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小琴(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湖北 黄冈 438200)
肝硬化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免疫缺陷疾病,患者在出现肝硬化后极易导致感染几率增高,容易出现多种微生物感染[1]。此外,肝硬化患者在合并感染后极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并可能导致患者触发其他脏器功能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2]。有研究指出,住院期间部分肝硬化患者均出现细菌感染,其中约30%以上的肝硬化患者最终由于合并出现细菌感染而死亡[3]。一般情况下,肺、腹腔、尿路、胆道及软组织等是最为常见的肝硬化患者感染的高发部位,并以自发性腹膜炎最为常见,且革兰氏阴性菌也是最为常见的致病菌[4]。如何对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5]。有学者指出替米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型受体拮抗剂,其具有抗纤维化和降低门静脉血压的作用[6],但其在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仍鲜有报道,因而本研究旨在分析抗菌药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效果及对NF-κB信号通路、前列腺素2(PGE2)水平的影响。
1.1入组标准 ①患者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7]中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②经实验室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感染;③非肿瘤患者;④预计生存期大于2年;⑤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5 患者血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1.2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者;②入组一周内发生感染者;③精神异常无法配合本研究者;④未遵医嘱用药和随访者;⑤主动申请退出本研究者。
1.3一般资料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肝硬化合并感染者依照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47.29±8.12)岁,WBC(5.33±1.28)×109/L,ALB(43.72±7.19)g/L,肝硬化病因分析:病毒性肝炎51例、酒精性肝病5例、自身免疫性肝病4例,Child分级:B级43例、C级1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48.14±9.13)岁,WBC(5.43±1.34)×109/L,ALB(44.02±7.65)g/L,肝硬化病因分析:病毒性肝炎52例、酒精性肝病4例、自身免疫性肝病4例,Child分级:B级41例、C级19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合理。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议并批准。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保肝方案治疗,并同时采用第三代头孢方案进行治疗,每天三次,每次1.5g,静脉滴注,持续用药一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替米沙坦治疗,剂量为80mg/d,持续性治疗四周。
1.5观察指标 本组研究中在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血中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浓度,并依照凝血酶原时间及胆红素浓度对患者治疗疗效进行评估,其中有效患者评估标准为感染发烧症状消失,精神状态正常,且血中中性粒细胞数据为扩散且趋于正常。治疗前后收集血清并检测血中TNF-α、hs-CRP及IL-6炎性因子水平。同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中NF-κB及PEG2水平,并检测患者血中TLR2、TLR4、抑制蛋白(IκBa)水平。
1.6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数理统计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分别用卡方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1患者血中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差异(t=0.134,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显著降低(t=19.58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中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019,P<0.05),详见表1。
表1 患者血中胆红素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
2.2患者治疗有效率调查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2.371,P<0.05),详见表2。
表2 患者治疗有效率调查结果
2.3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调查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TNF-α、IL-6及hs-CRP无明显差异(t=0.091、0.076、0.12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TNF-α、IL-6及hs-CRP均显著降低(t=9.781、10.120、12.34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中TNF-α、IL-6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911、13.110、15.871,P<0.05),详见表3。
2.4患者血中PGE2水平检测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PGE2无明显差异(t=1.0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PGE2均显著降低(t=5.19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中PGE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8.340,P<0.05),详见表4。
表4 患者血中PGE2水平检测结果
2.5患者血中NF-κB信号通路蛋白水平检测结果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NF-κB、TLR2、TLR4及IκBa无明显差异(t=0.101、0.189、0.201、0.01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中NF-κB、TLR2、TLR4均明显降低,IκBa明显升高,且差异存统计学意义(t=10.151、12.139、9.001、11.31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中NF-κB、TLR2、TLR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κBa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9.051、11.129、14.201、13.010,P<0.05),详见表4。
3.1研究意义 有研究指出,肝硬化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力的降低常导致其出现感染等并发症,且肝硬化患者在出现感染后常可能导致其病情加速恶化,并可能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多器官脏器功能丧失,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8]。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脏器,其在人体免疫及防疫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肝硬化患者由于其肝脏异常伴随出现免疫低下及防疫功能紊乱,其对感染的抵抗力较弱,并抑制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功能[9]。此外,在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后,其体内常释放大量内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诱发内源性感染和内毒素血症,并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血流动力学改变,诱发肝肾综合征、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10]。此外,有研究指出,在肝硬化患者合并出现感染后及时有效地采取合适的方案对其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治疗质量[11]。
3.2同类研究 TLRs是人体内十分重要的具有高度保守性的跨膜受体,其参与体内多种级联信号翻译,在免疫炎性反应、胰岛素抵抗等多种病理性变化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可能在肝硬化及代谢性综合征等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2]。有研究指出,TLRs与其配体结合后可有效激活NF-κB等炎症信号通路,并可能导致多种血管活性物质释放入血,并激活人体内交感神经,导致体内出现继发性级联反应[13]。有学者通过对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的血液样本采用质谱分析,结果显示,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血中PGE2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GE2可显著降低巨噬细胞的杀菌能力并减少巨噬细胞的促炎症因子合成[14]。有学者采用动物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在肝病免疫功能失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PGE2起到关键性作用[15]。
3.3研究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中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此外,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中TNF-α、IL-6、hs-CRP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血中PGE2、NF-κB、TLR2、TLR4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κBa明显高于对照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患者体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降低患者PGE2及NF-κB信号通路中刺激性因子水平,降低抑制性因子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表达。分析认为,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同时可有效阻断血管紧张素的生物活性,减弱肝细胞的分裂、收缩和增生,并下调转化生长因子水平,有效阻断肝纤维化进程,调节相关转录因子水平,有效抑制体内多种炎症生长因子水平,进而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肝硬化合并感染患者采用抗菌药物合并替米沙坦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中PGE2水平并改善NF-κB信号通路激活和抑制状态。但本研究并未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仍有待后续深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