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地优化

2023-05-18 06:13周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优化整合

周倩

摘要 本文采用样点法、样方法等调查方法,科学设置相应样地和调查线路,对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和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自然资源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与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大部分重合,该保护区珍稀濒危动植物、稀有性及特有性生态系统等重点保护对象不明显,保护价值不高。为解决县级自然保护区与国家地质公园重叠且存在矛盾、不利于保护发展等问题,根据国家及省自然保护地相关优化调整政策文件要求,结合调查结果及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保护和管理的要求,建议将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归并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

关键词 自然保护地;国家地质公园;县级自然保护区;优化整合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3)04-0139-08

Optimization of Shuanghe Karst Cave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ZHOU Qian

(Suiyang County Forestry Bureau,Suiyang Guizhou 563300)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natural resources of Shuanghe Karst Cave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and Shuanghe Karst Cave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this study used sample point method and quadrat method and set up corresponding sample plots and survey routes scientif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of Shuanghe Karst Cave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and Shuanghe Karst Cave National Geopark coincide largely.There is no enough value to protect Shuanghe Karst Cave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because rare and endangered animals and plants, rare and unique ecosystems and other key protection objects are not obviou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natural protected area overlap set and the obvious contradiction between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 natural reserve optimization adjustment policy document requirements, combined with the survey of the assessment result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Shuanghe Karst Cave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huanghe Karst Cave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should be optimiz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Shuanghe Karst Cave National Geopark.

Keywords nature reserve; National geopark; County-level Nature Reserve; optimization and integration

在維护生态系统平衡方面,自然保护区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1],《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9]42号)提出,形成合理布局、科学分类、保护有力以及有效管理的能够体现社会公益性的自然保护地,对其优化调整有利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维持生物多样性,为维护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为实现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支撑[2]。

绥阳县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经绥阳县人民政府批准于2000年建立。2004年1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国土资发[2004]16号),建立了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由于缺乏科学考察和规划,群众生产生活区与保护区的划分存在冲突,区域内土地权属关系复杂,各种矛盾凸显。此外,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区与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在地理位置上交叉重叠,各部门之间存在保护和管理方面的矛盾冲突。

构建以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国家公园为主体、各种自然公园作为补充的保护体系,体现出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自然资源,在全社会提供科学公共服务的积极性,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3]。因此,将绥阳县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地规划、优化,使该保护地的矛盾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将为后续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动力。

1 研究概况与研究方法

1.1 绥阳县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绥阳县东北部,黔北山地大娄山山脉东侧斜坡地带,属大娄山山脉东北支,海拔在714~1 686 m。绥阳县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区类型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地处107°12′~107°19′ E、28°12′~28°17′ N。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涉及温泉镇和青杠塘镇2个乡镇,该地拥有西南地区珍稀濒危的重点野生动植物资源。

该保护区地貌地形复杂,可溶岩分布广泛,形成了岩溶地貌、中低山侵蚀地貌和溶蚀地貌3类地貌区。该地位于芙蓉江支流池五河流域,地表水网密度大,主要以喀斯特泉和地下河形式排出地表,汇入池五河的主要有干沟、五龙沟及大五龙沟等。该保护区植被简单,群落组成种类相对贫乏,现有植被主要是亚热带山地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在荒山、河谷斜坡等地带有次生性质的灌丛和灌草丛植被分布。绥阳县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功能分区详见图1。

1.2 绥阳县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概况

2016年《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2016—2025年)》获得批复。双河洞景区、清溪景区、让水景区和温泉景区4个景区共同组成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该地质公园规划面积13 900 hm2。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绥阳县境内东北部与正安县的交界处,地处107°10'28″~107°21'27″ E、28°21'13″~28°10'11″ N。

双河溶洞地质公园岩性主要为白云巖和白云质灰岩,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和奥陶系的地质公园。海拔在600~1 700 m,喀斯特峰丛洼地和峰丛谷地地貌发育,地质形态多样,有峰丛谷地、峰丛洼地、天窗谷、盲谷、垂直洞穴等。目前,已初步探明的喀斯特洞穴有218个,洞穴十分发育,结构复杂,主要以中国第一长洞、亚洲排名第2位、世界排名第20位的双河洞为代表,该地质公园融合生态环境、动植物、气候资源及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

1.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野外调查和野外监测的方法对绥阳县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地内的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等开展调查与评估[3]。

1.3.1 植物资源调查。 在保护地内选择典型线路或地段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地表植被和主要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使用的调查方法主要为实地调查,辅助以资料检索。实地调查具体基于样线法、样方法进行抽样调查[4]。总共调查植物群落样地32个,调查内容包括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IUCN(international union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红色名录附录植物以及省级特有或主要集中在某地理分布区的植物种类、数量、生境信息等。

1.3.2 动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以实地调查为主、资料检索和社区居民访谈为辅。陆生野生动物实地调查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和非诱导式访问调查[5],主要针对大中型兽类及部分特征较明显的小型兽类。对于鸟类的调查则使用集群地计数法进行调查,在鸟类集群时间对所有集群地进行调查,直接计数鸟类数量。采用样方法配合样线法对爬行类种群调查,发现动物实体或其痕迹时,记录动物名称、动物数量、痕迹种类及距离中线距离、地理位置等信息[6-7]。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分布

