,教师应该从课程内容特点和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出发,针对不同的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支架,提供有效的作业指导,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帮助学生获得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螺旋式发展,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支架科学作业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作业
科学拔牙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