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诗琦
很多家长会选择在孩子2岁左右开始如厕训练,然而早已习惯尿不湿的个别孩子并不愿意尝试使用小马桶。这时如果盲目地强行如厕训练,会对孩子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还容易激起其较强烈的反抗情绪,父母也会因此陷入既心疼又挫败的状态中。要想顺利开展如厕训练,一定要确认父母和孩子都做好了全面的身心准备。
一、孩子的准备
为了保护孩子如厕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避免揠苗助长,在进行如厕训练前,我们要观察确认孩子是否已做好认知、身体发展技能、情感态度三个维度的准备。
1.认知准备
在如厕前,孩子需要知道小马桶是什么,功能是什么;从他们身体排出来的东西是什么;排尿和排便时是什么感觉;尿不湿里有尿液和??是什么感觉等。这些内容可借助相关绘本、故事向孩子展示,也可请家中的同性别长辈做示范,向孩子描述感受,帮助孩子获得相关经验。
2.身体发展与动作技能准备
首先,孩子要具备一定控制括约肌的能力,比如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不排便,如一个午睡,或一次较长的户外玩耍。其次,孩子最好具备把裤子脱下和穿上的能力,或者至少愿意尝试穿脱裤子。生理与动作技能的发展是如厕训练的基础,如果这些基本能力尚未达到,就请再多给孩子一点时间。
3.情感态度准备
尿不湿湿了或脏了势必会让孩子感到不舒服,但如果其对此耐受度较高,那他当下可能对如厕训练就不那么感兴趣。同时,孩子要有用语言或动作向成人表达想去厕所的意愿,家长和教师也要多鼓励并对孩子的主动表达给予及时且积极的回应。此外,成人应帮助孩子正确看待如厕,让孩子知道上厕所是一件很正常的、每人都要做的事情,并不羞耻。在日常如厕时,成人可適当做出表率,每次上厕所前可以对孩子说一声“妈妈要去尿尿了!”“爸爸要去拉臭臭了!”如果个别孩子表现出强烈的拒绝或抵触,成人需加以重视,耐心询问和观察,尝试找出原因。
二、父母的准备
关于如厕训练,个别父母认为买好小马桶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除了工具的准备,父母还应该做好认知、时间和资源的准备,否则不仅是“万事开头难”,还可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再而衰,三而竭”。
1.摆正对孩子如厕训练的心态
如厕训练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且有难度的过渡阶段,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奏和如厕感受,家长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着急,不攀比,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耐心,营造积极的氛围,明确“这是一个持久战,孩子正在克服困难,我们要尽量提供帮助而不是责怪”,避免使用类似“你看别人家小A都会站着尿尿了”等言论给孩子施压。另外,家庭各个成员以及托育机构教师关于孩子如厕的态度、要求应保持统一。
2.选择相对充足的时间开始训练
如果孩子已经准备好,请不要随机选择一个时间开始,最理想的是全家都相对空闲的时候,能配合孩子进行如厕训练。如果因为时间不充裕或成人精力不够,如厕训练断断续续,这样容易让孩子认为如厕训练并非必须要做,而是随机的任务;也可能会因为训练匆匆忙忙,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如厕体验,使其更加排斥小马桶、训练裤等,导致下一次的训练更难开展。
3.各项如厕工具的准备
首先是小马桶,建议挑选时家长能让孩子自主选择其喜欢的外形和功能。其次是准备训练内裤,这种内裤能吸纳一次排尿量,但不能保持干爽,可一定程度刺激孩子主动表达上厕所的意愿。此外,选择易清洁的如厕场地也很重要,这样即使有“意外”发生,成人的清理成本也很低,也不容易让孩子产生愧疚感。最后,训练初期可准备一张训练记录卡,当孩子有主动如厕的意愿、尝试自主如厕时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贴画,达到一定数量后还可兑换一份礼物作为奖励,这一强化方式可根据孩子如厕表现适时停止。这样做,主要是鼓励孩子积极尝试,当其完全掌握了如厕技能,并感受到自身对身体有了更强的掌控感后,并不会因为没有了奖励而丧失内驱力与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