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萧氏家族考

2019-09-10 11:28薛文宇王万里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镇江

薛文宇 王万里

摘 要:以齐梁时期镇江萧氏家族为考察中心,运用史学研究方法“多重证据法”,再一次明确齐梁萧氏故里在镇江这一论断;整合梳理家族的发迹史与巩固家族地位的政治治理模式;分析梳理家族与镇江有关的文学创作,剖析其现世意义。

关键词:镇江;萧氏;发迹史;中古文学

兰陵萧氏是中国魏晋时期的望族,顶级门阀之一,开源于东海郡兰陵。至西晋末年南迁时,萧氏举族侨置兰陵郡(史称“南兰陵”),故仍以兰陵萧氏相称,为南朝“四大侨望”之一。其后,萧氏更是建立了齐梁两朝,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人才辈出。

不论在史学还是文学方面,有关萧氏家族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热门话题。2010年前后,江苏常州与镇江两市相争“齐梁故里”之称,更是侧面凸显了齐梁间萧氏家族的文化影响力,也变相推动了对南兰陵萧氏家族的学术研究。本文立足已有的研究基础,将地域范围定在今镇江境内,进一步对齐梁间镇江萧氏家族考证。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齐梁萧氏故里考、齐梁萧氏政治考、齐梁萧氏文学考。

一、齐梁萧氏故里考

齐梁故里之争,一直以来是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争议很大。本部分的学术研究形式上侧向于史实与史料上的考证,内容上侧重对齐梁家谱,齐梁故里文化遗存的研讨,当属史料学的范畴。学界大致有这两种声音:

1.常州万绥说:在薛峰的《论齐梁故里属地》(《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9年第1期)和张尚金的《浅谈武进县(今常州西北)为齐梁故里》(《江苏地方志》,2008年第6期)等论文中,学者认为常州万绥当是齐梁故里。

2.镇江丹阳说:在谭洁的《兰陵萧氏世系及南迁故里考辨》(《齐鲁文化研究》,2011年第2期)与张学锋的《“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等论文中,学者们认为齐梁故里应属丹陽。

仔细拜读了张学锋教授的有关论文,其中说道:“常州故里考着重想解决的问题是六朝武进兰陵县的治所而萧氏所居东城里在其论证过程中份量很轻,只将之视为武进县城里的‘街巷’。”“镇江《故里史料》着重解决的则是‘东城里’、‘东城里山’、‘天子路’等六朝正史中出现的地名,而武进(兰陵)县的治所在哪里,这似乎并不重要。”张教授认为,研究齐梁故里归属问题的关键史料在于《宋书》、《南齐书》等关键的第一级史料。

(一)武进县的沿革问题

萧道成所撰的《南齐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中朝乱,淮阴令整字公齐,过江居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这段材料是张学锋教认为最可信的材料之一,也是双方均认可的一处史料。

武进县的沿革问题,《宋书》中,志第二十五州郡一起初有所记载。“丹徒令,本属晋陵,古名硃方,后名谷阳,秦改曰丹徒。孙权嘉禾三年,改曰武进。晋武帝太康三年,复曰丹徒。”“曲阿令,本名云阳,秦始皇改曰曲阿。吴嘉禾三年,复曰云阳。晋武帝太康二年,复曰曲阿。”“武进令,晋武帝太康二年,分丹徒、曲阿立。”“毗陵令,宋孝武大明末,度属此。”

从中可以梳理出这样的信息:

此时的“武进县”便已有两种,即于孙权嘉三年由原丹徒县所改的“武进”,与晋武帝太康二年于丹徒、曲阿新设的“武进”。

到了齐宋时期,丹徒县与武进县隶属于徐州南东海郡,曲阿县则属晋陵郡。

其后,据《梁书》记载,梁武帝将南东海郡改为南兰陵郡,武进县也改为兰陵县。从此时再到武则天垂拱二年(686)中间的变化,大致又可从《旧唐书》中寻找到蛛丝马迹。其中说道,“丹徒汉县,属会稽郡。春秋吴朱方之邑地,吴为京口戍。晋置南徐州。隋为延陵镇,因改为延陵县。寻以蒋州之延陵、永年,常州之曲阿三县置润州,东润浦为名。皆治于丹徒县。” “武进晋分曲阿县置武进,梁改为兰陵,隋废。垂拱二年,又分晋陵置,治于州内。”可以看出,这里又出现了新的“武进县”,并归属于当时的晋陵郡。到了这里,镇江所提出的“三个武进”也就全部明晰了:丹徒武进、曲阿武进、晋陵武进。

