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何婧 卜巍 韩依孜
关键词:沉浸式体验 VR社交平台 Rec Room 设计模式 虚拟现实
引言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是以电子计算机系统为核心,融入相关科学技术,生成与真实环境在视、听、触等方面高度近似的数字化环境,用户通过必要的设备与数字化环境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能够产生亲临对应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1]。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列入数字经济重点产业,提出了要推动三维图形生成、动态环境建模、实时动作捕捉、快速渲染处理等技术创新。随着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虚拟现实被广泛的应用于医疗、文娱、教育等领域中,催生了许多新场景和新业态。虚拟现实在社交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更丰富的创新性、复杂性与多样性[2],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受众带来了沉浸式的全新体验。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沉浸式体验:沉浸式体验(Immersive experience),是指在虚拟与现实相融合的情景中,用户在一定的技术、内容、设备的支持下,通过实践产生的亲身体验[3]。沉浸让参与者专注于场景中,结合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暂时忘记真实世界。沉浸式体验在场景、内容的构建中,以高度真实、仿佛身临其境的多感官体验,让参与者亲身完全进入现实中难以想象的情景之中,并与其中的人物、事物进行交流互动,进一步产生更强的参与感、临场愉悦感与满足感[4]。
(二)VR社交平台:VR社交平台是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建立的社交网络,用户通过头戴式显示器将感官封闭在计算机生成的三维拟真世界中,并借助数据手套、手持设备、位置追踪器等设备进行交互。在VR社交平台中,参与者利用虚拟身份进入场景,与认识的朋友或陌生人进行社交。虚拟世界提供丰富的内容包括空间场景、社交玩法、互动道具等,并且无异步性和延迟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进入孪生拟真世界,与其他用户实时在线互动,甚至忽略现实中的事情,产生高参与感、高自由度、高互动性的沉浸式社交体验。
二、沉浸式体验的实现机制
在实现机制方面,在VR社交平台的应用中,沉浸式体验是在技术、内容、交互三方面的机制相互支持融合下实现的物理知觉感官与心理情感认知两个层面的感受[5],如图1。
(一)技术的驱动:关键技术的革新驱动着沉浸式体验向更深层次发展,为内容与交互方面提供了多维度支撑,改变着人们生活模式、交互形式与体验方式。
在技术重塑上,例如三维建模、数字孪生技术根据客观或想象的世界构建三维空间,并通过数据变化实时更新,营造动态、真实的沉浸式虚拟空间。在全域交互方面,用户用手势、语音、表情等与人物、场景、情节等进行交互,成为主动参与者。在通讯技术上,云计算、5G通讯网络的高带宽、高速率、低延时,为大容量数据计算与实时场景提供基础网络支撑。在终端硬件设备上,以Oculus Quest2为代表的小型轻量化的VR一体机进入消费市场,更高的硬件参数提高了沉浸度,降低了消费门槛,为其在日常中的应用提供了便利。
(二)内容的扩展:VR社交平台的内容扩展,包括场景环境、情节叙事、感官动效、个性化服务等,都影响了用户的体验状态。
虚拟空间构建的多元化场景,让参与者探索现实中难以到达甚至不存在的空间,为用户选择提供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利用情感上的引导,巧妙运用环境音效、转场动画等,在多感官上渲染氛围,使参与者建立对虚拟空间的信任与虚拟社会的身份认同,产生共鸣与临场感。在内容上强化叙事引导,利用叙事情节、单元故事等实现自然过渡,给予参与者更强的参与感、代入感,延续用户停留的时间,产生声临其境的忘我体验。
(三)交互的支持:交互是用户与系统产生联系的重要途径,VR系统通过视角转换、手势追踪、动作捕捉、沉浸声场、互动叙事等形式,将用户的情绪变化与肢体动作投射在虚拟化身及场景中,以更自然、真实的方式提高社交表現力,在多感官方面将用户包裹在场景之中。