调查结果显示,绥阳县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124科298属413种(包括变种);多种类的野生植物中,有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 mairei)1种,其属于国家Ⅰ级保护珍稀植物,贵州省重点保护树种1种川桂(Cinnamomum wilsonii Gamble),该研究仅体现植被群系、野生动物统计,详见表1~4。

2.2 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分布

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世界地质遗迹2 处(石膏晶洞、双河洞洞穴系统)、国家级地质遗迹2 处(卷曲石洞、团碓窝景观组合)、省级地质遗迹15 处(龙塘子景观组合、大乌龙沟峡谷等)和地方级地质遗迹资源29 处(大鱼泉、池武溪等)。园区内还有著名的绥阳温泉、芙蓉江峡谷、飘水岩瀑布、龙塘子天坑及宽阔水水库、公馆桥、金钟山寺、石房子等地质遗迹景观和人文景观。

双河洞洞穴系统目前公布洞穴长度为2.3 万m,溶洞洞口目前已发现30 个、地下河5 条及133 条大小不等相互连通的支洞,各种倾斜洞道或竖井连通,洞深(相对高差)541 m,为亚洲第1、世界第5的巨长洞穴。此外,在已探查的双河洞系统周边洞穴中,约有30 km的已探明洞穴,存在与双河洞系统连通的可能,洞内还有144 个未探索点。在白云岩地层中形成如此规模的洞穴,在世界上也是最长的白云岩洞穴,洞穴成因、结构、演化及洞穴沉积物方面均有其独特性和特殊性。

2.3 对比分析

2.3.1 保护价值分析。①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区。根据2019年贵州省林业局发布的《贵州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地保护价值科学评价报告》结果显示,该保护区在全省80 个森林生态系统类型保护区中综合保护价值得分较低,排位靠后,保护价值评价等级为“中”。通过此次现场调查核实,绥阳县县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类型几乎绝迹,现存植被多为次生性的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珍稀濒危动植物、稀有性及特有性生态系统等重点保护对象不明显,保护价值不高。②绥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绥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是以地表、地下白云岩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兼有沉积相剖面、古无脊椎动物化石、中小构造形迹、典型矿物产地、水体景观等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因此,县级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相较于绥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缺乏地带性植被类型、保护对象不明显等。

2.3.2 自然保护地发展管理分析。根据图1可以看出,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由清溪景区、让水景区、双河洞景区和温泉景区4个景区组成。公园位于绥阳县北部,绥阳县与正安县的交界处,而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涉及温泉镇和青杠塘镇2个乡镇,自然保护区总面积为3 669.33 hm2,保护范围与国家地质公园完全重叠,属于国家地质公园的一部分。

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土地、林地仍属于由当地群众管理使用的集体土地,矛盾纠纷较多。保护区内仍有群众居住生活,不能统一有效经营管理,受到各项限制性条件。保护区建立后,建设和发展严重滞后,基础设施不健全,保护区内界碑、界桩、宣传牌等设备不完备,且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仅依靠县林业局的办公经费维持。

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具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设备以及固定的管理机构和财政、社会经费投入,还具备先进的发展管理体系,带动保护地周边居民从事旅游服务业,大大减少保护地内人类生产活动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综上,将绥阳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归并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不仅矛盾关系、历史遗留问题得以解决,也为后续自然保护地的保护、管理和发展提供动力。

2.4 调整意义

该次优化调整地块总面积为 3 669.33 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 456.12 hm2,占比39.68%;缓冲区面积828.17 hm2,占比22.57%;实验区面积1 385.04 hm2,占比37.75%。

根据《贵州绥阳双河洞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16—2025)》对贵州双河溶洞国家级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分析,结合此次资源调查情况,将绥阳双河溶洞县级自然保护区整合归并至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有利于消除保护管理矛盾,更有利于对国家地质公园中遗迹资源的科学探索及今后的保护管理。此次优化调整对绥阳县等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更进一步提升,同时,也对该区域内的地质遗迹类资源进行探索和开发,整合优质资源、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保护和管理。对绥阳县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地的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的原生性和稀有性奠定基础,在往后的发展中免遭人为破坏和污染,使得双河溶洞自然保护地森林生态系统更趋于稳定性和整体性。

3 结语

该次调整后,将原保护区内生态系统保护对象纳入双河溶洞国家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中,依法、有效地保护了自然保护地自然生态系统,同时兼顾地质遗迹资源的科学研究和保护管理。由于短时间内对此次优化调整进行分析,以期结合此次调整,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加强保护和管理,对旅游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及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4 参考文献

[1] 刘秉儒,李国旗,姜兴盛. 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矿山生态修复现状评价及相关问题对策[J]. 宁夏农林科技,2021,62(4):40-43,50.

[2] 柏成寿,崔鹏. 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与发展方向[J]. 环境保护,2015,43(5):17-20.

[3] 赵德怀,雍严格,赵纳勋,等. 佛坪自然保护区动物普查初报[J]. 陕西林业科技,1999(1):60-63.

[4] 张少莉,娄志伟,李具来,等. 生态系统野外调查方法概述[J]. 林业勘查设计,2000(3):38-45.

[5] 杜兴兰,周建波,史文兵. 塞罕坝湿地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20,43(2):60-2.

[6] 韦希勤. 不连续分布的植被抽样调查[J]. 数理统计与管理,1998(3):42-45.

[7] 崔岩,赵德怀. 野生动物定位监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01(5):51-55.

(責编:王 菁)

猜你喜欢
优化整合
谈课堂教学中的 “预设” 与 “生成”
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优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