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枝可依

2023-05-21 13:01:31杨振海
新班主任 2023年5期
关键词:图谱体系同学

杨振海

编者按

安全感是除生理需要外,人最基础的心理需要。拥有安全感的人,往往能免于恐惧、焦虑、孤独等消极情绪,拥有更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面对困难、挑战时也更能坚持下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各不相同。年龄小的孩子会表现为爱哭闹、黏人、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胆小怯懦等,年龄大一点的孩子会表现为不自信、过度依赖父母、容易发脾气、过于重视他人评价等。总之,缺乏安全感,会对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那么,如果学生缺乏安全感,教师应该怎么做呢?

小乌同学又“犯事儿”了,这次的事情可不小,他居然在课堂上对老师说不当语言、做不雅手势。这一天恰好又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他以这种方式“献礼”,彻底犯了众怒。“不尊重女性”“道德败坏”“严重违反校规校纪”……一顶顶不光彩的大帽子扣了下来,本来就“劣迹斑斑”的他,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小乌沉默地坐在我的办公室,面前的茶水一点儿也没动。“这次我恐怕是彻底翻不了身了。”他的情绪很平静,仿佛已经为这一切做好了准备。“以前对我没有那么反感的同学,现在肯定也极度讨厌我了。”确实,晚自习讲话、午休时恶作剧、多次和同学吵架打架……他仿佛永远不知道该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也不知道该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同学们都很烦他。

搜集完整信息,绘制成长图谱

多方搜集信息后,我为小乌绘制了“成长图谱”:小乌的父亲以前是某顶尖电信公司北美区的业务骨干,是一年乘坐200多次航班的“空中飞人”。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却少有女孩子愿意跟他过这种“颠沛流离”的生活。一次候机时,他邂逅了一位机场工作人员。4个月聚少离多、鸿雁传书,相聚时间总共不足一个星期的两人步入了婚姻殿堂。有了孩子以后,妈妈还是跟着爸爸东奔西跑,小乌则由保姆照顾,刚满两岁就被送到了托儿所,小学就开始了住读生活。等小乌父亲实现经济自由、离开公司自主创业,有大把时间陪伴孩子的时候,小乌已经是一个“伤痕累累”的初中生了。

我们为“成长图谱”增添一些细节:在小乌眼中,父亲是博学敏锐的,也是粗暴严厉的;母亲是肤浅茫然的,对他迁就溺爱。如此一来,父亲让人钦佩但无法亲近,母亲让人亲近但无法钦佩,小乌就成了“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孩子。所以,在小乌身上,我们基本上看不到他对周围人的依恋,无论是对父母、老师还是同学,他都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

小乌的“成长图谱”还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他的妹妹。与小乌不同,小他近10岁的妹妹享有父母完整的陪伴和较多的关爱。虽为同胞兄妹,两人性格却完全不同。妹妹是小乌情感世界中特殊的存在,她可以对哥哥拳打脚踢、呼来喝去,哥哥也毫无怨言。显然,在小乌心里,只有妹妹才是真正需要自己的人,才是能和自己产生依恋关系的人。

理清诸多要素,构建问题模型

班主任对小乌采取了批评教育、促膝谈心、家校合作等多种策略,效果都欠佳。通过“成长图谱”,我们可以较清晰地呈现小乌中学前的成长历程,这是我们分析问题、找寻根源、建构模型的基石——种种迹象都把矛头指向了安全感缺失。

安全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命题,每个人的问题点不一样:有人是物质层面的匮乏,有人是精神层面的不安,有人是人际层面的困顿。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也大相径庭:有人暴躁、充满攻击性,有人压抑、孤僻抑郁,有人胆怯躲闪,有人哗众取宠。安全感还是一种复合型情感,包括肯定存在的、不会变化的确定感,可以放心的、无须焦虑的安定感,可以掌握的、不会失控的控制感,等等。

通过对各种因素条分缕析,我们才能化繁为简,把握整体。安全感缺失不是强大,而是虚弱,所以我们需要“补药”而非“泻药”。

依照这样的认知,我们开始构建小乌同学的困境模型。之前老师的关注、关心、关爱,都没有在小乌心中生发出信任关系和依恋关系的嫩芽,是因為我们忽略了安全感的本体是小乌自己。建立在外界事物和别人施舍之上的安全感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面临新错误、新挫折、新问题、新批评,刚刚建立的一点温情就会被打破,又会回到“无枝可依”的状态。

我们要做的,不是“赐予”小乌安全感,而是唤醒其获得安全感的动力,帮助其形成获得安全感的能力,创造条件让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自己的安全体系。

调动多方力量,重建安全体系

萨提亚认为,人有三次机会与世界建立关联,第一次是受精卵形成生命时,第二次是通过母婴互动认识世界。显然,这两个关键阶段,小乌都已经错过,我们要施力于“第三次出生”,也就是长大成人和心智成熟的过程,让学生选择不同的生活方式,重构自己的安全体系。

安全体系的重建,可以作用于安全感本身,也可以作用于更高级别的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需求是仅仅高于生理需求的基础需求,是需求金字塔的中间层。我们是否可以在更高层级的需求上做文章,也就是增强小乌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以此激发其对安全的需求。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进行了如下实践。

重建小乌的秩序体系。为了帮助小乌更好地回归集体和重新开始,我们改变了“犯错误——写保证书”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们和小乌一起商定了“每日作息制度”“每日纪律规范”“每日清洁要求”,和小乌一起重建涉及行为常规、生活、人际等多个方面,低起点、低要求的秩序体系。比起要求“不做什么”,我们要使小乌明确和下决心“要在哪个框架内运行”。

重建小乌的价值体系。为了帮助小乌走出学业成绩、行为表现“双困”的局面,我们与小乌商定了分层学习和分层作业的要求。在完成课堂笔记、完成基础习题、完成听写默写等力所能及任务的基础上,发起劳动竞赛和学习打卡。我们还陪着小乌走遍校园,讨论形成了“每日公益实践”,让小乌在学习之余做些公益,能“让别人因为自己的存在更幸福”。

重建小乌的情感体系。我们动员老师因材施教,寻找小乌的亮点,解决他的困难,将之树立为勇于改变自己的“平民英雄”;动员同学不计前嫌,热切期待小乌的进步和改变,宽容对待小乌,真诚对小乌伸出改善关系的“橄榄枝”;动员小乌父母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夫妻互助、彼此成就。

很庆幸,这次应该是“用对了药”。虽然时间不长,但各方反馈都是积极的。

重建秩序体系,让小乌脱离了“屡战屡败、常做常错”的挫折感。他可以通过合理的自律,找到“自由的自己”。重建价值体系,让小乌走出了“他人厌恶、自我厌弃”的灰暗状态。他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知识,可以通过公益活动获得认同,找到“闪亮的自己”。重建情感体系,让小乌填补了“绕树三匝,无枝可依”的情感空洞。他可以通过亲子、师生、生生互动,找到“幸福的自己”。

我们与小乌共同重建的安全体系,既充满温情的接纳,又有积极的导向,还有生长的空间。它使小乌的安全感有了现实意义和延伸意义,缓慢而坚定地丰富小乌的人生价值。

现在,我们可以回应“何枝可依”的问题,那就是——让孩子成长为大树!(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猜你喜欢
图谱体系同学
绘一张成长图谱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 06:09:01
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杂草图谱
杂草学报(2012年1期)2012-11-06 07:08:33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中国火炬(2010年7期)2010-07-25 10:2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