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农民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3-05-21 23:47杨静思黄永胜
艺术评鉴 2023年8期
关键词:水城农民画传承

杨静思 黄永胜

摘要:农民画作为水城的艺术品之一,能够延续至今依旧保留着水城原有的艺术风格,这跟一代代水城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农民画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下,它的创新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新技术下,它一步步探索,逐渐开辟出了新的传承与“活化”之路,创造了新的艺术文化语境和时代发展之路。在政府和市场的创新推动下,水城农民画在未来发展中将固本培元,助推乡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城  农民画  艺术  传承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3)08-0026-04

农民画是水城人民在一代又一代的实践中不断摸索的智慧结晶,是老一辈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传统文化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长期重视的一个论题,不管是在政策方面,还是在技术方面,相关部门都给予了其极大的扶持力度。随着“新兴媒体+人工智能”与“5G终端”等新技术的兴起,传统的民间手艺阵地正逐步从手工生产和传统媒体向机器制造和网络新媒体转移。在这个信息化传播的社会环境下,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新媒体所呈现的信息越来越趋向多样化、多元化,这些给农民画艺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契机。

一、水城农民画的产生与发展

水城农民画创作贴近乡村农民生活,注重农民日常的生活表达,融合了水城独有的传统特色艺术,逐步发展成了贵州省一道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农民画是农民在闲暇之余,利用画笔描绘生活和生产场景的绘画形式,往往蕴含和表达着他们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它不仅带动了当地人们的生活趣味,而且也发展了当地的经济水平,尤为重要的是其集中体现了本土特色的艺术传承。

(一)水城农民画的起源

水城地处贵州省六盘水市,位于贵州省西部,地理环境优越,民风淳朴。因为该地是“中国凉都”的核心腹地,所以青山绿水的自然环境给当地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独特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环境,水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村寨和浓厚的民俗文化,如刺绣、剪纸、蜡染等为代表的民间艺术品。

水城农民画创作真正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以第一批农村画家杨明芬、熊兴兰等为代表。起初的农民画是以当地人们的所感、所想为主要内容的,色彩大胆,风格粗犷,所以“农民画家总能把最真实、最朴素的乡土情怀毫无保留地呈现在画面中。”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农民画在改革开放以来,画风又逐渐趋向于新农村建设和生活新图景等。在创作上它没有固定的作画内容,往往是人民想到什么就会去勾画出什么,其创作并不是水城人民的突发奇想,而是出自他们对日常生活的积累,以及长年累月的地方艺术熏陶。这样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使得水城人民开始更加大胆、用心地进行创作,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胸中有墨水,才能创作出水城独有的农民画。由此可见,农民画的呈现既是水城人民的情感寄托,也是水城人民宣传本土文化的重要形式。

(二)水城农民画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初期,水城农民画主要以群众娱乐文化的形式进行普及和推广。1983年,水城区开展了全国第一届农民画画展,收集各地的农民画,同时还举办了农民画的培训班,正式拉开了农民画创造者系统的创作与培养;1984年,举办了第二期农民培训,此次培训较去年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政府给予了其更大的政策与资金的支持,还邀请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进行规范化教学,这次创作融入了水城的刺绣、蜡染等民间艺术,使得传统的农民画不再是单一的画面创作,更多的是注重多元化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为农民画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农民画有了文化依据;1988年,农民画开始代表水城参加全国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在全国都享有一定的名誉,使水城有了“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之称;2008年,水城农民画又获得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在获得两次艺术之乡后,水城开始打造自己的艺术文化品。当地政府也开始大力宣传和挖掘本土特色,给农民提供技术与资金的支持。同时还引进产业,给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融资与宣传平台。

纵观近几年的发展,水城农民画可谓是声名鹊起,不仅在贵州省获得了一致好评,更是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归其原因,一方面是水城农民画敢于创新与开拓,打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另一方面就是它融合了本土特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特色,使得水城农民画的发展在近年来呈现出了不断上升的发展趋势。水城农民画历经三百多年的发展,在不断发展中一步步成型,一步步开拓,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艺术品。它是水城人民日积月累的宝贵财富,是他们用时间去见证的生活画作。

