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学少年 毛泽东与同学交往传奇

2023-05-19 09:50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之桥私塾东山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1925年8月,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忆起与同学们品谈国事、畅游湘江的美好往事,挥笔写下这首《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一生入读了13所学校,结交了众多“同学少年”。交朋友,他有原则:不谈金钱,不谈男女问题,不谈家庭琐事。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打破了岁月的无情、思想的藩篱,与昔日同学重新架起友谊之桥。

1902年,9岁的毛泽东进入韶山冲南岸私塾启蒙。他和私塾同学都是乡邻,他们调皮贪玩、抗议塾师体罚、偷看小说、憧憬外面的世界,在最纯真的年代里,他们一起成长,建立了纯洁的感情。

讀私塾时,学生们要自己带中饭,有同学家里穷没有带饭,毛泽东宁愿吃不饱肚子,也要把自己的饭菜分一半给同学。当毛泽东寻求到了理想,走上新的征途时,他没有忘记仍困居在家乡一隅的同学们。他在家乡播下革命的火种、建立起韶山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为乡亲们,为留在家乡的同学指明新的方向。朴实的私塾同学亦是毛泽东有力的后盾。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同学钟志申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被敌人通缉时,同学张有成、郭梓阁兄弟不顾自身安危掩护他脱离危险……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简称东山高小)读书,开始接受新式教育,此后他入学湘乡驻省中学堂、公立高级商业学校、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以及他就读时间最长、对他影响最大的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这些学校汇聚了来自湖南省各地追求进步的青年学子们,风华正茂的他们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奋进之歌。

毛泽东“求友之心甚热”,他每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都可以寻求到真正的朋友。即便是在排外思想严重,令他感到颇为压抑的东山高小,他还是结交到了萧三等几个亲密的好友。结交朋友,毛泽东有选择、有原则:“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问题,不谈家庭琐事。”从1912年6月到1920年11月间,毛泽东的书信共39封,其中写给同学、朋友的信达34封。这些信无一例外都蕴含着两个信息:一是交流对学习的看法;二是交流对时事、学业的感想和对未来的筹划。

上井冈山后,毛泽东与同学们的联系长时间中断。当他成为党和国家的领袖时,昔年私塾同学大多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毛泽东打破岁月的无情、思想的藩篱,用一封封长信重新架起友谊之桥。他曾在给同学周世钊的信中叮嘱道:“如有其他穷师友,因生活困难,日子难过的事,请告我,应即援助。”

此时与老同学的交往,不仅是同学情的延续,还为毛泽东了解乡情提供了渠道。1950年初,湖南省永明县人民政府乱征粮,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毛泽东的同学王汝霖写信向他反映了这个情况。5月7日,毛泽东亲笔回信予以回应:“政府已有令纠正,不知结果究竟如何?”

毛泽东关心旧交学友,但从不把个人情感带入公事中。东山高小的同学毛森品曾两次写信给毛泽东,请求帮忙介绍工作,毛泽东称“不宜由弟推荐”。毛泽东“恋亲,但不为亲循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这是他处理亲情关系的“三原则”。他的交友之道为世人称道。

猜你喜欢
之桥私塾东山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东山果事
茅以升:立强国之志,建强国之桥
何来胜《李白忆东山(其一)》
藤县挂榜岭和东山的史事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欧洲之桥
《仙境之桥》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