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益龙 阙丽梅 张翠晶 张睿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作为临床呼吸内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气流受限(气流受限在临床中不完全可逆,且常常呈现进行性发展)为主要临床特点的肺部疾病,好发于老年人群(尤其是伴有基础疾病者,如肺气肿及慢性支气管炎等)、长期吸二手烟及长期处于空气污染环境者,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以及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1],晚期COPD 患者常伴有体重减轻及食欲减退等,该病严重时还可伴发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以及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安全,一定程度上还会造成家庭经济负担[2]。COPD 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吸烟、粉尘、化学物质吸入以及感染因素(如病毒、支原体以及细菌感染)等存在关系,此外还与遗传因素以及气道反应性增高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其中吸烟是重要的环境发病因素[3]。对于COPD 的治疗临床上遵循预防和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药物治疗作为现有控制症状的方式,可根据病情程度以及用药后合作的反应等因素进行选择。有研究发现,联合用药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4]。基于此,本研究纳入108 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COPD 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5 月~2021 年5 月在本院就诊的108 例COPD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27 例;年龄55~69 岁,平均年龄(60.41±5.32)岁;病程4~11 年,平均病程(7.92±1.93)年。对照组男28 例,女26 例;年龄56~70 岁,平均年龄(61.02±5.12)岁;病程4~12 年,平均病程(8.01±1.9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次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且所选患者研究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标准 ①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 年修订版)》中的相关诊断指标[5];②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无过敏者;③年龄55~70 岁;④近期未使用其他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者;⑤上述所选研究对象治疗期间依从性较强者;⑥影像学检查示支气管片状阴影或周围炎症者。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严重的精神疾病者;②伴有严重的心、肝、肾、肺功能不全者;③依从性较差者;④有恶性肿瘤者;⑤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⑥伴有免疫系统疾病者;⑦吸烟饮酒者。
1.4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止咳、化痰及调节体内代谢等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第一三共制药(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91]进行治疗,饭后30 min 口服,0.5 g/次,1 次/d,连续治疗2 周。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50015)进行治疗,饭后30 min 口服,0.4 g/次,1 次/d,连续治疗2 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5.1 临床疗效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制定的标准进行判定。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75%,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等)明显好转,则记为显效;治疗后症状积分下降50%~75%,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等)有所好转,则记为有效;症状积分下降<50%,临床症状(如咳嗽、咳痰等)无变化,甚至出现加重的趋势,则记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2 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 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采用肺功能测定仪对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进行检查,详细记录FEV1、FEV1%及FEV1/FVC。
1.5.3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失眠、恶心呕吐、皮肤瘙痒。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FEV1、FEV1%及FEV1/FVC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及FEV1/FV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变化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COPD 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该病是由多种因素所导致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7],其病因与吸烟以及感染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8]。临床中常需要借助肺功能检查(该检查主要是判断患者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 线检查以及胸部CT 检查)、血气检查(该检查主要是提示患者当前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其他检查(如进行痰培养可能有效提示是否有感染)等进行辅助诊断。该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如呼吸衰竭以及自发性气胸等。COPD 需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哮喘(儿童或青少年期是其主要好发人群,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且临床治疗时合理吸入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可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程度)、支气管扩张(该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反复大量咯脓痰或者反复咯血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肺野纹理粗乱或呈卷发状)、肺结核(该病在临床中常常伴有发热、乏力以及盗汗、消瘦等体征)、支气管肺癌(该病患者常具有吸烟史、咳嗽史等,有时可表现为反复同一部位的阻塞性肺炎,且经过抗生素治疗后不能完全消退)等[9-11]。由于COPD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临床中对于COPD 的治疗主要遵循预防和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等原则,对COPD 患者通常采用药物治疗。左氧氟沙星为喹诺酮类抗菌药,主要适用于敏感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细菌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系统疾病等,长期应用该药可引起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以及头痛等不适[12-14]。因此,应用有效药物控制COPD 的发展、避免患者病情反复发作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且近年来,有诸多研究[15-18]报道也显示,莫西沙星可有效控制COPD 的病情,在一定程度下可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纳入108 例COPD 患者作为实验目标,进而观察莫西沙星对COPD 患者的治疗效果。
莫西沙星具有半衰期长、靶器官吸收好以及生物利用度高、耐药性低等诸多优势,可明显提高COPD的治疗效果,且本研究实验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临床疗效的结果可知,莫西沙星对治疗COPD 患者具有明显优势,这与苏伟[19]的实验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EV1% 及FEV1/FVC 明显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应用莫西沙星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有研究报道显示,西药莫西沙星可有效降低拓扑异构酶活性,进而加强对耐药革兰阳性菌的清除率,加之药物半衰期长,最终大幅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20]。且本研究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70%,低于对照组的14.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莫西沙星的安全性也能得到保障,这也与王迪等[21]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应用莫西沙星治疗COPD 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情况,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