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嘉贤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 广州 510200)
第十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研究发现,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倾向明显。 数字化阅读方式包括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 阅读等。 我国正处于数字化阅读环境,数字媒介是人们进行阅读不可或缺的工具。 调查研究也指出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阅读时间比数字化媒介阅读要多得多,人们在数字媒介上的阅读活动仍敌不过网络消遣时长。 因此,数字媒介阅读不可避免地带来浅阅读、浏览式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等现象,深度阅读现象稀缺。 在数字媒介环境下人们享受全新的阅读体验,读者心理也随之变化,势必对阅读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运用元认知策略视角,对影响英语深度阅读的读者心理因素进行探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并没有对深度阅读做出准确的定义,更多地对其做出描述和阐释。 深度阅读的概念由Birkert 在1994 年首次提出,Birkert 基于电子阅读时代的特征,首创深度阅读Deep reading的概念。 他指出深度阅读即对书的缓慢地、通过深思地占有,但这是一种现象化的主观体验的描述,并未涉及深度阅读的本质。
元认知概念最早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弗莱维尔提出,即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以自身的认知过程为认识对象,涉及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1]。 元认知过程本质上是指导、调节、选择、控制和执行有效的认知策略的过程,背后体现的是人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控。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实施性技巧,可以对学习进程进行计划、规划、监控指导,也是外语学习者中常用的学习策略[2]。 阅读中使用的元认知策略,即学习者进行具体阅读活动时,对阅读过程进行的计划、监控和评估,表现为一系列的具体策略运用或是学习者头脑内部的思维活动[3]。
阅读是一项体现人们认知过程的活动。 人们在深度阅读时身心沉浸在时间和认知空间中,不断地进行深度阅读推理、类比类推、批判性思考、分析、沉思和顿悟[4],这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们元认知参与的过程。 在阅读中读者越娴熟使用元认知策略,往往越能表现出更强的计划性、积极主动性和自主性,进而促进深度阅读的持续进行,使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成为可能。
便利性、兼容性和丰富性的数字阅读成为影响读者的重要因素,对读者的心理认知产生影响[5]。深度阅读活动中元认知策略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这就要求读者了解和把控自己的认知进程,有效安排和调整阅读计划。 在设计、控制和调节等环节中有哪些读者心理因素参与其中以及多大程度上影响深度阅读的进行,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加本项目调查的对象为具有英语基础的研究生共60 名,选择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是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基础、理解能力和阅读英文文献等能力,进行英语深度阅读的可能性和持续性更大。
本研究中使用了两种研究方法,分别是问卷调查和个体读者的访谈法。
1. 问卷调查
该问卷设计的目的是了解元认知策略的各个环节中读者在英语深度阅读时有哪些心理因素参与其中以及心理因素的分布情况。 文章笔者参考国外相关研究,自行设计了该调查问卷,为了使信息传达无误,问卷调查采取中文表述。 该问卷采用李克特(Likert)5 分值量表,分值从“1 =完全不符合”到“5 =完全符合”。 平均分在4.5 ~5 分之间表示与读者情况相符程度很高,平均分在3.5 ~4.4 分之间相符程度较高,平均分2.5 ~3.4 分之间表示相符程度一般,平均分在1.5 ~2.4 分之间表示通常不符合,平均分在1.0 ~1.4 分之间表示完全不相符。如表1 所示。
表1 深度阅读元认知策略使用调查表
分析表1 的数据得知,深度阅读时读者的元认知投入占比程度较高。 问题1 ~3 体现了读者的预设规划心理,问题4 ~6 体现读者的情感投入心理,问题7~8 体现读者的本体认知心理,问题9 ~11 体现读者的行为调控心理。
2. 个别访谈
个体读者访谈能帮助分析读者深层次的动机和具体的心理情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和定量研究形成互补。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5 名参与者进行一对一的个体访谈,并对其做记录分析。 如下是一些读者在进行英语深度阅读时的访谈记录:“我对英美国家的社会文化感兴趣一些,所以就会挑一些这方面的书或者文章来读,读的过程就会沉浸下去,仔细思考体会和我们国家的差异(刘同学)。”“这是英文理论原著,沉下心带着思考去读才会有所得有所领悟(徐同学)。”“听说这本英文小说生词量不高,内容也容易懂,能够读下去,不容易碰到生词卡顿读不下去(朱同学)。”“英语阅读太难了,长难句又多,很难坚持读完,读一小部分就想放弃了(陈同学)。”“在阅读前我会做份计划表,比如每天要看一个小时,看几页书,这样子就会专注内容,更有效率(周同学)。”由以上访谈可以看出,不同读者的动机、兴趣、态度、毅力、信念等不同情感投入均会影响深度阅读活动的进行。