往后有相关记载的,只有《新唐书》中地理志中的一句“武德三年以兰陵县地置。”后世的史料基本沿用了这一说法,但这句话本身的可信度是要打个问号的。中间两三百年的历史中,未留下相关记载,史官依何而出,我们不得而知。常州方对此作出的推测,也就显得不那么可靠。就目前的史料来看,常州很难将而今的武进与历史上的武进完全撇清干系。

(二)历史遗迹问题(地望)

齐梁故里的地望问题,亦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笔者认为,此处不仅要分析史料,更应结合当地的历史遗迹,综合二者加以分析。

南宋《咸淳毗陵志》中有一句话被广为引用:按万岁寺旧有伪吴天祚间石刻,云寺西去萧梁帝祖宅三十里东城村,初名皇基,更曰皇业。寺后百七十五步即其城也。

从中可见,所谓东城里并非指的是当时的万岁镇,而就是如今的萧梁帝陵一代。《常州府志》中亦有所记载:梁建陵,在东城里,梁武帝父文帝及献后张氏葬。……修陵,在南兰陵皇业寺前……

此处再次出现两处标志性的历史遗迹,足可佐证说明东城里的归属,当是在丹阳,而非常州万绥。官方史料因其编制宏大,在修史时难以做到详尽准确;地方县志权威性上虽略逊,但胜在较为详实。且此处两处县志相互佐证,可信度较高。

萧梁帝陵与皇业寺都在如今镇江丹阳境内,是双方都目睹的事实。皇业寺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埤城镇张巷东城村北,萧梁帝陵位于丹阳更不用多言。事实胜于雄辩,这两处均位于丹阳境内而非现在的武进,至少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三)小结

至此,笔者相信张学锋先生与贺忠贤先生的判断是有理有据的:“齐梁故里”的地望当位于今丹阳市东北张巷村迤北至胡桥、建山一线以南。《齐梁萧氏故里研究》也指出,就县域而言齐梁故里大部分在丹阳,小部分在常州;就地望而言齐梁故里就在丹阳。

二、齐梁萧氏政治考

(一)南兰陵萧氏起源

《南齐书》对于萧氏谱系的叙述,自萧整向前,疑义很大。前文简介过萧氏侨置南兰陵的情况,南兰陵萧氏的谱系追溯到萧整处是较为准确的,除非兰陵萧氏南迁这段历史记载也有讹误。

萧整迁至南兰陵后,家族开始在当地开枝散叶。东晋时期,南兰陵萧氏的地位显然是不高的。萧整本人事迹在史书中不详,但从其子开始能够渐渐在史书中找到影子。《南兰陵家族文化史稿》中对此已有过大致的整理,笔者在此以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

萧整——萧俊——萧乐子——萧承之——萧道成

萧整——萧鎋——萧副子——萧道赐——萧顺之——萧衍

(二)攀附皇权,“皇舅房”兴起

南兰陵萧氏开始发迹,并非是从萧整直系一脉开始,而是源刘宋初期的孝懿萧皇后。自萧卓的女儿萧文寿成为刘裕的继母,刘裕登上皇位后,萧氏依附于皇权,开始渐渐兴起。其中的关键人物是萧思话。

萧思话是萧卓之孙,其父即当时著名的“皇舅”,萧源之。《宋书》卷七十八《萧思话传》中这样描述:“年十八,除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转相国参军。”“五年,迁中书侍郎,仍督青州、徐州之东莞诸军事、振武将军、青州刺史,时年二十七。”萧思话年十八便任职相国参军,二十七任职青州刺史,可谓族中第一人。

萧思话的兴起不仅得益姻亲关系。他与萧摹之、萧承之等族中子弟骁勇善战,屡立军功。萧思话曾于元嘉五年,奉命诛杀司马朗兄弟叛党。

虽因军功起家,但其同样长于文艺。他为萧氏家族发迹奠基,也同样体现在家族文化方面。《南兰陵家族文化史稿》中这样评述道:“萧氏家族的‘雅化’和‘名士化’,萧思话是最早的标志性人物。”田雯《宋周生南归》诗其二:“不是风流萧思话,谁怜顾曲一周郎。”萧思话的风流,在于其喜欢造宅建园。这种清旷自然的美学修养,是名士之风的体现。

萧思话也尤为推崇佛学。他曾亲见释智严为夫人刘氏说经,这一说法也与当时上层士大夫逐渐信奉佛教背景相合。

萧思话这一出身于曲阿萧氏的成员,却是最先推动家族崛起的人物。它不僅从政治上为家族奠基,同样在文化上对后来的家族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厚积薄发,“齐梁萧氏”崛起

