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王丽,许海双,梁燕,黄功成,刘海,郝爽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外三科,河南 郑州 450052)
冠心病又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由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氧、缺血引起,致死率高[1]。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因其具有创口小、恢复快、进食早、并发症少且成功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冠心病[2]。冠心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3],如未及时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则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且不利于术后恢复。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一种整体、个体化、有效的新型护理模式,可使患者在生理和心理及社会上达到舒心的状态,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医患关系和谐[4-5]。本研究旨在观察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1 研究对象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外三科就诊并接受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260例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学》[6]中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2)符合临床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指征;(3)手术成功;(4)自愿签署知情同书。排除标准:(1)具有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完成治疗;(2)合并其他如肾、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3)合并恶性肿瘤;(4)临床资料不完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 接受常规护理措施。(1)术前对患者和家属口头介绍冠心病及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相关知识,并指导和协助患者或家属术前禁食禁水等准备工作。(2)在术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并配合医生相关手术操作,及时准确向医生递送手术物品及器械。(3)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并按照医嘱指导患者用药和常规的康复训练。(4)出院前评估患者恢复情况并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和叮嘱按时复诊。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萧氏双C护理模式。(1)成立护理小组,并请专人进行萧氏双C护理模式相关内容的培训。(2)进行环境舒适护理:为患者构建舒适的病房,保证病房的整洁、安静,并严格规范家属探望时间,控制病房温度(22~24 ℃)和湿度(50%~60%),保证患者优质的休息环境。(3)进行生理舒适的护理: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评估患者睡眠模式及休息体位,并根据患者需求提供适宜的枕头,同时及时按照患者需求协助更换体位,并严格要求患者按时睡觉,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静脉输液要有耐心且细心、轻柔,提高患者住院舒适度。(4)进行精神舒适的护理:面对不同文化底蕴、不同年龄的患者耐心且亲切地使用通俗易懂的话语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恐惧感,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强患者信心,使得患者以更好的心理接受手术治疗。(5)进行家庭舒适护理: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的沟通,引导家属充分参与到患者的锻炼康复中,并通过行动和言语等方式给予患者支持。
1.3 观察指标
1.3.1负面情绪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7]评估患者干预前(术后当日)和干预后(术后6个月)抑郁和焦虑情况。SDS和SAS量表均各包含20个条目,其中每个条目1~4分,总分20~80分。<50分为正常,50~59分为轻度抑郁或焦虑,60~69分为中度抑郁或焦虑,>70分为重度抑郁或焦虑。
1.3.2自我效能 采用自我效能自评量表[8]对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效能进行评估。量表包括内心活动和技能2个部分,共3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设置5级评分法(1、2、3、4、5分),总分30~150分,自我效能水平越高的患者得数越高。
1.3.3生活质量 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generic 36-item short-form,SF-36)[9]进行评估,包括躯体疼痛(bodily pain,BP)、生理职能(role physical,RP)、生理功能(physical function,PF)、社会功能(social function,SF)、情感职能(role emoficnal,RE)、总体健康(general health,CH)、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MH)、活力(vitality,VT)8个维度,每个维度总分均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越高则得分越高。
1.3.4满意度 在患者出院前,采用满意度问卷[10]进行调查,分为不满意、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总满意度为比较满意率与非常满意率的和。
2.1 抑郁和焦虑情况干预前两组SDS、S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DS、S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SDS、SAS评分比较分)
2.2 自我效能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内心活动、技能及自我效能总分提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分)
2.3 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SF-3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项目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4 满意度干预后观察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5。
表4 两组SF-36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干预后满意度比较(n,%)
冠心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特点为病情重、发病急且死亡率高[10]。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较为有效的策略,其可通过提高血管的通畅率迅速改善冠心病患者疾病症状,临床效果较好[11]。有研究指出冠心病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症状的影响,常出现抑郁或焦虑等负面情绪,若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将增加病情严重程度,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12]。萧氏双C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主要强调从不同角度为患者创造尽可能舒适的状态,使患者在住院治疗中得到身体、社会舒适及精神安慰[13]。相关研究报道,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在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上具有积极作用[14-15],但其在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还较少。
SDS、SAS量表在临床上常用来评估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冠心病患者常伴有抑郁和焦虑负面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和恢复[16]。本研究中发现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萧氏双C护理模式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面情绪较常规护理模式更具有优势,分析其原因,萧氏双C护理模式是兼顾患者心理和生理的一种护理干预模式,可为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心理疏导,增强患者信心,改善负面情绪。
我国大多冠心病患者仍缺乏运动锻炼信心,因此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仍较低[17]。柴媛媛等[18]在研究中发现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影响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有研究表明,自我效能优的冠心病患者,其心理弹性水平较高[19]。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我效能评分提高,且高于对照组,提示萧氏双C护理模式较常规护理策略更能高效地提高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同时还发现双C护理模式在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上效果更为明显,并得到了较高的患者满意度。分析其原因,萧氏双C护理模式针对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冠心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宣讲,兼顾患者心理状况的护理,同时引导患者家属参与到锻炼中,增强患者锻炼恢复的信心,提高其依从性,进而更有效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
综上,萧氏双C护理模式在提高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冠心病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及减轻负面情绪上更具有优势,并获得较高的满意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