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极端条件消防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研究

2023-05-16 08:47李鑫
消防界 2023年20期
关键词:应急通信

摘要:在灾害和紧急情况下,通信保障对消防工作指挥调度、救援和信息传递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消防应急通信的薄弱环节,包括装备、网络和指挥系统,提出针对性的建议。这将为消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社会抗灾能力,确保在面对灾害和紧急事件时实现快速、准确、可靠的通信支持。

关键词:极端条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引言

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泛、频率高。通信系统作为防灾救灾生命线和救援指挥中枢,在各类突发事件中肩负关键责任。近年来,我国消防应急通信取得显著发展,引入新系统或者新装备极大提升了地震、台风等灾害时的通信能力。然而,在极端条件下,消防通信保障面临复杂环境和外部支持不足的挑战,加强消防应急通信能力仍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消防应急通信保障工作面临的问题

目前,消防应急通信主要采用350MHz的无线通信频段,通过三级组网的方式实现各级之间的紧密通信联络。此体系借助4G图传、卫星便携站以及卫星电话等作为三级网络的关键补充通信手段,从而基本满足中小型灭火救援现场的通信需求。然而,在面临“三断”条件下的大型灾害现场,通信面临严峻挑战。这类情况下,通常存在基础通信设施缺乏或遭到破坏的问题,通信环境复杂,无线信号盲区众多。通信保障所需时间较长,应急决策所需信息量巨大[1]。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对通信质量造成不小影响,使得应急通信保障面临极大挑战。

(一)应急通信方式适应性不强

当前消防应急通信体系在信号覆盖方面主要依赖于城镇基础通信设备。使用的350MHz三级网络通信模式,除移动车辆中继以外,无其他可供扩展信号覆盖的设备。为了拓展信号覆盖范围,目前主要采用POC组网方式。然而,这种方法需要三家电信公司的协同部署。在信号难以到达的偏远山区和隧道等地区,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这种方式变得十分困难。消防通信面临“高低大化”的复杂环境。信号容易被遮挡,无线电信号受到地形和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在边远地区,信号衰落现象显著,而且在灾情发生时,周围噪声会导致信息传输中断,从而影响消防救灾工作的有效进行。同频干扰和邻道干扰等因素也对通信保障产生较大影响。在跨地区、长时间、多部门参与的救灾场所中,存在同频干扰和邻道干扰现象。这不仅使得各种通信设备连续供电困难,而且设备使用不当等原因都可能对通信保障的正常展开造成不利影响。

(二)应急通信设备配备不足

在消防通信设备配备阶段,我国基层的应急通信设备配置存在短缺。当前主要依赖传统的便携式电台,这些设备主要限定在救灾工作中使用,难以在大规模灾难现场迅速建立高效的通信网络。初级通信器材遭受的损坏较为严重。受到高温、湿度等多种救援条件的限制,再加上不规范的操作和使用,通信设施损坏情况严峻。由于缺乏专业人员进行经常性的维修保养,维修和购置需按照一定程序进行,时间较长,会对执勤准备造成重大阻碍[2]。基础电信设施的类型繁多,整体水平较低。目前,通信装置功能单一,功能重叠,设备集成度不高。此外,还携带许多通信支持装置,给调动和现场部署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导致通信保障效率下降。这一情况需要通过提高设备集成和功能优化,以提升通信保障的整体效能。

(三)应急通信队伍力量不足

目前,我国大多数消防队缺乏专门通信人员,而且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由于缺乏一套完善的选拔、评估和淘汰机制,通信团队成员的专业化程度提升受到限制。此外,很难保障他们获得足够的专业训练时间,训练方式相对简单,训练结果缺乏有效验证,实践运用效果也未能令人满意。

