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小学 赵瑶瑶
《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设置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认为思维能力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认知表现,主要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教师要通过任务群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让他们形成勇于创新、积极思考的习惯。
小学生思维能力较弱,所以教师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学会辩证分析,可以用课本、生活中的例子作为引导,让他们试着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辩证分析,并将感受写入文章中,从而提升作品的思想高度。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由表及里的方法,从事物的表面入手,看到它的内在本质,从而提升思维水平。
如《落花生》一文就采用了由表及里的写作方法,教师可以设计与之有关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系列活动。在任务一中,学生要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花生”象征什么?从表面看,它具有怎样的特点?主人公从什么角度深入分析,挖掘出了什么内在本质?学生发现作者认为花生的外表十分普通,但是它却有很多用途,这就和人一样,不能只看外表,而要看对社会是否有贡献。在任务二中,教师组织学生自主探索,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具有象征意义,并探讨一下,看看彼此思考的角度是否一致。
提升辩证思维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将其作为引子,让学生从阅读分析到合作讨论,最后再到自主创作,进而掌握辩证思考的方法。
“由一及众”也是逻辑推理的一种方法,指的是从个别事物入手,发现其中潜藏的普遍规律。小学生普遍缺乏逻辑推理能力,很难从具体例子中推理出规律。教师可以让他们从课文入手,看看作者如何写,然后借鉴利用,写出自己的想法。
《月是故乡明》《梅花魂》等文章都展现了深刻的情感,教师可以利用这个单元的文章,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思考如何挖掘潜在写作规律。在“任务一”中,学生自读课文《月是故乡明》,说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抒发情感的?除了直接抒情外,是否还有一些无形的方法?学生发现作者用“月亮”这个意象暗示了思乡之情。在任务二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由一及众,看看《梅花魂》等其他作品中是否也运用了这种方法,进而总结潜在的写作规律。由此,学生总结认为:“除了直接抒情以外,还可以用意象暗示情感,不同的意象代表了不同的象征意思,如月亮象征了乡土之情。”在任务三中,学生要利用此规律自主创作,看看能否将潜在规律运用到实际写作中。如有学生认为用“红旗”能象征爱国之情,他在写作中用了升旗仪式、雨夜护旗等内容,展现了主人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要想让文章的结构展现出严密的逻辑性,重点在于逻辑推演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入手,自主推理思考,找到隐藏在其中的潜在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就能写出深度。
“由物及人”指的是从具体物入手,联想到人,进而思考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教师可以组织任务群探索活动,看看课文中如何展现具体人物,体现了什么人生哲理,并在自主创作中借鉴利用,让文章更具有深意。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马诗》《石灰吟》《竹石》这一组文章参与“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活动。在“任务一”中,学生要自主阅读课文,说说作者如何由物及人,怎样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融入作品中。在任务二中,学生要结合阅读所得,学以致用,思考是否能将由物及人的写作方法用于实践创作中。
很多学生的作品写得较为肤浅,这是因为他们缺乏思辨性的写作能力,没有写出人生思考。在参与任务群活动后,学生掌握了让文章升格的方法,在自主创作中也会借鉴利用,试着写出有深度的作品。
在思辨性写作的时候,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提升思维的逻辑性,学会按照某种逻辑方法来思考。如因果关系,指的是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原因,在写作中可以使用因果关系做好铺垫。
如在学习了《荷花》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我的植物朋友”主题创作活动,并将思辨方法融入创作中,帮助他们理清因果关系。如有学生想要写“小草”,重点展现小草伟大的力量,那么教学者就可以引导其思考小草的外形并不伟岸,为何能象征“伟大的力量”呢?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证明这一点,找到隐藏的因果关系。如有学生认为小草有韧性,在遇到了风雨打击后还能站起来。还有学生认为小草很坚强,在各种艰难的环境中都能生长。还有小草能应对各种困难,大风能吹倒树木,但是却很难让小草折断。此后教师让学生用总分总的方式写作,将各种原因作为分论点,证明小草有强大的力量。学生发现,这样就避免了作文前言不搭后语,能让读者清晰地认识到小草和“伟大的力量”之间的确有一定的关系。
所属关系也是一种常见的逻辑关系,表示了事物的归属问题,在写作的时候如果能合理调整,则能让行文顺序更合理,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
