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2023-05-16 01:50邹林林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诚信育人班级

邹林林,刘 洋,2,张 喆

(1.沈阳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2.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辽宁 沈阳 110866)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 以信为先的文化传统, 诚信文化早已融入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 大学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主力军,承载着历史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 理应担起文化传承发展的新使命。 大学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在把握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 按照社会主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地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的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实践活动, 从而促进大学生形成稳定的、持久的诚信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以此养成诚信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1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重要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育人的重要资源和主要内容,其中蕴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1]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贯要求。 诚信文化在保持自身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不断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精神滋养。

1.1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的重要载体

人才培养,文化先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下简称《实施纲要》)指出,注重以文育人, 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在青年成长中的重要作用在于涵育德行、滋养心灵、培根铸魂。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凝聚起来的知识、智慧、道德、价值观念构成了我国优秀传统诚信文化, 而这也是中华民族无形资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具有育人价值和进步意义的部分, 可以从思想上给人以正确的帮助和指引[2]。 诚信文化融入大学精神,诚信理念沁入学生内心, 是优化校园校风学风建设、 繁荣校园文化、引领社会风尚的现实需要。

1.2 高校深入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 “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并在不同场合对诚信的重要性进行了多次的阐述, 为诚信在社会生活、 外交关系和时代价值上的体现开启了多维视野, 提供了基本遵循。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诚信文化是社会各领域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文化, 以诚信文化育时代新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切入点, 也是高校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

1.3 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要从学生的现实需要和成长规律出发,以学生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的问题, 更加关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高校肩负培养又红又专、德才兼备、 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通过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扎实的诚信文化理念,做诚信之人,行诚信之事,以获得真知真智,并带动自身其他美好品德的养成,也有利于大学生强化使命担当意识, 促使大学生在恪守诚信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的教育和培养工作。 当前大学生诚信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学生整体道德素质显著提高, 但高校诚信文化育人仍然面临着新问题和新挑战。

2.1 宏观诚信教育体系缺位

大学生是社会现实变化的晴雨表, 其诚信状况与社会的诚信状况有着基本的一致性。 当前,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发展阶段, 一定程度上存在的诚信缺失现象及价值的多元取向对大学生诚信行为和诚信意识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一方面,由于市场诚信规范体系、社会信用制度,尤其是诚信执行体系等诚信约束惩罚机制处于建设完善阶段;另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在激活人们个人利益优先化和最大化的内驱力的同时, 也激发了人的劳动和创造积极性。 两方面情况的合力作用, 就形成了现阶段人们内发性失信获利冲动与外部失信获利诱惑集结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复杂状况,在这样特殊环境中,人们更容易在诚信与不诚信博弈中做出只顾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失信行为选择, 由此出现相对的社会诚信缺失现象, 会对正处于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影响着高校诚信文化育人效果。

2.2 中观生态环境失序

与社会大环境相比, 高校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专门机构,作为大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大学生诚信状况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 从近几年来大学生诚信行为反映出来的问题来看, 当前高校诚信制度建设、 诚信思想教育以及校园诚信氛围中的教育因素, 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滞后于社会改革发展和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情况, 在诚信文化育人的过程中重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轻素养和思想的积累,教育内容与方法相对单一, 传统诚信文化挖掘不深且与现代教育对接与转化不够, 缺乏诚信文化教育走向常态化、定期化的长效工作机制和相应的评价监督机制,导致诚信教育流于形式,缺乏实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脱节,处于“各自为战”状态,没有形成教育合力,致使学生不能达到诚信的“知行合一”。

2.3 微观生态环境失衡

马克思认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 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3]大学阶段是个体生理、心理均趋向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渐定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个阶段,大学生求知欲强但鉴别能力差;自我意识强但协作意识差;观察力敏锐但认识上具有片面性; 有自立意识但自主能力弱。 存在社会经验欠缺,明辨是非、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理性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力欠缺, 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改造的勇气和智慧不足,因而在面对诚信行为选择时,容易产生从众心理,诚信信念不坚定,在利益面前容易动摇,无法正确处理自身需求, 诚信认知与诚信行为相背离。

3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实践途径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途径是落实德育内容、实现德育目标的渠道和方式。要进一步拓宽德育途径, 形成综合育人的有效运行机制。”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以问题为导向,把诚信文化教育作为立德树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方式,经过三年的实践,构建出了诚信教育体系,设立了专项诚信教育基金, 在学科的实践和推动下诚信教育已经融入学校学科人才培养方案, 成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生动实践。