(三)水城农民画的发展前景

新兴技术的引进将为农民画带来新的创意与灵感。农民画传承也是依靠媒介进行的,媒介的再创造给农民画提供了多样化的传播渠道,进而创造出了新的语言符号。新技术下的平台,可以通过数据化的分析快速汇集信息,从而获得大量的知识来源;再者,虚拟现实空间其实是一种新的呈现方式,它比以前图文内容、短视频直播的宣传形式效果更好。对于农民画来说,它能让农民画家在虚拟空间中更好地直接参与其中。直接参与其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虚拟空间相当于把机器交流变成了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所以对于农民画来说,虚拟空间为画家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通道。

水城农民画作品在参加完比赛后,曾一度被民间博物馆收藏与展览。民间博物馆以展现实物为主要功能,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了数字化传播。“虚拟的空间设计将不仅在视觉上充满吸引力,甚至可以运用所有的感官刺激,帮助体验者更加沉浸于其中,以此产生更深入的传播受众体验。”在未来发展中,可以通过以下四点开展,一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展现、复原农民画的传统手艺;二是通过大数据广泛收集信息来源,對珍贵的农民画手艺进行资源汇集;三是人们通过移动端去参观水城独有的民间艺术,足不出户就可以随时随地参观水城农民画的作品,同时,在移动端人们还可以参与其中进行交流并发表见解;四是在水城农民画艺术共享的基础上,以政府为保护主体、以传承者为传承主体、以大众为传播主体,三者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能够使农民画得到很好的传承与保护。

二、水城农民画的艺术创新

“农民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的生存和延续要扎根于农村土壤。”在创作手法上,既要抓住农民画艺术品本质的艺术特征,又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类型化、风格化是现代人独树一帜的特征,要想做到创新,就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与步伐。艺术作品不是凭空想象,也不是凭空捏造,它是有着自己的创作特点和时代特征的。水城的农民画都带有西南地区人民的乡村特色,融入了民间艺术文化。以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及创作技巧在全国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

(一)水城农民画的创作手法

“水城县少数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各种习俗活动、各种服饰文化和建筑文化令人沉醉其中,韵味十足。”水城农民画在选题上多采用贵州当地的民俗、民艺,去反映水城人民的生活。如《赶场归来》《打谷》等作品,再现了水城区人民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在这些极具特色的画中,可以看见当地农民的服饰、人物、动作等民族文化,由此可见其创作还是趋向于人民的日常生活,是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水城农民画的变化显而易见,其在风格特点和文化传承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它在图案上并不追求精致,更多的是追求趣味与生活本身。在它的创作上,大胆创新成了其创作的标志。其热衷于对现实生活中的物体进行细节化刻画,在刻画上以写实为主。首先在色彩的使用下,趣味鲜活的创作手法,给水城农民画的表现增添了一抹生机,使得水城农民画显得更具灵活性、灵动性;其次在色调的运用上,画面的造型上以简洁为主,色彩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再者在人物的描摹下,加上传统的服装样式,让整体的色彩与线条组成了一幅作品;最后是点缀,也是画龙点睛的作用,在点缀上融入刺绣等手法,让其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水城農民画的呈现方式

“农民画在造型与形式上不断寻求突破,但其内在的核心和灵魂还是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首先,在材料上采用新的材质增加质感,这为水城农民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其次,在图案的使用上,它区别于以往的传统农村生活的图案,而是选择当下最流行图案来绘制。如:巨幅农民画描绘家乡的变迁、虎年表情包等。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提高,农民画的发展不再是随意改变图案样式,而是随着时代而不断进步,这样才能不断发挥和传承农民画的独特魅力;再者就是色彩的创新,步入新时代以来,人们不再追求单一的纯色,开始运用一些大胆鲜艳的颜色,更注重色彩搭配,所以农民画的发展还是要以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作为发展目标;最后是线条的描摹,以往的图案很单调,不再能满足当前人们的需要,而现在的图案由“静”到“动”,让图案动了起来,这给现在的水城农民画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其呈现出来的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美感。

