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典型,叙生平

2023-05-17 09:47王婧媛
作文成功之路·作文交响乐 2023年12期
关键词:小传事例细节

王婧媛

人物小传以真人真事为题材,这些人和事必须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且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因此,在构思的过程中,必须对材料进行去莠存精、去伪存真的艺术淘洗,让材料的光彩与人物的光彩表现出来。而有些同学不能从偶然的、琐碎的、粗糙的生活细节中,找到具有典型性的内容,叙写人物生平。下面分析与探索人物小传的写作方法,希望能够为同学们提供参考。

一、确保真实性

人物小传中描写的人物事迹应真实,不能虚假和浮夸。如内容与事实相悖,会使读者产生不信任感,使人物小传无法获得预期效果。特别是中学生创作的人物小传,创作对象大多为教师、同学,如弄虚作假,极易被识破。

二、具有典型性

事例有典型事例、一般事例之分,材料有典型材料、概括材料、背景材料之别。典型材料、典型事例是表现主题的“主力”。人物小传表现的主题和主人公的事迹本质上是一致的。选择能够表现主题的事例,首先要选择最能揭示主人公性格和精神特点的事迹,即重点描写主人公在某种环境下的言行、细节等。有些同学在选择材料时,常常把生动的事例同典型材料画等号。一见生动的事例,就放到作品中去,导致主题和材料脱节。材料是为主题服务、受主题支配的,不能揭示主题的事例,即使再生动,再有趣,也只能忍痛割爱。

例如,小B同学是我班的学习委员,每门功课都成绩优异。其同桌从小B同學的学习和生活中选择两件典型小事,歌颂了小B热爱学习、热爱班集体的本质,具有一定感染力。全文如下:

小B是我的同桌,因为聪明与刻苦,获得了学习委员的职位。比他成绩好更可贵的是,他对同学们的热情态度,不管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总是愿意为你提供帮助。同时他口才极佳,能将原本佶屈聱牙、晦涩难懂的内容,讲得有滋有味。在与他朝夕相处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最令我记忆深刻。

第一件事发生在去年2月份,那时候有一个物理公式把我难住了。小B看我像热锅上的蚂蚁,主动问我:“××,有什么不会的吗?”听我说清了事情的原委,他就成了一个义务辅导员,将那个公式掰开了、揉碎了,深入浅出地给我讲。在小B的帮助下,我一开始的焦虑烟消云散,进入瑰丽、深奥的物理世界。不知不觉间,休息时间结束了。我看看他,不好意思地笑了。他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帮助同学是应该的。”

第二件事则是发生在暑假的时候,那时候很多同学宅在家里看小说、打游戏。小B为了团结同学,组织了一个学习小组,定期举办课本剧表演、绘画比赛。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一颗颗年轻的心连接在了一起,同学情也更深。正巧,这个暑假有写“人物小传”的作业。于是,我对小B说:“老兄,你的事迹可要好好写写。”他只是淡淡地笑笑:“我有什么好写的?还是写别人吧。”

这就是小B,一个默默付出,却不求回报的好学习委员。

该同学首先对小B同学进行整体介绍,随后,举两个典型事例,表现小B同学的优秀品格。看完文章后,一个优秀的、善良的班干部形象跃然纸上,给人感动之余,亦具有正面典型的号召作用,不失一篇主旨鲜明、内涵丰富的人物小传。

三、具有说理性

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来自情感的共鸣,而说理则是引起共鸣的重要手段。在写人物小传的时候,应分析收集的人物材料,透过表象分析原因,并围绕分析结果,讨论人物对周围的人、社会或世界的影响,思考他们是如何改变人们的看法或行为的。

例如,小A是历史课代表,成绩名列前茅。其好友在为他写人物小传时,透过他历史成绩优异的表象,指出他刻苦认真、热爱读书的本质。该同学在人物小传《我眼中的小A》中,是这样写的:

小A是我们班的历史委员,别看他平时不言不语,但一说起历史,就像打开了话匣子,什么秦始皇吞并六国啊,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啊,都说得头头是道。我一直以为他是个天才,后来才知道他自幼喜读历史,《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明朝那些事儿》是他爱不释手的枕边书。每逢节假日,他都反复诵读,一遇到不会的问题,就去请教历史老师。因此,他的历史成绩在我班总是名列前茅。我不由得想:这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天才,大都是对学习100%热爱的普通人,只要秉持“火”一样的热爱,就没有学不好的学科。希望同学们都能像小A一样,将学习变成爱好,使成绩芝麻开花——节节高。

该同学列举了两个事例:事例一,小A热爱历史读物;事例二,小A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通过这两个事例得出结论,只要有热爱在,就一定会获得好成绩,并在文末发出号召。虽然文字、结构略显稚嫩,但已有基本的论证意识,足以令人信服。

四、凸显传主个性

俄罗斯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别林斯基曾指出:“必须使人物一方面成为特殊世界的代表,同时还是一个完整的、个别的人。”这样的理论,对小说刻画人物适用,对人物小传刻画人物也适用。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亦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而人物小传写的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因此所以所写的人物必须具备独特的个性。如果在人物小传中,传主的个性千篇一律,缺乏特征,不但难以给人留下印象,甚至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不真实感,进而怀疑整篇文章的内容。因此,同学们应当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分析身边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并将性格最突出的人物作为传主。

