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昳
(辽宁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本溪 117004)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性大计, 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的重要社会课题,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2018 年3 月,原国家旅游局与原文化部合并,把“以文促旅,以旅彰文”作为新时期旅游发展的原则,提出以文化作为灵魂,赋予旅游更深刻的文化内涵。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需要坚定不移地以文塑旅, 将文化紧密结合于旅游,以此来实现深度融合发展”。 我国文旅产业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直秉持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避免出现生态污染、环境破坏等现象,努力做两山理念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我国经济发展在关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设中,产业融合的影子颇为明显。经过实践,产业融合促进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效果。
2019 年以来,国务院、文旅部等部门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文件以推动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 包括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充分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科技创新成果,升级传统旅游业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推动旅游业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1];文旅部出台的《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数字文化新兴业态, 形成更多新增长点、新增长极”。 以数字技术作为文旅行业的新增长点,加快旅游与文化、生态的融合发展,势必会带给旅游业态新的发展机遇。
本溪水洞景区位于辽宁省东部山区, 距离本溪市区28 公里, 景区面积10.6 万平方公里, 为国家AAAAA 级景区。 景区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本溪水洞、本溪地质博物馆、硅化木王国、玉京山生态园及太子河漂流五个景点。 本溪水洞景区是一处以暗河洞穴为核心, 以展示喀斯特地质地貌为主,辅以太子河水上活动、田园风光和满族民俗风情等内容的自然山水景区。
其中,本溪水洞是距今40 万年前形成的大型暗河洞穴,分为旱洞、水洞两洞,拥有各类发育良好的喀斯特地貌, 是能够乘船游览的世界最长地下暗河之一。水洞挖掘的出土文物属于新石器时代,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本溪地质博物馆是本溪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地球科学厅、生命进化厅、矿产资源厅等六个展厅,展示了具有多样性、科学性、典型性、珍稀性、可观赏性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科学内涵,展厅和展品极具美学价值。硅化木王国是世界上最珍稀的树化玉森林公园,采集了距今1.6亿年前的619 棵中侏罗纪统树化玉, 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观赏价值。 玉京山生态园树木葱翠,种类繁多,素有“辽东树木博物馆”之称,它是体验自然、回归自然之处,生态环境极佳。
本溪水洞景区从2018 年开始进行数字化建设,现已建成了以用户为中心,以互联网、感知交互和高效服务为基础,通过先进的云端服务器实现布局,将网址设置在公共账号链接、 辅助运维管理员进行有效展示的景区数字化平台,将景区的食、住、行、游、购、 娱打包植入手机终端。 景区的智慧化涵盖了电子门票、电子导游、自助导览、景区全覆盖Wi-Fi、园区消费移动电子化、一键救助、投诉服务、景区生态环境、娱乐计时(计次)等服务项目,以实现旅游者游前、游中、游后全程智慧化服务,让旅客能感受到快捷的旅游体验[2]。
本溪水洞景区还开通了银联移动支付功能,旅游者可以通过云闪付、 京东、 美团或其他银行APP等渠道进行在线购票;通过官方公众号,为旅游者展示周边的道路交通状况、景区概况,满足其在线预订门票的需求;与小泥人网共同研发了智能导览系统,通过手绘地图、多语言介绍、旅游线路推荐、一键引导、VR 全景等新功能,实现景区智慧化游览;同时,还设置了LED 显示屏、安全防盗电子系统、无障碍通道等方便特殊游客游览的设施[2],使旅游者的旅游体验舒适感更强。
2018 年以来, 本溪水洞景区依托数字技术,注重景区生态建设,加强凝练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在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融合发展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态保护智慧化程度低、文旅IP 产品特色不突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以及创新要素外流四个方面。