(三)水城农民画的创新方式

“农民画之所以受广大老百姓青睐,正是因为它所表现的内容真实、淳朴,所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群众容易接受并且乐于接受的内容。”水城农民画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文化内涵、工艺技术等融入现实社会的发展中,要想发展传统农民画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近年来,针对创新我国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比如:“引进来”和“走出去”的结合、“国内国际双循环”等,这些都给水城农民画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将传统的民间艺术与国内国外的新事物结合起来,给水城农民画提供了新的思路。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也大大加快了新农村的建设,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世界迈步,从而也以一种新的形式展现了水城农民画。

三、水城农民画的“活化”传承

“活化”是一种保护方法、观念和艺术,活化就是要促进农民画的产业化推进。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文化自信和助推文化产业发展的当下,水城农民画的活化和发展可以推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活化”非遗农民画,关键在“固本培元,做足特色。”固本和培元都在推动着水城农民画的进步,这些民间艺术的保护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传播的发展,使得水城农民画的传播和保护建立在了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技术的推动上。

(一)开展“旅游+科技”方式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各地区的民间文化艺术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众所周知,贵州省西南地区因少数民族众多,民族风情独特,在发展旅游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西南地区作为我国众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节假日成了众多国人,甚至外国友人的旅游首选地。它不仅拥有美丽多彩的自然风光,更有热情多姿的少数民族风情。热情好客的少数民族人民,在展现民族风情方面有着其特别的方式。因此,水城农民画也可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而发展成为一种旅游附属的产业。到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不仅仅是去看风景,更是为了亲眼看一看地方的民族特色。数字时代下,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大众的生活方式和获取信息途径的传统习惯,利用互联网广泛宣传与传播的模式对农民画活化会起到一种强大的助推作用,这种推动不仅是传播范围和受众人群覆盖面积的扩大,更是水城农民画传承、保护、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的新思路和新方法,这也使得水城农民画在网络中实现了活化的多元选择,为其活化提供了足够的内动力。

近年来,科学技术对水城农民画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水城农民画的绘画技术融合现在的新兴技术,在网络平台得到了快速发展与传播,进一步实现了活化发展。首先,利用广阔的发展平台对农民画进行赋能,对待喜爱者、潜在喜爱者与不喜爱者进行明显的区分,然后有针对性、有选择性地进行传播;其次,基于可视化的大数据研究,将水城农民画融入地方旅游景点,让农民画画家进行“线上+线下”的双向互动,增加水城农民画产业的经济效益;最后,要引入高水平的技术与艺术人才,以技术人才为主要推动力,推动水城农民画呈现新技术的赋能发展,使水城农民画在多渠道、多角度进行展示和传播。以艺术人才为辅助,利用艺术人才增强画作的精品度,给农民画提供多元化的创作空间。

(二)充分利用平台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商品经济的大市场下,人民的消费方式与途径在选择上呈现出了多样化特征,层出不穷的艺术作品通过新的形式脱颖而出,这也不断对传统艺术手艺和产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农民画也是如此,所以根据商品在社会中的要求,在农民画的发展与拓展中,自主性创新和时代潮流相结合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要打造地方性的农民画品牌,同时也要打造出更多全民化的作品,推出相对而言简单却又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产品,这是农民画的活化之路。农民画的“活化传承”的模式强调农民画从“静态传承”到“动态传承” 的变化,它的艺术内涵是在农民画原有的基础上,以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农民画进行深層次的发掘,给农民画注入新时代鲜活的源泉。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产业,不仅仅在乡村是靓丽的风景线,还举办了多场农民画培训等体验活动,使得游客有了很强的参与感,从而促进了农民画的宣传与学习。通过现场农民画画家的讲解,许多人都在体验区用画笔描摹出了自己想要的图案,旅游行业成了很好的线下传播平台。

