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部地区①医学翻译供求结构看翻译人才的本硕一体化培养

2023-05-17 07:15
现代英语 2023年6期
关键词:研究生医学人才

杨 占

(重庆医科大学,重庆 400016)

一、 引言

目前,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化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西部地区在生物医学领域的潜力也得到充分的激发。 作为西部地区经济中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已经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十大战略性产业重点培养。 医药相关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必将带动医学翻译(Medical Translation)市场的拓展,同时也为医学翻译行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 西部地区医学翻译产业状况

从目前掌握的数据来看,西部地区医学翻译产业正处于发展期。 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由表1 可以看出,2020 年市场规模增长率有所下降,但总量仍有所增长;2021 年达到了11.20 亿元。 另有数据显示,川、渝两地在西部地区所占市场规模最大,2021 年为6.18 亿元,占整个西部地区市场规模的一半以上。[1]市场规模的扩大,与需求量的增大密切相关。 据统计,西部地区医学翻译需求量,已经从2016 年的25.54 亿字,增长至2021 年的36.63 亿字。[1]

表1 2016~2021 年西部地区医学翻译总体市场规模

(二)供给量逐年增加

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西部地区医学翻译供给量也逐年增加。 权威机构相关数据显示:近五年西部地区医学翻译供给规模的增加与全国总的趋势大致相同;从2019 至2021 年,西部地区近三年的供给规模在全国供给规模中的占比逐年增加,分别占到7.22%,7.61%和8.27%。[1]其原因与业内分析人士所认为的“由于目前远程翻译逐渐成风,再考虑生活成本等因素,二、三线省会城市将成为语言服务人才聚集地,而一线城市则是语言服务总部和业务交付中心”[2]有一定的关系。

(三)后期需求量看涨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业务的拓展,医学翻译的市场具有进一步扩张的潜力。 部分大型的翻译公司设立了专门从事医学翻译的部门,部分医药企业开始高薪招聘专职医学翻译人才。

有数据显示,在未来几年内,医学翻译需求在西部地区依然呈上涨趋势。 (如图1)

图1 2022~2027 年西部地区医学翻译需求量预测

三、 西部医学翻译面临的问题

从总体上而言,西部医学翻译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医学翻译人才数量不足

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医学翻译供给能力与东部仍存在一定差异。 有统计数据显示:2021 年东部地区翻译行业供给规模为148.65 亿字,西部地区为38.76 亿字。[1]

供给能力不足的背后是人才数量的不足。 有针对广西医学翻译需求的调查认为,医学翻译的社会需求量大,医学翻译人才缺口大。[3]另有针对川、渝地区翻译公司的调查发现,90%以上受访企业的翻译业务量呈增长状态,但包括生物医学在内的翻译需求不能得到满足。[4]而另一项针对西安地区医学翻译服务的调查也发现,该地区医学翻译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不平衡。[5]

事实上,从全国范围的市场实际需求来看,医药类翻译人才也呈结构性缺失。[6]随着西部地区与国际社会,尤其是东盟国家的合作日益加强,医药原材料和产品的交流,西部特色医药的推广,都需要更多既懂外语,又熟悉相关医药行业的翻译人才。

(二)医学翻译人才输出结构不合理

面对市场需求与人才缺口,高校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肩负着重要的责任。 但据中国翻译协会发布的《2022 中国翻译人才发展报告》称,高校翻译专业毕业生从事专业翻译占比不足五成,投入一线翻译工作的毕业生仅占20.7%,存在一定人才流失情况。[7]有调查显示,云南省历年250 余名翻译硕士毕业生,从事翻译相关工作的不足2%。[8]尽管穆雷通过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发展报告》的分析后认为,医药类院校毕业生从事语言服务行业比例最高,[6]但从笔者所在医科院校和西部地区其他相关院校的情况来看,这一比例仍有待提高。

又有最新数据表明,在西部地区医学翻译的从业人员中,专业背景为外语的仅占7.55%。[1]经过系统培养的翻译人才不从事翻译工作,而真正从事翻译的却没有外语或翻译背景的人员。 这一现状不仅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容易造成市场上翻译质量的参差不齐。