作为生命共同体,人类一定要敬畏自然、适应自然、守护自然。 文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本溪水洞作为“中国最美的洞穴”,是大型石灰岩充水溶洞,具有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生态保护贯穿于开发的全过程,主要的做法包括:注重原生态保护,防止乱砍滥伐;注重水源清洁和保护,做好景区水域的保护等工作。近年来,水洞景区加强智慧化建设,虽然增设了电子屏、实时公布景区内的空气质量等相关信息,但缺少景区内水体质量、洞穴内空气质量等综合信息的通报。同时,景区生态保护智慧化仅能提供一些基础信息,未能对相关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进行预警,更谈不上对景区进行科学的预测及决策参考了。
IP 象征着个性和稀缺性, 是市场化的产物,其关键点在于“专有权利”,核心在于智力的创造性劳动。 本溪水洞景区在建设智慧化景区的过程中,通过平台发布官方旅游宣传片、各种类型的云游直播,扩大市场宣传覆盖面,结合创造水洞标志物“玉象戏水”等景区特色的文创产品或其他衍生产品,延长产品的成长营销链。从文创产品创新、市场影响力等角度看,依托信息化技术,本溪水洞景区的文旅IP 取得一定的成效。 但从其打造的文旅IP 产品来看,没有凸显东北极少的洞穴景观、地质摇篮、温泉文化及太子河文明的特色,缺乏景区特色。从形态、业态、文态、动态等的IP 塑造、文旅与生态保护融合的IP 延伸以及IP 的精细化运营角度来看, 景区主题IP 仍然存在较大的特色化缺陷。
本溪作为老工业基地,近些年来,受到东北经济发展减速、世界钢铁市场低迷、城市吸引力低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速度缓慢,能够提供给旅游业的支持更少。本溪水洞景区虽然经过改制,有了一定的智慧化建设,但缺少消费者实时动态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数据分析、 景区管理决策及景区实时预警等相关的数字信息。 景区数字化升级所需的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求。
数字经济形势下,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本溪水洞景区最大的创新制约要素就是人才和资本的短缺。近五年来,因营商氛围、薪资待遇、成长空间等因素的制约, 本溪市大部分本地的毕业生没有留在家乡就业,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本溪水洞景区本地大学生就业人数不足20 人,景区发展急缺高端专业管理人才、技术人员。 IP 运营、文创产品创意、市场营销等人才不足, 成为制约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卡脖子因素。 另外,在发展过程中,缺乏产业资本的注入也制约着景区的高质量发展。外地资金不愿意投进本溪,本地资金又不愿意投在旅游业, 造成景区智慧化发展捉襟见肘。
“生态-文化-旅游” 三大产业价值链的解构需要通过要素渗透机制改变原有产业的价值属性,其重构过程则需要通过功能互补机制提升原有产业价值链的功能属性, 同时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创新产品设计、扩大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最后再利用规制创新机制打破产业融合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壁垒,最终形成产业融合新体系[3]。 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产业链理论等理论基础,从“为什么融合、如何融合、融合效应”三方面进行分析,构建数字经济影响下“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机制[4]。
作为产业融合的根本动因,“为什么融合” 是从动力机制的角度出发, 通过完善管理和消费引导两个机制的确立,构建起“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
3.1.1 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提升政府引导力
“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涉及面广,需要多方合作,形成合力,绝不是一个企业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牵头,通过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权限,完善行政管理机制,构建绿色发展评价体系,提出政府监管、企业绿色生产、游客绿色消费多主体参与的绿色治理模式,形成有效科学的治理体系,发挥政府的优势及服务效用,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从政策、措施、导向、服务等方面进行引导;坚持“生态-文化-旅游”协调发展,推进文旅融合文化价值、产业价值、生态价值综合发展,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社会等多元价值功能,促进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5],提升政府引导力。
3.1.2 完善消费引导机制,增强消费需求拉动力
“生态-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行鼓励和引导消费者的政策,加快完善促进消费机制, 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发展互促共进,满足市场需求。通过构建成熟的消费细分市场, 针对不同的消费目标群体, 实行差异化促销政策;依托网络平台、数字化手段,通过多样的主题活动,引导低碳消费的潮流;通过大数据分析,准确掌握市场需求,设计文旅产品,科学引导绿色消费,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更大的文化、经济和环境效益。
“如何融合” 是从产业融合运行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积极打造文旅品牌、创新营销方式、完善产业链等方式,促进“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3.2.1 强化数字技术机制,打造文旅品牌