(四)应急通信联动机制不完善

我国应急通信联系体系尚未完善。由于应急通信团队与当地通信机构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联动机制,未形成统一指挥的指挥调度体系。这使得应急通信团队难以有效与其他社会救助力量协同。通信连接未得到充分关注,未能与战训和后装等单位建立内在联系。通信方式、传输方式和位置等判断主要依赖一线指挥官的个人经验,难以确保实际作战的有效性。消防队特殊通信培训未得到充分保障,缺乏经常性培训。平时的培训主要依赖于通信人员个体学习,特别是在紧急通信方面的培训更为匮乏,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战斗训练。

二、提高消防信息化支撑能力

紧急通信支持的能力对救灾工作的成效至關重要。因此,提升我国消防信息化支持水平,深入研究“四快”初期作战机制以及加强对“智慧消防”的顶层规划,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深化“四快”现代指挥中心

本项目将以建设现代指挥系统为核心,紧密结合“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快速到场、快速灭火”的搜救实际需求,以“四快”为基础,以提高战斗力为主线,深入研究“快速反应、快速出动、快速到场、快速灭火”的应急处置策略。

1.加强现代化指挥体系建设

对人员调配职能进行优化。拓展预警通道,支持多种预警方式,包括物联网、微信小程序等,主动探索物联网远程、手动等多种方式,以提高警力调配的准确性。夯实基层工作。构建“指挥、调度、研究、推演”于一身的新模式,并建设“两智一图”“融合通讯”“车载监控”等信息化资源库,以硬件和信息化为依托,为指挥调度提供坚实保障。实现多元资源的有效融合。抓住智慧城市建设和“东数西算”等战略机遇,整合多个系统平台资源,包括公安、气象、水利、交通、应急、地震、地质、税务、工程机械等,实现对各方资源的及时掌握,对各种灾害进行科学研判[3]。推动全国野外控制中心的建立。根据“支队共建,优化采购,模块化装配,分级保障”的思想,在支队内建立总部方舱(“1+3+N”中的“1”),支队以“1+3+N”(其中“3”为核心方舱)为核心,同时制定统一、简化的两种操作程序,以适应全国及省级以上的指挥与战斗需要。

2.进行机制创新,促使指挥专业高效

消防部门应完善指挥和协调体制。制定“一体化”战备值班、灭火救援信息查询和指挥中心工作规程,对报警全过程进行跟踪汇报和提示。每周对主要灾害案例进行总结,进行常规推演与回顾,以形成经验积累方式。实行“双向轮岗”原则,通过提炼各种报警情景,提供规范的询问语句和疏散指南,极大提高了应急反应效率。研究了“边询问边调派”的新型警情处理方式,构建了“接听座位询问受理,待命座位监控调度”的两个座位接警工作,实现了“秒级”调派首次警力,实现城市主城区警情的高效处理。深化了联勤联动机制。开展了消防“交消”联动工作机制研究,探讨了构建三级及以下消防和紧急救援工作的绿波通行和交警护航机制,着力解决“路不通”难题,完善多个单位协同作战机制,提高了消防救援综合战斗力[4]。对“可视化”的生产计划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穿戴式红外热像集成侦检图文传输、作战记录仪等装置,实现了对“出动、途中、到场、处置、救人”的实时监控。与已有的车载图传、单兵图传、营区监控等技术相结合,全程追踪关键救援环节,如“出动、途中、到场、处置、救人”。

3.以实践为基础,确保消防救援快速有序

消防部门对报警出发方式进行了改革。通过探索应用旋转滑梯、消防滑杆等应急救援手段,制定相应的安全运用管理办法,定制了汽车一键联动启动、战斗服架自动转动等设备。划分第一批队员营地20秒的活动范围,与交警部门联系,在基层队站道路两侧设置一键可控红绿灯,大幅缩短接警出动时间。对作战部署进行了优化。聚焦初期处置与处置的特殊警告,制定了18个类别的初始战队流程、人员编队优化、携带器材等作战程序,优化消防作战救灾展开模式,提升初战效率。例如,在主坦克的出水口处,事先将水管与分配器相连,呈Z字形排列,以便在火灾发生时,可以迅速展开。通过对灭火水龙带与攻击水龙带的色彩进行区别,统一消防车辆出入水口的接口样式,有效克服因灭火路线不清、变换界面多而耽误抢险救灾工作的问题。加强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各级应急指挥中心按“一部六组”的实际运作,实行值班值守、监听、指挥进群等机制,迅速做出反应,加强防御。在智能化的报警系统和手机APP的基础上,对报警信息进行智能化汇总,对报警信息和模板进行筛选,通过一键方式对当天的执勤人员进行汇总、整理、编辑等工作,加强消防队伍建设。通过一系列专题训练和战斗训练大讲堂,巩固队伍思想根基,编写消防救灾指南,规范50多种灾难的处置方法,提高抢险队伍的实战水平。