在视角转换上,VR系统呈现360°全景空间,用户根据头部及视线方向主动变换视角,自由地感知身边的环境。在动作交互上,用户借助手势变化、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方式传达内涵丰富的非语言信息,提高操作体验感。在沉浸声场上,依据操作者位置不断变换声音的方向与大小,在渲染氛围的同时帮助用户提高空间方位感与临场感。在互动叙事上,场景故事与情节信息并非单向唯一的,用户在场景中自由探索触发不同的叙事情节、场景任务,建构了开放式的故事空间。
三、VR社交平台发展的时代背景与设计现状
(一)VR社交平台发展的时代背景
1.虚拟现实核心技术日臻成熟:随着核心技术的日臻成熟,聚焦近眼显示、感知交互、网络传输、渲染计算与内容制作等领域的技术体系初步成型。网络传输方面,5G+F5G为虚拟现实双千兆网络提供基础设施。渲染计算方面,云渲染注视点技术进一步优化平衡渲染质量与效率。内容制作方面,六自由度视频摄制技术、虚拟化身技术等提升VR体验的社交性、沉浸感。感知交互方面,内向外追踪技术已全面成熟,动作捕捉、手势追踪、眼动追踪、沉浸声场等技术使能自然化、情景化与智能化的技术发展方向[6]。
2.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促进了产业资本集聚:据IDC等机构统计,全球虚拟现实市场规模接近千亿,非接触式经济需求高涨,预计2020-2024五年期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率54%[6]。2021年,随着Quest 2销量大涨、元宇宙概念火爆等热点事件推动,行业受到各路资本的高度关注。据VR陀螺统计,2021年全球相关行业投融资总额为556.0亿元,2020 年为243.9亿元,同比增长127.98%,创历史新高。产业资本的集聚也侧面助推VR社交类应用,如Rec Room、VRChat、Engage VR等在2021年均获融资[7]。
3.新冠疫情的影响与社交隔离带来线上生活的常态化: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以人群聚集为主的社交空间,如办公场所、学校、景区等,往往要求人们保持社交距离,并日益严格地限制人员数量。在这一社会契机下,人们逐渐开始在线上寻求交流互动、休闲娱乐的途径,基于在线互动的虚拟社交模式获得更广泛的关注,推动VR社交平台及辅助工具快速发展,虚拟线上会议、远程办公等领域获得了新发展机遇。
4.传统网络社交平台难以满足自然化、真实化的社交需求:功能成熟的网络社交平台诸如Facebook、微信、QQ等,为用户提供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途径进行即时交流。但传统平面式的交流途径,难以让用户借助真实的肢体动作、表情神态等向他人传递信息。但在线下互动中,这些方式人们会频繁且自然而然地使用,并以此传递含义丰富的内容。VR借助动作捕捉技术以更自然化、更接近日常交互行为的方式,让用户在三维空间中与他人面对面交流互动,进一步满足大众不断进阶的视听需求。
(二)VR社交平台的设计现状:随着软硬件成本门槛的大幅降低,以VR技术为核心的社交平台融入日常生活,朝着虚拟化、沉浸化、场景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虚拟社交平台有VRChat、Rec Room、AltspaceVR、TheWaveVR、bigscreen、Horizon Worlds、Horizon Workrooms等。在国内市场上,VR社交平台尚在起步阶段,产品较少,初步形成的有字节跳动开发的Pixsoul、杭州虚拟人科技发布的《多边形世界VR(Polygon world)》等。
四、以《Rec Room》为例分析VR社交平台中的沉浸式体验
Rec Room是由Against Gravity在2016年发布的VR社交平台,支持参与者在多样的场景空间中进行社交、娱乐、创作等活动,拥有用户量超过3700万人,成为VR热门应用之一。下文将以Rec Room为案例,从功能结构框架、界面视觉设计、交互方式设计、技术策略与管理制度等方面探析其的设计方法。
(一)功能结构框架:从主要功能上看,平台整体框架如图2,主要分为个人房间、活动场景、开放创作、朋友空间、背包、商店、设置等功能模块,软件结构清晰,流程简单。
1.多元化场景空间:平台提供了多元化的三维虚拟场景,创造了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用户可以选择进入RecCenter公共大厅中,与来自全球各地的社区成员面对面聊天,拓展朋友圈。也可以邀请好友进入私人空间中办公、聚会或玩小游戏。Rec Room也提供了数百万的定制化游戏场景与故事剧本,用户可以独自或与队友组队进行射击对战、运动竞技、打怪刷副本等活动,在游戏中认识新朋友。