加强数字科技应用是实现文旅产业场景建设的关键举措。以数字技术为文旅产业的突破口,加速旅游业的生态融合和业态创新, 势必为文旅业态增长带来新机遇,也是本溪水洞景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深入挖掘本溪水洞太子河文化、满族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内涵,打造太子河文化特色文旅IP。 运用数字技术,用虚拟现实技术增强游客体验感,加强景区文化演绎沉浸效果; 结合景区开展的各项节事主题活动,传播景区“必游览、必观看、必购买、必体验”的“四必”消费新场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大力推动景区的智慧化改造,发展云旅游、云直播等新旅游业态; 利用大数据手段适时跟踪和分析全省旅游市场主体发展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扎实整改,推动旅游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利用现代技术,培育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文旅融合新场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2.2 建立创新管理机制,革新营销模式
创新机制是推动经济发展、 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创新,企业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又可以持续改善服务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本溪水洞景区可以在政府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科技创新基金等政策和措施的支持引导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强调技术创新的地位,不断关注市场变化,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和文旅产业发展趋势,调整产品结构、研发新产品;依托现代数字技术,利用企业APP、社交媒体等平台开展品牌推广、互动营销;邀请网络达人现场直播,提供优质现场体验,进行消费者口碑的分享;采用分时营销、大市场营销、绿色营销等新型营销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推广,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影响力。
3.2.3 深化“旅游+”融合机制,完善产业链
旅游业作为边缘产业,与诸多产业有着关联。尤其是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的推动下,跨界旅游成了旅游业重要的衍生业态。跨界旅游反映了“旅游+”的产业现状,体现了产业融合的理念, 使旅游产业链发生了深刻的结构性改变。 通过逐渐完善和整合 “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电商”“旅游+N”等新型产业链的上下游端口,跨界旅游得以实现上游的控制端口和下游的运作端口无缝对接。 本溪水洞景区可以依靠数字技术改造与升级,延伸产业链,拓展产业集群,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通过“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拓展产业链中的生产、销售等环节,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发挥产业价值的乘数效应。
“融合效应”是从融合发展的互动机制的角度出发,结合共生理论的实践运用,助力“生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3.3.1 依托激励机制,培育引进专业人才
激励机制是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力量, 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通过产业激励机制所形成的推动力和吸引力, 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专业人才。 本溪水洞景区可以通过高薪、放权、优先晋级等激励政策,引进急需的文旅项目设计人才、管理人才;其次,可以加强企业内部高层次管理人员的梯级培养,定期培训企业员工,提升员工服务质量和专业化服务管理水平;再次,通过实习实训、毕业实践、科研项目、 专题活动等形式与辽宁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建立起密切的合作, 吸引更多优秀毕业生到企业就业,做好人才的储备工作。
3.3.2 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机制,提高服务品质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配套, 夯实文旅融合的物质基础,不断提升游客的便利性和体验感[6]。本溪水洞景区通过完善景区旅游交通指示标识系统,顺应自助游趋势,解决停车难的问题;持续推进智慧旅游建设,开发形式多样的数字化体验产品,改善游客感知体验;引入特色满族民俗、太子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设施,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升级景区生态监控保护基础设施, 增加消费者实时动态分析、消费者消费行为数据分析、景区管理决策及景区实时预警等功能,提高景区生态保护的实效。
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推动着文旅产业向消费结构、 生产结构和市场结构转变,促使文旅产业持续迭代升级。 “生态-文化-旅游” 三大产业价值链需要通过要素渗透机制改变原产业的价值属性,通过资源共享机制创新产品设计、扩大市场需求来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规制创新机制打破产业融合的组织和管理制度壁垒, 形成产业融合新体系,成为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