例如陈景润、侯德榜、李四光、彭加木等人,都是我国著名科学家,在他们身上,具有相同的特点,即热爱祖国,不畏困难,奋发向上,为中华民族的科研实验奉献、牺牲。此外,这些科学家都具有坚强的意志,在科研的过程中,可以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他们的身份相似、精神相同,但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又大相径庭。侯德榜开朗豪爽,陈景润孤僻沉默,李四光稳重谨慎。因此,在将他们的科学家作为传主时,可以围绕他们的性格特点进行描述。

有些同学可能会问:“那么应当如何突出人物个性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细节。”细节这一概念,是相对于“情节”而言的。情节是事情的变化和经过,由一系列能显示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的具体事件组成;细节是细小的情节,由人物在具体环境中、具体事件中的细小动作构成。如果将人物小传中的人物行动比作银幕上的画面,那么,细节便是重要的特写镜头。大多数同学往往驾驭细节的能力不强,导致一篇人物小传中,细节描写很多,但都是一些琐碎的、无关紧要的东西。细节应该是为表现人物性格而写的,那些不能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不论它多么生动、多么有趣,都应该舍弃。对那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细节,要集中笔墨描写。

清朝著名小说家吴敬梓是细节描写的高手,例如,在《范进中举》这篇文章中,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塑造了胡屠户这一人物。在文章开始,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极为鄙视:“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却出现了陡然剧变:“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范进在其口中,从“现世宝”的穷鬼转变为“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送来的贺礼也从猪大肠变为七八斤肉、四五千钱。通过这一系列细节,胡屠户这个市侩、唯利是图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除了细节描写之外,心理描写也是凸显人格的重要方法。人物小传所叙述的故事,归根结底,皆是由人的活动、人的思想以及这种活动和思想的相互之间关系构成的。除了偶尔表现出来的下意识的动作之外,人的一切活动都反映着人的内在精神狀态——思想、感情、品质、情操、情绪、欲望、意志、作风、态度、爱好、习惯、脾气等。因此,如能够对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则能够增强文字的感染力与说服力。

鲁迅先生是心理描写的高手,在其中篇代表作《阿Q正传》 中,有如下心理描写:“阿Q在形式上打败了,被人揪住黄辫子,在壁上碰了四五个响头,闲人这才心满意足地得胜走了。阿Q站了一刻,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于是心满意足地得胜的走了。” 这段心理描写极为生动,虽然所占的篇幅极短,却入木三分地揭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将阿Q的精神胜利法活化了出来。

需要注意的是,写人物小传的时候,心理描写不能过长,而应简单、凝练、逻辑清晰,否则极易使读者产生厌烦情绪。

五、做到详略得当

从事物的发展看,通讯或报告文学所表现的矛盾冲突,总是有起有伏,呈螺旋式状态发展。起,就是矛盾的尖锐化;伏,就是矛盾的相对和缓。从读者的阅读体验来看,人物小传对事实的描述,应该有张有弛,体现出艺术的节奏。张,就是风急浪高;弛,就是波平水缓。描写、叙述中的详略得当,就是达到这种波澜起伏、张弛交错的具体手法。

详略得当,有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记述典型事例,要详,要充分地展开;记述一般事例要略,尽量写得概括些。另一层意思是:在记述典型事例时,展示矛盾冲突的高潮,要详,精雕细刻;写矛盾冲突的开端和结局,要略,点到即收。

六、戏剧性情节组合

小说,往往以跌宕起伏的情节取胜。作为纪实的通讯和报告文学是否允许作者安排戏剧性的情节呢?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早就作了明确的回答:“特写不是‘没有情节的,因为它总是以事实为依据,而事实本身通常就是‘情节。”(《致伊·费·瑞加的信》)人们多彩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悲喜剧的情节,人物小传为什么不可以如实地写出这些情节呢?生活中的矛盾是作品戏剧性的客观基础,如能够较好地运用戏剧情节组合,不但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人物鲜明的个性也会在生动的甚至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但需要重视的是,同学们不应为塑造曲折生动的故事,而进行夸张和虚构,这与创作人物小传的原则是背道而驰的。

七、写人物小传的两点建议

1.注重调查。部分同学在创作人物小传的时候,总是觉得缺乏素材,身边同学的事迹、故事都不足以支撑一篇人物传记。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丰富多彩的,都有大量素材。此类同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慨,归根结底,是因为对生活缺少观察,从而导致“身在宝山不识宝”。在正式创作前,应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这是写好人物小传的基础。同学们可以与传主的亲人、朋友、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其生活中的事例、性格,并将其写在笔记本上,当作资料使用。需要注重的是,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与严谨性,应尽量收集数据。

2.成立创作小组。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同学们可以自由结成若干个创作小组,组内全部资料公开,最大限度确保素材的丰富性。同时,也可以阅读、观看一些书籍、纪录片,并且交流心得体会。在创作完后,也可以互相念一念,互相分析、评论。

常见的人物小传的评价标准如下:该文是否简洁流畅?该文叙事是否生动有趣?该文描述的事迹是否真实无误?是否具备创新点?评论者应当做到言之有物、证据确凿,这样而被评论者,则应做到言者不怪,闻者足戒。这样不但可以提高人物小传的质量,同时也能在小组内部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通过这一方式,可以让同学们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从而做到“学有目标,改有方向”,提高人物小传的质量。

猜你喜欢
小传事例细节
哇忍波小传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A Brief Review of Translation Critiques of George Kao’s Chinese Version of TheGreatGatsby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夏字小传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疾病”小传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细节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