不可否认,不同教育背景的人员从事医学翻译,可能更容易成为“复合型”翻译人才,这对构建多元化的医学翻译人才队伍是有现实意义的,但前提是需要经过系统的专业化培训。 这在专业课程设置、实习实践安排等方面对相关高校的医学翻译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探索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优化医学翻译市场供求结构

对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国内众多高校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9][10]。 这一模式对打通本科教育与研究生培养之间的隔阂,凝练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医学翻译,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医学翻译,如何通过走本硕一体化的道路,将翻译与医学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真正满足社会需求? 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构想:

(一)充分利用医学院校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从事医学翻译的专业人才,应该是既懂翻译,又了解医学领域知识的复合型人才,这在学界已经形成了共识。[6][11][12]目前,绝大多数以医学翻译为主要方向的翻译专业都是由医科类院校或具有医学专业的综合类院校开设。 各相关高校必须考虑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将翻译与医学相关领域知识结合。 尤其是在西部地区,部分地方院校在民族医学等方面颇具特色。 如果通过合理的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使自身特色与翻译结合,对医药市场国际化将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本硕一体化的模式使培养全过程拓展至六年甚至七年。 在建设过程中,可充分考虑本校实际情况,做好本-硕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的衔接。 例如,针对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在本科阶段,除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可开设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关课程,并在高年级阶段通过《医学英语词汇学》(Medical English Lexicology)《医学英语文献阅读》(Medical English Literature Reading)《医学英语翻译与写作》(Medical English Translation and Writing)等一系列课程,使学生将英语的运用能力融入医学的语境中;进入研究生阶段,将课程重心放在前沿交叉课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翻译技术运用等课程上,并以限选课等形式开设《流行病学》《预防医学》等课程。 各院校还可结合自身特色,开设民族医学相关课程,使翻译和医学特色形成有效地结合。

(二)将导师制(Tutorial System)引入本科阶段

西部医学翻译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学生在本科阶段对职业缺乏明确的定位,实际能力不能满足翻译市场的要求;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又存在脱节的现象,以至于无法做出正确的职业规划。 因为在人才培养中,可尝试将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制引入本科阶段。 例如,以恰当的方式让本科生参与研究生课堂,参与研究生翻译实践项目。 同时,将研究生阶段成熟、可行的培养环节和模式选择性地移植到本科阶段,使本科生通过早接触、早参与、早培养,提升对医学翻译的认识,为进一步深造做好准备。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导师对研究生和本科生应采用差异化的管理和要求。比如,在翻译项目组织安排上,哪些环节可以让本科生参与进来,完成某项任务将获得哪些方面能力的提升。

通过引入导师制,可帮助本科生看清医学翻译前景,提升对专业的认可度,做好未来职业规划,在未来的学习中有的放矢地提升专业技能。

(三)充分挖掘西部地区医学翻译资源,深化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需要企业和学校都面向市场寻求双赢。 对于医学翻译而言,学校合作的对象除翻译公司,还有西部地区数以万计的面向全球的生物医药企业。 此类企业对翻译人才的能力要求不仅是会做翻译,还要有相关医药知识、相关文献检索能力、灵活的沟通能力以及第二甚至第三外语的基本运用能力。 有学者受加拿大职业教育的启发,提出我国应用型翻译人才学徒制培养模式(Apprenticeship Training Model),认为可以鼓励高校本科生进入企业参与学徒制培养项目,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 在此基础上依托学徒实践模式构建译员的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13]这一模式可以看成是将翻译教育带入职业化,加深产教融合的一种尝试。

因此,从长远来看,形成本硕一体化培养体系,不仅为深化产教融合提供了时间上的保障,更明确了学生未来发展方向,使学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五、 结语

医学翻译的本硕一体化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阶段,但针对西部地区医学翻译市场的需求和存在的问题,深化和完善一体化的培养模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条途径。 我们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长远的眼光看待翻译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将专业要求和市场需求结合,与高校自身特点结合,从而培养出能够真正投身医学翻译事业的专业化人才。

注释:

①文中所指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陕西、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西藏、新疆等12 个省、市、自治区。

猜你喜欢
研究生医学人才
人才云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