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2023-05-16 07:33李宏伟
人文杂志 2023年4期
关键词:世界观方法论立场

李宏伟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 方法论 立场 观点 方法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23)04-0022-07

立场观点方法集中折射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精华、核心要义、品质特性,是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金钥匙。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首先提出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目标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①报告首次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六个方面(以下简称“六个坚持”)提炼概括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是重要的思想创新和理论贡献。随之,学术界对这一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研究,如韩庆祥、赵建英、辛向阳等学者把“世界观和方法论”融入题名进行阐释,金民卿、刘建军等学者把“立场观点方法”融入题名进行论述。②相比较而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侧重于整体性、系统性、宏大性,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则侧重于本质性、精髓性、灵魂性。当前对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研究,多以“六个坚持”为侧重点进行分别阐释。本文认为,立场观点方法是辩证统一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需要秉持理论逻辑、历史逻辑、辩证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一、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由一系列思想、观点、规律和范畴所构成,立场观点方法是凝结其中的理论硬核和智慧结晶。其中立场的直观意思是站立的场所,引申到理论工作中多指认知和处理问题时的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一般由经济政治利益和社会阶层地位所決定,核心指向是“我是谁、代表谁、成为谁”。为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谋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恩格斯曾指出“共产主义作为理论,是无产阶级立场在这种斗争中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理论概括”。① 观点是指从一定的立场或角度出发对事物或问题所持的见解与态度,通常称为世界观。马克思主义观点主要包括对个体身心状况、人类社会集群、自然界现象规律的总结和认知,集中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主要是指实现目标,完成任务的手段、方式和途径,马克思主义方法也集中体现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联系发展中看问题、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阶级阶层分析、群众路线等,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的多样化呈现。

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三者具有统一性,相互制约、相互融通。其中,立场是前提,观点是核心,方法是关键。观点决定方法,方法是观点的运用。立场是观点和方法可靠的基础,观点和方法是立场的生动体现。“理解、把握、应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任何一个方面,都必须与其他两个方面相联系,否则,就有可能偏离甚至背弃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和实质。”②有什么样的立场往往会决定与之对应的观点、对事物或问题作出对应的判断。有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判断,又决定与之对应的方法去解决它。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③ 列宁强调马克思留给我们的不是关于具体问题的个别词句,而是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者从马克思的理论中,无疑地只是借用了宝贵的方法。”④回顾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可知,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典籍中一以贯之的主脉所在、主体所系,又反哺马克思主义在地域化时代化的发展中,确保其科学性与价值性、继承性与创造性。

大道至简,以简驭繁。聚焦提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一是因其内容上的创造性而具有启迪智慧的功用。立场观点方法具有独特性和专属性,集中体现在原创性。通过对原创性立场观点方法的掌握运用,有助于拓宽认知视域和实践深度。如基于创新性的人民立场,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创立人类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进而彻底改变以往的英雄史观和帝王史观。二是因其内涵上的基始性而具有以点带面的功用。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本原性、第一性等特点,可以衍生出第二层次的立场观点方法。如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可以贯穿到经济、政治、社会、法律、教育等人文社会科学中,“各学科的具体方法都受制于唯物辩证法,有些方法还是唯物辩证法的直接扩展和延伸”。⑤ 三是因其表达形式上的浓缩简短而具有掌握群众的优势。中外哲学史上,有影响力的哲学家思想家多有经典的、代表性的观点与命题,如孔子的“仁者爱人”、老子的“道法自然”、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惠能的“顿悟成佛”、朱熹的“理在气先”、陆九渊的“吾心便是宇宙”、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贝克莱的“存在即被感知”、康德的“知性为自然立法”等,这些简约、凝练、顺口的观点表达成为深入理解、整体把握其思想全貌的窗口桥梁。马克思主义在发展中沉淀凝练的立场观点方法在表达上具有精炼、形象、鲜活等特点,易于被民众所掌握,易于在历史中传承。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总结其一生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成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渊源、科学体系和本质特征的经典文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些都极大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对象化,成为凝聚民心民意民力的智慧纽带。