2.个性化虚拟身份:人物形象是三维的卡通风格,目前仅有上半身,缺少胳膊与腿部的四肢形象。当玩家进入更衣室时,可以自定义虚拟化身的形象、职业,包括五官、脸型、服饰、发型等,打造个性化外观,展现自身形象,尝试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打造的虚拟身份(如图3)。
3.开放创作:Rec Room为玩家开放了自由创作空间,提供了一套Maker Pen创作工具,类似简易的游戏引擎。用户不需要编程知识,便能轻松创建道具、场景、关卡、故事等,并可发布在平台上邀请朋友探索,进行创造力的分享。另外,平台也为有经验的用户提供了销售作品获取现金报酬的机会。创作者将自制的道具、形象配件、房间场景进行售卖,获取虚拟代币,并按照单个代币0.0004美金兑换报酬。开放创作不仅为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场景,也提高了用户的积极性、参与感与满足感。
4.朋友空间:朋友空间模块模拟了日常社交活动,提供了邀请添加朋友、分享日常、收发消息、交流互动等功能,支持用户结交不同地区的伙伴。平台拥有的社团功能,让用户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国家地域参与到多样的社团中,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活动、聚会、分享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5.新手引导教程:新用户进入平台时,平台用过语音与图标带领参与者熟悉各个场景与模块功能,引导玩家熟悉各种手势操作,介绍重要活动与项目,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帮助用户熟悉平台使用规则。另外,当用户进入新场景故事时,会有场景管理员前来辅助玩家熟悉工具使用流程、交流方式等,帮助其更快、更轻松地融入社区中。
(二)界面视觉设计
1.风格颜色与界面布局:Rec Room的目标用户属性大多是学生一类的年轻群体,采用三维卡通风格设计了空间模型与视觉元素。在场景环境设计上,模型面数较少、线条干净柔和。部分场景如篮球馆、射击场、咖啡厅的色卡如图4,从色卡的取色可以看出,代表性颜色的饱和度与明度较高,环境颜色与光线鲜艳明亮,给人以愉快大方的视觉感受。
处于产品设计表现层的界面视觉设计是用户感知产品的第一印象,也是获取产品信息的主要渠道[8]。在界面布局上,以简洁高效风格为主,默认状态下三维场景铺满用户身边的空间界面,除去了繁杂的模块,将图标与功能入口全部隐藏在菜单界面上,通过手势直接调用操作,帮助用户专注于场景社交活动之中,而不是如何操作界面和读取系统信息,营造出完全浸入三维空间的沉浸式浏览体验。
2.页面层次结构:软件功能流程的复杂程度会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在设计时应保证交互的易用性、操作连贯,减少页面跳转的层级和使用过程中的阻碍[9]。在页面层次结构上,系统结构清晰,操作层级较少,流程简单。如图5的页面层次结构及跳转操作示例,在不同活动中,用户均可以通过翻转手势调出总菜单界面,而平台主要功能均在图标之中,方便用户随时随地在页面之间跳转。
3.感官动效:系统的动效设计在感官体验、信息传达以及场景建构上对玩家的沉浸体验有着显著提升,促进玩家更好融入社交氛围[10]。在引导动效上,当玩家不知所措时,界面会显示箭头指向、语音提示等教程,引导用户在故事中操作。在反饋动效上,当与物体产生交互时,通过高亮显示、加特效等方式在视觉上给予用户实时反馈。在点缀动效上,在为场景添加动态效果,例如阳光的变化、颜色的转变、任务完成时的特效,都为界面增加了活力与趣味性。
(三)交互方式设计
1.自然化交互:在感知交互交互方面,Rec Room为用户提供了自然化交互形式(如图6)。不仅能够通过语音对话、虚拟键盘上以文字输入传递信息,还可以通过挥手、击掌、握手、竖大拇指、鼓掌等手势变化展现自身情感体验。在场景中,借助拾取、抛、砍、攀爬、射击、绘画等肢体动作与物体互动、完成任务,提高了操作自由度。另外,支持一定程度的人脸表情捕捉,展现用户高兴、难过、烦恼等情感。但同时,受到卡通简约风格与缺少四肢的模型限制,人物的五官均是线条,只展现了部分手指,所以交互中的动作、表情都是高度概括化的,实现了简单的肢体动作,还不能精细地展现用户的举止状态。
2.多人实时共享与互动叙事:多人的实时互动不仅提高了玩家的临场感,也为互动叙事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玩家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索可以触发不同的场景任务与情节结局,建构了开放式的故事空间。平台也会经常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更多用户的参与。例如,在经典的跑酷地图StuntRuner中,玩家可以与组队通过攀岩、爬绳索等6个关卡。在剧情解密类场景AnimaCity中,玩家根据层层递进的剧情从魔王手中拯救动物城。