如今互联网平台作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不可或缺的一种途径,其利用广泛的包容性和受众的分流性,较好地覆盖了不同兴趣、职业、年龄等受众群体。不同的优秀文化也利用互联网广泛持续传播,使受众得到了所期望的传播信息,而传播者也得到了以流量为主的经济或宣传推广目的。淘宝、拼多多、京东等这些平台是人们进行消费的渠道,同时也是民族民间文化实现有效传播的良好途径。人们通过自己动手,参与其中,知晓了农民画的绘画手艺以及它本身的独特魅力。但从各互联网平台现状可知,现如今的农民画并没有在这些平台开拓市场,还处于相对比较弱的一种状态。在未来的发展中,农民画家可以加强平民化作品的研究与创造。在新的形式推广下,农民画将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风格特色。未来,在各项平台的助推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更应该了解市场上人们的需求,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覆盖更多受众,形成真正的潮流化。

(三)把握文化底蕴

2021年至2023年,水城农民画再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之称,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水城农民画的发展锦上添花,使得其具有了较大的市场经济价值。因此,作为一种经济收入的来源,水城农民画被当地农民和当地政府所依赖。近几年,农民画已然成为水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此,将农民画这一艺术作为文化产业,是水城提升经济发展、加快现代化步伐的重要途径。

农民画的图案代表着诸多水城人民的生活习俗和情感态度表征,同时也象征着地方性的民族特色与文化特征。但农民画要想创新文化发展,就要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在水城农民画画作原有的基础表达上,添加益于彰显中国特色的艺术元素。使得水城农民画艺术不仅可以在中国进行传播,还可以进行海外传播,不断扩展其传播路径。为了使水城农民画艺术在文化发展上有更好的动能,一是加大艺术人才专业技能的培养,因为现在的艺术人才缺乏实践动手的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加大实践力度,才能使其更好地展现文化;二是挖掘地方艺术本体,创造不同的文化价值体系;三是打造自己的核心品牌特色,形成自己的文化品牌竞争力。在人才实践、挖掘特色与品牌建设的三者融合下,定能实现农民画艺术文化的主动传承。

四、结语

艺术创作要遵循的三原则就是:“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农民画的创作真正实现了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水城农民画的根基是立足于人民群众的,所以在传承中其还是要以广大群众为基础进行宣传。如今农村生活越来越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未来的水城农民画“活化”传承,定会由地方走向世界,开启更辉煌的水城农民画艺术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罗立新.贵州水城农民画的艺术特征与传承路径[J].美与时代(中),2020(11):92-93.

[2]张琳.乡村振兴下农民画发展的新机遇——以邳州农民画为例[J].艺术大观,2021(30):42-43.

[3]黄永胜,廖璇.沉浸式交互设计视角下民间刺绣的传播[J].民族艺林,2022(04):12-21.

[4]黄丽霞.贵州农民画的发展与传承问题[J].艺术家,2021(04):34-35.

[5]常亚恒.水城农民画旅游产品开发及文化传承策略研究[J].美术文献,2019(04):146-147.

[6]张琳.民间美术本源文化情结在农民画中的传承与发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21(11):84-86.

[7]张妮.追求“朴”的审美心理在艺术中的体现——以金山农民画为例[J].艺术研究,2021(04):15-17.

[8]顾春华,史灿方.江苏农民画的活化传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2(01):23-25.

[9]刘乐,田浩.现代民间绘画研究——以天津北辰农民画为例[J].艺术教育,2021(08):170-173.

猜你喜欢
水城农民画传承
龙门农民画的传承与创新
水城扬州
南京六合:农民画绘出“国际范儿”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代县成立农民画促进会
古运河旁的江北水城
当农民画“恋”上漆艺
水城绍兴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