1. 预设规划心理
表1 中80%的读者会预估英语阅读文本难易度、判断深度阅读的可能性。 读者在评估阅读文本的难度、预估文本可读性以及预先做出阅读规划的过程呈现出读者深度阅读时的预设规划心理,这恰恰是元认知策略中认识策略的体现。 认知策略是根据已有的既定认识活动目标,在完成目标过程中对所涉及的各种活动、预计结果进而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对活动过程预计产生的有效性提前预先进行计划[6]。
2. 本体认知心理
深度阅读过程中读者需认知到数字媒介只是辅助阅读的工具,而非决定阅读的关键因素。 表1中52%的读者面对不同阅读材料时会灵活调整阅读策略如扫读、略读以保证深度阅读的顺利进行,48%的读者在深度阅读时采取批注或者笔记等学习形式进而促进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及思考领悟。 读者认识到不同的阅读目标,识别不同的阅读任务,根据目的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使其在数字媒介上顺畅地进行深度阅读。
3. 行为调控心理
表1 中52%的读者会积极评价自身阅读的优劣势,自觉监控阅读的时速。 读者监控阅读过程,深度阅读受阻时暗自鼓励自己坚持读下去,监控自己阅读时的速度和时间并积极做出调整。 行为调控心理体现元认知的监控策略,阅读时进行行为的调节和监控主要指对阅读学习的监视和控制,监控策略有助于读者警觉阅读理解过程中有可能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阅读思路。
4. 情感投入心理
从表1 总体来看,读者的情感投入心理平均分较高,高达3.6 说明读者深度阅读期间情感投入占比大。 读者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明确阅读需求;依据自身知识掌握程度选择适合的材料进行阅读,这些都与读者的动机、毅力、兴趣、信念、态度等相关联,体现读者深度阅读时的情感投入心理。 有实验指出,自我效能感和阅读元认知策略结合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单独的自我效能感或阅读元认知策略对阅读的影响。 当读者的动机和目的性强,情感投入占比高时,体现出较高的自我效能,这对英语深度阅读有直接影响。
读者作为阅读的主体,读者心理因素、情感投入和元认知投入都对深度阅读产生重要影响。 在明晰其影响因素后,结合数字阅读时代的特征有助于发挥元认知策略的导向性作用[7],形成促进深度阅读的方法和路径。 本研究发现采用四种路径能较好地促进英语深度阅读的进行。
1. 整体把控进度,形成系统全面评价
进行深度阅读活动时读者结合电子书的特征,掌握阅读任务的整体情况,把控进度,自行规划计划和步调,并利用云平台、云笔记等方式保存阅读成果,及时自我监控和反思。 大数据、云计算支持下的阅读痕迹分析技术记录读者自身的阅读过程及结果,通过智能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使得读者形成的评价更加全面、系统,促使读者在元认知策略的运用下实现阅读的深化提升。
2. 优化个性化订阅,理性取舍推送内容
读者的爱好兴趣、阅读偏好等会影响阅读过程,对阅读行为产生影响。 数字时代阅读的个性化订阅功能与技术越发成熟,读者可根据需要和兴趣选择阅读目标与对象,筛选适合自身的内容题材[8]。 但数字个性化订阅若过度推送容易出现同质内容推送频繁、阅读范围狭窄的问题,读者面对高频出现的阅读内容容易出现乏味,丧失兴趣的情感,反而不利于深度阅读的进行。 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应独立运用理性做出取舍,制订适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订阅计划。
3. 加强注意力管理,形成价值评判
数字媒体时代,知识信息爆炸性增长,读者接触的信息数量庞大。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信息的价值含量不高,娱乐性较强,对读者深度阅读时投入的精力与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读者亟须加强注意力的有效管理,将有效的注意力投入当前最有价值的阅读目标上,读者需时刻提高警惕并判别出现的垃圾信息、庸俗信息,如无聊段子、网络谣言、低级搞笑、娱乐新闻等,同时也要减少阅读以外的活动如刷微信微博、看娱乐八卦等。
4. 提升综合阅读技能,拥有文化差异意识
英语深度阅读要求读者掌握扎实定量的综合阅读技能和语言技能。 读者具备的综合阅读技能包括文献检索能力、快速阅读能力、辅助设备适应能力、笔记标注能力、记忆理解能力、文本分辨判别能力等。 同时对中国读者而言,英语属于非母语,语言背后体现的是文化和思维,阅读过程中需读者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与思维方式,从而减少读者心中对不同文化的排斥心理,达到文化交流学习与思考的目的。
深度阅读和浅表阅读的标准并非数字媒介等载体,只是数字阅读容易导致浅表阅读行为的发生[9]。 移动数字阅读时代信息泛滥,阅读种类极为丰富,浅尝辄止、零碎阅读的方式逐渐成为人们的阅读习惯,静心思考、内心感悟的深度阅读现象稀缺。 文章探究深度阅读过程的读者主体心理因素,通过质性研究,以问卷调查和个体读者跟踪调查法为辅助,发现读者的预设规划心理、本体认知心理、行为调控心理和情感投入心理等因素对英语深度阅读活动影响较大。 在综合分析读者心理因素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促进英语深度阅读的四种路径,对促进深度阅读有积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