3.视角转换与空间漫游:用户进入三维虚拟场景中之后,根据身体的位置与头部的方向,可以自由地在场景中行走漫游,在360°空间中主动地变换视角,移动的方式包括点击移动或者靠摇杆前后左右移动。同时,在部分场景下,为玩家提供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视角的多选择。
4.沉浸声场:声音也是场景中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在三维空间中,系统以沉浸声场将用户全方位包裹其中,根据玩家所处的空间位置信息实时调整声音的大小与方向,辅助其分辨方位。同时,逼真的环境音效、恰当的背景音乐渲染了故事氛围,给予了恰当的反馈,帮助用户进一步沉浸入虚拟世界之中。
(四)技术策略与管理制度
1.多平台策略:与大多V R社交平台只支持V R设备不同,RecRoom向各种设备提供支持,允许用户跨平台使用。现支持的平台包括iOS、Android、微软的Xbox游戏机、索尼的PlayStation、连接Steam的PC、Oculus Quest和所有SteamVR兼容的头显。虽然VR端与移动端的沉浸式体验有一定的差别,在手势操作方面更加复杂,但多端的支持降低了使用门槛,使非VR使用者也能参与其中,扩大了用户规模。
2.安全管理机制:为了给用户带来了更安全舒适的体验,平台制定了安全管理制度与社区平台使用规范,包括静音工具、投票封禁系统、自动语音审核、社区报告、人工和自动审核等安全机制,以减少恶意骚扰、挑衅等不良危险行为与虚假信息,构建一个文明和谐安全的VR社区。
Rec Room平台的沉浸式设计方法总结如表1所示。
五、沉浸式VR社交平台的设计模式
(一)以虚拟化身份共同创造虚拟世界,获得虚拟社会认同感:在VR平台上,用户利用虚拟人物身份进入三维世界,积极主动参与各个情境,与其他玩家共同创造独特的虚拟世界,进一步获得自我认知满足感与虚拟社会身份认同感。虚拟人物的身份是个性化的,用户根据个人的喜好与意图自由设计职业、人格、服饰、发型、妆容等,塑造自我形象,以创造性行为进行自我观念表达。同时,平台提供创作工具,鼓励用户参与创建社交场所、故事内容、交互玩法等,通过促进用户生产内容来增加用户黏度,帮助创造者获得成就感与自我价值感。
(二)社交空间的三维虚拟化、场景化带来多人共享的内容玩法:虚拟三维场景的构建重组了人们所处的时空关系,打造与现实平行的数字孪生世界,创造了多元化的日常活动场景,形成了无数独特的活动空间,为用户在空间选择上创造无限的可能性,促使人们的现实生活逐步向虚拟世界迁移。用户根据兴趣爱好与现实需求选择进入不同的情景,将现实生活融入虚拟世界中,在场景中游戏、社交、娱乐、工作、画画、看展等。同时,多人共享的场景还允许用户与来自全球各地的玩家实时交流互动,建立起虚拟社交关系。场景化的模式提供了多彩的内容与多元社会,极大扩展了交流空间,带来了无线的故事性和玩法的丰富度。
(三)感知交互方式的自然化、真实化形成更高的自由度与互动性:VR社交平台将设备采集的数据实时呈现在虚拟化身的外表及行为上,支持用户以表情变化、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等与日常线下交流高度相似的操作方式传递语言与非语言信息,提高了虚拟化身的真实感和社交表现能力,为用户提供了更自由的的创作空间。这种自然化、真实化的感知交互方式帮助用户聚焦活动内容本身,而不是去关注如何使用界面及操作方式。
(四)多感官包围技术创造高参与感的沉浸式体验: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的界面与内容让用户隔着屏幕通过二维设备想象三维的世界,缺少足够的沉浸感。而VR社交不仅促使社交模式升级,还为参与者以多感官包围技术创造了身临其境般的感知体验。VR系统模拟日常生活视角提供了开放的三维立体空间,将传统平面显示方式升级为的360°全景展示,并根据头部和视线的方向改变视角,同时也借助声源定位、立体环绕声音的效果帮助用户分辨空间方向感[11]。通过光、声音、运动、触感等模拟出的物理环境将用户包裹入虚拟空间之中,推动了二维平面叙事向三维空间叙事升级,带来了高参与感的沉浸式体验。
结语
沉浸式VR社交平台让用户以虚拟化身份与其他玩家共同创造虚拟世界,获得虚拟社会的身份认同感。在内容方面,社交空间的三维虚拟化、场景化带来了多人共享的内容玩法,创造了多元化的活动场景。在交互方面,自然化、真实化的感知方式为用户提供了更自由的的创作空间,提高了社交表现能力。在技术方面,多感官包围技术将用户包裹入虛拟空间之中,推动了二维平面叙事向三维空间叙事升级,带来了高参与感的沉浸式体验。文章以沉浸式体验为理论基础,从内容、交互、技术三方面总结出的设计模式,也将对沉浸式VR社交平台的设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