(二)加强“智慧型消防”体系设计

“智慧型消防”是消防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它将物联网络、数据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方法应用于城市消防建设、火灾隐患防控和紧急救援等方面。通过智能化的感知、采集、分析和整合,涵盖各城市、行业、部门、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以期实现更为优越的效果。

1.“智慧消防、数字消防”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消防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将其分为电子政务网、消防指挥网和互联网三大部分。然而,在火灾应急救援系统中,各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较大、数据不易融合和综合的问题,这已成为制约火灾救援工作创新性发展的瓶颈。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智能防火”概念和体系的提出为克服这些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2.“指挥消防、数字消防”主要应用

消防体系的自动报警系统通过充分运用射频识别(RFID)、无线感知、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在有线、无线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通信方式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数据中心进行集成。这样能够将监测系统的网络使用者人数最大化,使系统的报警联动、设施巡检、消防监管等工作更加健全。在此基础上,拓展消防报警类型,实现了“人防物防”和“技防”的目标,提高了消防安全的自动化水平。

通过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GIS等科技手段,实现了紧急救援的智能化。推动“四图”建设,包括一张图指挥、一张图调度、一张图分析、一张图决策。通过单兵传图、个人定位、声图网络、卫星通信等方式,对灾害現场进行图像、声音和数据的实时采集,以把握灾害的发展趋势和情况。依托城区3D层图的建设结果,建立城区建筑信息掌控、人口资源调度、消防设施维护、风险隐患排除、消防力量提升等多个立体层。使消防救援工作人员能够更直接认识现场,制订预案,进行演练。同时,为建立灭火救援指挥中心、灭火预案制作中心、辖区情况熟悉中心等提供高效能平台。

“智慧消防”在团队管理方面实现了精细化。面对新的形势,消防救援队伍管理面临着新的问题,“智慧消防”通过大数据平台有效解决了队伍管理的挑战。在队伍管理方面,建立覆盖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人事管理的信息管理体系。通过现代化方式,如视频监测、人脸鉴别等手段,对队伍进行全过程、全时段管理,从而提升了队伍管理工作的效能和品质。在物流保障方面,实现了对消防车辆、消防设备、营房设备的“户籍化”管理。这样的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消防车辆、消防装备、营房设备进行精确管理和调度,提高了物流保障的精细化水平。

结语

本文明确定了极端条件下的消防应急通信需求,并对典型事件中应急通信薄弱环节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针对应急通信装备、应急通信网络以及通信指挥调度系统发展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于国家加强极端条件下消防应急通信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为提升应急通信保障能力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许全宜,陆科亦.现阶段应急通信保障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通信,2018,20(05):1.

[2]李博,袁永卫.基于北斗和移动通信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设计[J].无线电工程,2018,48(04):5.

[3]梁云杰,韩林.极端条件下地铁应急通信保障的思考与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22,41(12):1720-1723.

[4]黄雅蕾.新形势下消防应急通信保障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工业A,2021(01):35-36.

作者简介:李鑫(1988- ),男,汉族,河南开封人,本科,研究方向:消防应急通信保障。

猜你喜欢
应急通信
无线移动图像传输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策略下的电力系统应急通信
浅谈如何加强消防部队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应急通信需求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通信系统原型设计
电力应急综合通信系统功能与应用分析
分布式多视点视频编码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
论高原地区应急通信的保障措施
卫星通信车在应急通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