3.1 搭建诚信文化教育平台

建设诚信示范班级。制定《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诚信学院与班级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诚信班级,让诚信班级在学院和学校成为新风尚。 根据实际情况设立诚信基金, 为诚信班级整体建设及开展主题学习和日常管理等活动增添保障;加强家校互联,每学期学校为诚信班级同学家长发放一封信, 汇报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的活动和取得的成效, 汇报学校育人理念, 开学后家长回信反馈学生参与活动为其制作视频,在学校公众媒体发布,推送给家长;凝练出诚信班级的规定动作和自选工作,如建设诚信讲堂、免试免监考、文明课堂建设、配备班服、设计班歌、班徽等,通过主题学习、制定计划、践行约束、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完成对大学生的诚信全程教育。

组建诚信文化教育宣讲团。 宣讲团成员涵盖不同年级和专业,经过统一培训,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提炼诚信故事, 在学校师生中挖掘勤奋钻研、积极作为的诚信故事,结合学校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传递诚信声音,讲好诚信故事。 从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例证中为诚信文化建立历史和思想源泉,结合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及时代发展规律,积极向大学生传播儒家诚信思想,推进诚信文化“进头脑”,实现文化育诚。

开设诚信文化课堂。 课堂是诚信文化传承和精神塑造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 培植大学生诚信观念,必须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道德教化功能。 一方面,深入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与文化”“道德与法治”等思政课程中的诚信教育要素。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渐入“佳境”。 由社会实践课程1门课程率先融入诚信教育理念到多门课程的诚信课堂建设。我们选择了“果蔬功能评价与利用”和“流行病学概论”等多门课程作为示范课程,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将诚信教育元素植入课程课堂内容中, 并建立了课程思政案例库, 利用诚信思想对课程建设和管理,建立更为合理的课程评价方式。

3.2 丰富诚信文化教育内容

3.2.1 增强大学生政治诚信,筑牢信仰之基

积极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培养学生唯物史观。构建“读、写、讲、用”四位一体育人体系,夯实教育效果,拓宽育人视野。 读原著、读系列讲话、读“四史”;写学习笔记,写心得体会;讲时代精神,讲中国故事,讲个人感悟;用情感坚定信仰,用信仰点亮人生,用人生学悟践行。 通过以上四步教育引导学生深化思想认识,筑牢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强化青年人的使命担当,让大学生在对“四史”“知、懂、用、通”的基础上增才干、长本领、形成朋辈传播,凝聚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合力。

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筑牢红色网络舆论场。充分依托互联网资源,占领网络教育宣传阵地,制作推出符合青年人喜好的高质量网络作品,如网络博文、图解、动漫、音视频、H5 互动页面等。 加强政治诚信教育线上线下全覆盖,通过多媒体平台、微博、微信公众号联动,切实强化宣传效果,增强舆论引导力。

3.2.2 培养大学生学习诚信,树立远大理想

深入学习科学家精神,将其内化于心。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为主要学习内容,通过组织班团会、座谈会、演讲与辩论、博文与征文等活动,让学生从内心崇尚奋斗,追求真理、勇攀高峰[5]。 以检查学生课堂笔记、实验记录、毕业论文和学习成效等方式,强化学生恪守科学道德,遵守学术诚信, 练就过硬本领的内在动力; 培养优良诚信学风, 把学风建设真正转化为学生的内在品质与自觉行为,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树立学生的自我诚信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深入学习实干创新精神,将其外化于行。引导学生了解沈阳农业大学校史,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涉农高校师生回信精神和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和李天来两位院士“爱国担当、创新实干”的先进事迹,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引导大学生立志报国,学农爱农,潜心学习,真正成为具有“三农”情怀的“一懂两爱”高素质农业专业人才。

3.2.3 促进大学生行为诚信,实现知行合一

开展学习先进诚信典型的活动。 引导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先进典型模范, 帮助大学生树立经济诚信、就业诚信、交往诚信等诚信理念,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推动他们思想和行为的转化。 一是善于发现并树立可亲、可敬、可信、 可学的典范, 在大学生中开展诚信典范建设活动。 二是运用组织报告团、专题报道、实践基地等各种方式向大学生宣传这些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道德情操,激发大学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从而在平时做到经济诚信、就业诚信和交往诚信,形成良好的诚信文化氛围。

加强学生之间互相监督与自我约束。 经常性举行班级自我总结、鉴定,党团支部进行点评总结,强化自我约束和互相监督;通过开办食品“OF”讲堂,指导学生注重就业诚信,如实填写个人简历、荣誉证书、 获奖证书和毕业成绩, 教育学生工作经历不造假、实习经历真实、如实签约、如实履约等。