如在学习了《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进行创作。为了让文章体现出逻辑性,教师让学生先寻找自己想写的节日,将其写在中央,然后辐射出若干条线,标注出有哪些方面与之有关,它们之间有何所属关系。如有学生想要写的是“端午节”,他先在周围标注上了“吃粽子、挂艾草、屈原的传说、纪念伍子胥、赛龙舟”等内容,然后将彼此相关联的内容用线条串联在一起,标注所属关系。如“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都属于“端午节习俗”的范畴,而“屈原的传说、纪念伍子胥”都属于“端午节的来源”。学生发现自己虽然列出了不少内容,但是如果仔细归类,其实只有两类,教师让他们思考节日还有哪些所属项目,补充一下,如“端午节日期、节日渊源、文化内涵”等,学生发现写作的内容更丰富了。最后,教师再让他们标注自己收集到了哪些内容,要详写什么,略写什么,再用数字标注上写作的先后顺序,这样行文顺序就变得更合理了。
对立关系表示的是概念之间的不相容关系,在写作的时候适当运用对立关系能相互映衬,更好地突显要描写的对象,让形象更鲜明。
如在阅读《母鸡》后,教师可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看看作者对母鸡的情感是什么,有什么变化。学生发现,作者展现了母鸡在生小鸡前后的变化,体现了它的母爱,同时,作者也写了自己对母鸡由讨厌到喜欢的情感变化。教师让学生思考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是否能更好地映衬母爱的伟大,此后再思考如何能在自主创作中加以借鉴。
在写作中适当运用对立关系,能烘托出主要人物,但是要注意区分主角和配角,避免对立项写得太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
支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为学习建构的理解知识的框架,能将复杂的知识分解成一系列学习步骤,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在思辨性写作中,教师也要搭建各种支架,构筑智能教学结构。问题式支架指的是通过问题分解学习任务,构筑师生、生生互动交流情境,进而引发学生思考。
围绕“学写倡议书”这个写作主题,教师逐一抛出问题:“你认为倡议书最重要的是什么?”学生认为倡议书要说服对方。这就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如何写才能让表达更有说服力?你可以从标题、结构、语言特点等角度入手分析。”这个问题让学生发散思考,探索倡议书的特点。学生逐步认识到倡议书的标题要有针对性,要直接点明目的,其结构要显得有条理,让读者清晰地了解作者的观点是什么,分别提出了哪些理由。在语言方面,要注意煽动性,要站在读者的角度考虑他们心中所想。最后一个问题要让学生将总结的写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如果要你写一封倡议书,号召班级同学保护环境,你要如何写呢?”学生在问题指引下参与到了实践创作中。
学者于漪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有步骤地启发学生质疑、解疑、再生疑的持续不断的过程。通过问题式支架,学生一步步深入思考,进而起到以问促写的效果。
图表式支架指的是让学生将自己的写作过程写下来,并找到思维的薄弱点,然后思考该如何改进。这种方法起到了思维可视化的效果,能让学生一边整理思路,一边创作,充分体现出主体性。
在写“——让生活更美好”这一文题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列表格、画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思路。以思维导图为例子,可以将“网络、共享单车、人脸识别”等主题写在中间,旁边辐射若干条线,写上它的优点分别是什么。此后,教师再围绕图表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辨。例如:“在表格中你只提到了网络的优点,那么网络是否有不好的地方呢?你认为要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呢?”学生调整了图表内容,用虚线标注出网络的缺点,并思考优点是否能弥补缺点。此后教师再引导他们思考:“网络的优缺点有那么多,你打算全部都写吗?是否有足够的资料?是否可以选择一些重点内容?”学生认识到可以在图表中标注出自己收集的信息,并标注详略。这样一来,图表就起到了补漏、调整思路的作用,学生发现文章更具有辩证性,能从正反两方面入手写清楚该事物的好处到底是什么。
利用图表,学生清楚地看到要写好该主题,需要从哪几个角度入手,并思考自己打算写哪些方面,哪些方面的资料还不够。这样他们的思路就更有条理了。
建议式支架指的是在学生陈述自己的创作思路后,教师找到他思维上的薄弱点,然后提出更新颖的创作角度。这样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思维盲区,并有针对性地修改作品,让思维更具有严整性。
例如,在创作“那一刻,我长大了”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文章的内容、手法、立意角度入手,逐步提出建议,让学生拓展切入角度。围绕内容可以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体现了成长,不仅要展现出身体上的成长,还可以展现思维的成长、品德的提升等,这些也是成长的方面。在手法方面,可以让学生思考除了从自己的角度入手以外,是否可以从他人的角度入手,写一下自己的成长让身边人有怎样的感受,这样写作视角就得以拓展。在立意方面,除了写自己思想的提高外,还可以写一下对家庭、社会有什么积极的影响。这番建议由浅入深,涉及的角度也逐步宽泛。如有学生写了自己学习骑自行车,认为不仅能让自己更方便,还能让父母不用送自己上学,不再给家人添麻烦。这个视角比单纯写“掌握了某项技能”更有新意。
支架的特点是要将复杂的任务分解,以便于学习者的理解逐步深入。所以教师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也要考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避免建议的难度太大,缺乏可操作性。
不少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但是逻辑思辨能力有所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辨性写作主题活动中,让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运用语言规律和逻辑规律进行探索和发现,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各种语言现象并进行创作,全面提升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