二、善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做好工作的看家本领,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①一代代具有高度理论自觉的共产党人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这一重要概念,以至于立场愈加坚定、观点愈加丰富、方法愈加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创新发展中孕育产生新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不断创立,引领中华民族在压迫屈辱中得以站起来,在一穷二白中得以富裕,在迎接挑战中得以强大。“坚持在实践创新中推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能够不断与时俱进的内在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特点。”②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充分证明,我们党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知其然”是推进理论创新的基础,努力掌握和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则是“知其所以然”后推进理论创新创造的关键。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撰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命题,指出部分同志中存在“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③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渐摆脱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束缚,成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创造性的毛泽东思想指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纵深发展,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学习理论,关键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解决问题,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防止形而上学和片面性。”④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步入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指出:“高举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旗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最重要的是始终坚持贯穿这个科学思想体系的活的灵魂,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⑤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认识和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为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提供重要指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如2013年习近平在全国组织会议上指出,“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①2018年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指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②2021年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全党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③2022年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上指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④ 念兹在兹,矢志不渝。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判定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擘画新的两步走的复兴蓝图、聚焦国际国内各种问题,以原创性理论使命和创新性理论成果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不断谋划指引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现代化事业中的体制机制日益完善、物质基础日益坚实、精神状态日益昂扬,一起坚定与加快民族复兴的步伐。

三、明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关键是对其以“六个坚持”为核心内容的立场观点方法的科学把握。目前大多数学者基本持一种“分”的视角,即把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进行匹配映射、对应阐释,此举的特点是分点论述、凸显特性、直观可触。如曲青山认为,坚持人民至上,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出发点;坚持自信自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基本立足点;坚持守正创新,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主要着力点;坚持问题导向,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现实着眼点;坚持系统观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关键统筹点;坚持胸怀天下,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站位点。⑥韩庆祥认为,坚持问题导向,讲的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坚持人民至上,讲的是立场;坚持守正创新,谈的是观点或基本原理;坚持系统观念,强调的是方法;坚持胸怀天下,突出的是世界眼光;坚持自信自立,关乎思想自主、理论自立的问题。⑦ 辛向阳认为,“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鲜明的政治立场,自信自立是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要求,守正创新是坚持正确道路和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根本态度,问题导向是实现理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系统观念是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科学思想方法,胸怀天下是坚守初心使命、关注人类前途命运的鲜明品格”。⑧

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分析,立场、观点、方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文第一部分中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的一致性,而在具体形态上可以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如阶级或阶层立场、主观或客观立场、理论或实践立场、政治或经济立场、全域或局部立场、正确或错误立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思想基础。”①“六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的整体性呈现,不能简单、教条、生硬地把“六个坚持”归类到立场观点方法的某一方面中,立场观点方法与“六个坚持”之间存在多维的、双向的作用与影响。以“六个坚持”为核心的立场观点方法都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针对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具体展现。② 实际上,立场观点方法三者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除以“分”的视角外,还需用“合”的思路来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合”的视角出发,需把立场观点方法、“六个坚持”视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联动分析、一体建构。尽管当前诸多文章都谈及“六个坚持”是辩证统一的,但对辩证统一具体体现在哪里、怎样实现辩证统一等问题却并未深入论证。大体而言,可以从两个角度来剖析立场观点方法与“六个坚持”之间的有机统一性。

一个角度是“六个坚持”是一个统一体,在“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中各有分工,但共同指向统一的目标———“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③ 其中,(1)坚持人民至上是理论创新创造的根源、基点、初心所在。只有源远才能流长,只有根深才能叶茂,必须夯实基点、牢记初心;(2)坚持自信自立是理论创新的姿态风范。既相信马克思主义行也相信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既相信理论也相信实践,以理论指引实践、以实践创立理论;(3)坚持守正创新是理论创新的使命要求。没有守正意味着没有来路,理论创新也无从下手,没有创新意味着没有出路,理论创新只会故步自封;(4)堅持问题导向是理论创新的诱因指向。理论创新不是无病呻吟,必须正视矛盾、聚焦症结、破解难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也就意味着理论创新的新成果新飞跃新境界;(5)坚持系统观念是理论创新的眼界方法,理论创新不能就事论事,需要古今中外、对立统一,在科学思维中,“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④ (6)坚持胸怀天下是理论创新的境界情怀,全息世界、里应外合,理论创新不能局限于本我而要着眼于超我,不能局限于国人而要着眼于人类,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由人民至上到胸怀天下,形成一个环环相扣、循环递升、首尾呼应的有机整体,既立足本国又奉献世界,既参照世界又反哺本国,达到一种协和万邦、世界大同的至真至善至美境界。