3.3 建立大学生诚信文化教育长效机制

3.3.1 建立了全过程诚信档案

印制专门的诚信档案资料和诚信班级记录资料,建立《诚信成长手册》1 000 余份,全面记录包括学生入学、课程学习、实践和就业等相关环节的大数据库;建立毕业生《诚信档案》记录参与诚信教育活动,学习科研和实践中的诚信表现,学生毕业后存入个人档案,提高大学生诚信自觉性。

3.3.2 建立全过程评价激励机制

加快完善诚信奖惩机制, 这既是现代诚信制度的有益补充又是诚信文化建设的体现和基本要求。学校定期对学生诚信行为进行整体和个人评价,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 将学生个人诚信状况与评奖评优相挂钩, 把学生诚信品行与自身利益结合起来,引起并提高学生对诚信的重视,督促学生提高自身诚信道德水平,做到自觉诚信。

健全科学合理的诚信评估机制, 评价机制既有自我的反省总结,也有集体的鼓励指导,教育随时看到效果,增强学生主动性,提升其参与感和成就感。设计完善的诚信教育自我评价量表, 针对每一项具体的指标学校都制定出不同级别的细致的评价标准, 以方便于对大学生诚信行为进行相对精确的定位;建立他人评价机制,在校期间,实施班委会、团支部和党支部评价制度; 毕业后, 建立毕业生跟踪机制,反馈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式,切实让诚信文化教育成为新时代青年自我品质培养、 自我境界提高的一个有效阶梯。

4 高校诚信文化育人的成效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诚信文化育人实践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构建基于诚信文化教育下的立德树人模式, 培养德才兼备的知农爱农优秀人才。

4.1 形成了独特的诚信文化育人传统

学校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等各环节。 十年来,形成了“忠诚、奉献、创新、自强”的沈农品质。学校将诚信文化教育作为党建引领的关键核心, 全面推进管理诚信、教学诚信、科研诚信、育人实践诚信,并将诚信写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受教育主体也是传播思政教育的主体”为工作遵循,构建出可复制、可评价、可推广的全员参与、 全过程渗透和全方位覆盖的诚信文化育人模式帮助大学生自觉提高诚信意识,践行诚信行为,养成诚信品质,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2 创建了特有的诚信文化育人特色

截至目前,成果辐射全校450 余个班级13 700多名学生及校外6 所学校近千名学生, 诚信文化教育遍地开花,诚信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方案。以目标为导向,创新发展了思政育人模式,把诚信教育从简单的思政教育内容,融合到大学生成长全过程,融合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诚信文化教育载体、内容、与评价的闭环管理,做到了育人育才同步部署实施、同步考核评价,实现全渗透;全员参与,机会均等,尊重个性,将受教育者转变为教育主体,真正育德育能育责;建立诚信档案和监督评价机制,实现全方位覆盖。

4.3 提升了高校诚信文化育人实效

学生参与度广,个体成长显著。 一方面,学生自觉加入诚信班级建设, 推动了优良学风的形成。 从参与活动热情和效果而言,学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班级凝聚力增强, 学生集体意识增强, 奉献意识增强,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实现了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另一方面,学生自觉践行诚信,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学生更加阳光自信。 如赵同学,参与诚信班级建设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浓厚兴趣,准备报考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立志做坚定的共产党人; 学校本科生主动参与乡村振兴调研实践年均10 000 余人次。

破解了诚信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通过诚信班级建设解决了高校中班级涣散, 管理软弱的问题;二是通过诚信文化课堂、诚信文化宣讲团和课前5 分钟演讲等活动解决了学生个体诚信意识淡薄的问题; 三是诚信文化育人模式的构建解决了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管理脱节问题;通过设计的“自我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践行诚信相结合、校内引领与校外参与相结合、 课堂渗透和日常活动相结合”教育形式,解决了思政教育与教育教学脱节问题;创建的“诚信档案、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奖惩督促合”评价机制,解决了诚信文化教育长效机制不完善的实际问题。

家长认同、师生认同,形成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大思政格局。 学校自开展诚信教育以来, 向诚信班级学生家长发放感谢信数千封, 家长也主动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主动为学校的诚信之举点赞,引起兄弟高校的关注, 激发了学生家长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形成了家校协同、全员关注的育人新格局,具有明显实效。

猜你喜欢
诚信育人班级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班级“四小怪”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
不称心的新班级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