(1)萧道成代宋建齐

“皇舅房”的崛起,与武进萧氏的崛起密不可分。萧承之,即齐高帝之父,早年便跟随萧摹之与萧源之南征北战,后受萧思话统管,屡立军功。可以说,他为“齐梁房”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宋高帝受其父亲影响,早年便在军营中磨练,是位不可小觑的将才,军功赫赫。江州刺史刘休范举兵反叛时,萧道成平定了这场叛乱,成为宋室功臣。功高震主,苍梧王几番想加害于他,却因陈太妃等人的阻挠没有实施,而此时的萧道成已经起了废立之心。不久,萧道成诛杀苍梧王,拥立宋顺帝刘准为傀儡皇帝。升明三年,萧道成自立齐朝,萧氏的辉煌也就此开始。

(2)萧衍建梁

萧衍建梁,是萧氏二度崛起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其大端如:齐永明年间(483~493年)加入竟陵王萧子良西邸文人集团,成为“八友”之一;永明末西上江陵为随王萧子隆镇西咨议参军;隆昌元年(494年)协助宗室西昌侯萧鸾废除郁林王篡位;明帝建武四年(494年)出任雍州刺史;永元二年(500年)底于襄阳起义,次年攻陷建康,诛东昏侯,立和帝;中兴二年(502年)以“禅让”名义登基建梁。

(四)萧氏治家治国的巧思

镇江萧氏家族最初由军功而起,但在家族的崛起过程中,其逐渐转变为一个文化世家。这对其治国治家,均有着深远影响。

(1)崇尚节俭

萧道成建齐后,曾下令禁奢侈,并以身作则。《南史》卷 四八《慧晓传》说:“高帝表禁奢侈,慧晓撰答诏草,为帝所赏,引为太傅东阁祭酒。”。从中可以看出,崇节尚俭与诸文士大有关系。

此后,萧氏家族节俭的理念一直流传到了梁代。《梁书》卷一梁武帝上中有所记载,萧衍于立新政过程中曾抨击东昏侯奢侈。

(2)佛学治国

萧道成信奉佛教,于《佛祖统记》中便有所记载:“齐高帝幸庄严寺,听达法师讲《维摩经》”。不仅如此,他还曾入深山拜访僧远。造佛寺用而是齐高帝钟爱之事,常州的建元寺起初便是他建造的。

萧衍的佛学造诣更胜萧道成一筹。《梁书》卷三有云:“武帝兼笃信正法,尤长释典。”。

诸代帝皇,乃至族中子弟奉佛的事迹,于史书均有所记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三、齐梁萧氏文学考

萧氏家族作为文化世家,又最擅文学,“四萧”又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萧统、萧衍、萧纲、萧绎)。许多学者对此已有过深入探究。在此,笔者简要梳理一下“四萧”为南兰陵专门而作的文学作品。

笔者查阅《全梁文》等文献资料,仅检索出有关文章十余篇。研读有关文学作品,发现其内容与体裁均有相似之处,这与梁代萧氏家族已成熟的文学馆息息相关。文章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怀念故乡

萧衍《幸兰陵恩诏》、萧统《饮马长城窟行》等作品,均流露出思念故乡之情。萧氏家族发源于南兰陵,但到梁时家族成员主要活动范围则并不在兰陵郡。《幸兰陵恩诏》便是萧衍离乡归来时所作。虽是一篇诏书,但言辞恳切,文质而情深。

(二)感怀外物

萧衍《登北顾楼诗》、萧纲《奉和北顾楼诗》、萧衍《舆驾东行记》等均是歌颂镇江美景美物的作品。

萧衍与萧纲均写过赞咏北顾楼的诗作,均为五言古体诗。两首诗视野开阔,均有帝王之气,有着较高的审美价值。《舆驾东行记》则更近于一篇杂文,描写了关于曲阿美酒的一个美丽传说。文学价值虽略有欠缺,但对于神话学研究与现世的品牌宣传却有积极意义。

(三)祭奠故人

萧纲《华阳陶先生墓志铭》、萧绎《特进萧琛墓志铭》均为祭奠故人之作,已逝之人均与镇江有关。两篇墓志铭均文辞优美,境界开阔。除了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之外,由于对死者生平均有记载,对史学研究亦有积极意义。

萧氏家族在文学方面,尤以赋、骈文出彩,有关镇江作品中无此类体裁的珍品却是可惜。不过此类作品,对于我们研究萧氏家族的创作观念却有着积极意义。秦元先生认为,“情感生成说”与“性情说”是梁代萧氏家族重要的文学创作理念。笔者认为,从这几篇作品中都可窥见一二。

参考文献

[1]张学锋.《“齐梁故里”研究中的史料学问题——兼论“晋陵武进县之东城里”的地望》.《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2011

猜你喜欢
镇江
江澜新潮
遇见镇江
镇江香醋
镇江阁
Globalization is Beneficial for the Economy
狮子山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镇江地区水体污染调查研究
民国江苏省会镇江规划建设研究
镜头里的镇江·美美镇江锅盖面
古代镇江曾是一座“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