另一个角度是“六个坚持”虽各有侧重,但均有立场、观点、方法的意蕴,集立场观点方法于一体。其中,(1)坚持人民至上多被认为具有浓厚的立场色彩,“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党的理论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⑤ 若从观点角度分析则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方法角度分析则可延伸至群众路线;(2)坚持自信自立也具有浓厚的立场色彩,从中国国情出发、以中国国人为中坚力量才是解决中国难题的根本立场。若从观点角度分析其相近于内外因辩证原理,从方法角度分析则需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3)坚持守正创新侧重于方法,从观点角度分析其相近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原理,其中的守正具有客观必然性,创新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以满腔热忱对待一切新生事物,不断拓展认识的广度和深度”;⑥(4)坚持问题导向侧重于方法,从观点角度分析其相近于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①(5)坚持系统观念侧重于方法,从观点角度分析其相近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原理,“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②(6)坚持胸怀天下侧重于立场,从观点角度分析其亦相近于物质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发展原理,从方法角度分析则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由上观之,“六个坚持”某种程度上均可看作各自面对不同对象、针对不同问题、置身不同领域时的原则立场、态度倾向、观点方法的综合体。对此,刘建军也有相近论述:“从部分上看,每一个‘坚持虽在立场、观点、方法上各有侧重,但都兼具立场、观点、方法的三重意蕴,是涵盖立场、观点、方法的有机统一体,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场、观点、方法的辩证统一。”③

四、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场观点方法的价值功能

“种加属差”是界定一个概念的重要方式,外延与内涵是构成一个概念的主要部件。沿此理路,判断一个思想理论丰富发展的程度亦可从两方面予以把握:一是理论外延的扩展,因其内容数量的不断增长而更加确证“我属于谁”;二是理论内涵的聚焦,因其特性精髓的不断凝练而更加印证“我是谁”。就前者而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确立发展、创新丰富,其主要内容与核心要义在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曾以10个明确、14个坚持、13个方面成就等高度凝练和集中概括的方式予以总结呈现,在生态、经济、法治、外交、军队领域形成各自完备的思想体系,在教育医疗科技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提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就后者而言,党的二十大报告创造性地以“六个坚持”,用六段文字详细阐述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明确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也是这一思想不断丰富发展的有力体现。前者属于拓展,后者属于聚焦;前者已大量被研究和熟知,后者刚开始被呈现和接受。尤其是对后者而言,“这一思想中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及其立场观点方法的‘六个坚持,都属于哲学层面的凝练和概括,既系统又有逻辑,既全面而又深刻,既根本又彻底,既抓住了要义也抓住了精髓,真正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尤其是时代化的哲学新境界。”④

一方面从“知”的层面分析,明确与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环节。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深入领会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要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所以然集中体现为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扎实掌握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有利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明症结、纲举目张促发展。2022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做到5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就是“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⑤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能只停留在记忆,背诵名词、概念、术语、条文的层面上,必须要着力从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立场观点方法是始终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中的精髓所在、灵魂所系,是对其理论体系本质内容和核心价值的集中展示。明确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既为学习其核心内容和基本方略提供路径指南,也为把握其理论品格和价值风范提供重要遵循。“‘六个坚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经验的哲学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和思想精髓,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表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也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①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学习实践中自觉以“六个坚持”为引领,对这一思想的认识和把握才会更加深入,对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知和理解才会更加透彻,才能形成纲举目张、融会贯通、入脑入心入行的效果。

另一方面从“行”的层面分析,明确与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是增强本领、解决问题的重要法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早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道路上难免会出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挫折与风险,必须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掌握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其核心指向是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及其所衍生的各种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新时代新征程中心任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时也深刻地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② 一方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带来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暗含困难挑战,加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中诸多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加剧升级,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能用等情况时有发生。“不少干部反映,现在做领导工作,对能力和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有许多实践课题、重大问题,需要从理论上说清楚,弄明白‘怎么看、怎么办。如果说工作中有被动的时候,很大程度就反映在对复杂问题辨别力、对新情况应变力不够上。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立场、观点、方法的问题。”③在一定意义上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过程就是一个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直面问题、解析问题、化解问题、防范问题的过程。“虽然‘六个坚持中的每一个坚持都各有侧重,或侧重于立场,或侧重于观点,或侧重于方法,但从整体上看,‘六个坚持都体现了根本性和贯通性的统一、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价值立场与科学态度的统一、认识路线和思想路线的统一、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④深入学习贯彻这一思想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能更有效地针对现实问题有的放矢、辨证施治,积极化解处理治国理政中的新生问题、发展改革中的顽瘴痼疾、人民生活中的切身问题、国际局势中的动荡问题、党建存在的尖锐问题等。实践反复证明,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不仅为我们坚定理论自信、增强行动自觉,更为我们做好本职工作、推动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南,即“知其行,知其如何行”。为此,必须把领会贯穿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作为必修课,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以学深悟透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支点,不断深刻准确理解和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各项方针政策,切实“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⑤

作者单位: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王晓洁

猜你喜欢
世界观方法论立场
设计立场和手工生产关系的辩证认识
智能化的“世界观”
汉学方法论值得关注
武术研究的立场
《世界观—雕塑遗产》
方法论视角下的制定法解释
扬 善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法本位的方法论阐释
UAF的方法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