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阳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4)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公办大专院校,目前在校学生近13 000人,其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为邵阳地区学生,教职员工458人,学院秉持着“明德、笃学、强能”的校训和“三把三当”的职业精神。学院地处湘中地区,以服务地方经济产业为主,大部分受助毕业生就业于本地,为邵阳建设“两中心一枢纽”提供了人才保障,为实现湖南省“三高四新”创建了基本条件。
高校教师一般分为三条战线,分别是辅导员老师、专任教师和后勤老师,他们各司其职,使得学校有序运转。在进行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调查中,我们通过数据可以明显发现我院学生资助育人的主体主要有辅导员老师和学生资助育人中心专干。其他老师参与的程度不高,因此,主体形式比较单一,全员育人有待提升。同时在进行资源整合时发现各辅导员老师基本都是在“单打独斗”,各自忙于各自的“人”,缺乏有效的沟通,也没有很好的将资源进行整合,进而推出一系列有效的举措。
“无规矩不成方圆”,好的机制是成功的关键。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在发展创新型资助过程中整体是好的,但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资助育人制度不完善。我院关于学生资助育人的制度是不够全面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借鉴了兄弟院校的管理制度,尤其是在发展创新性资助育人工作方面更是缺乏创新性。评价机制考虑不全,主要从家庭经济情况考虑,没有很好地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整体表现。因此有时会出现建档立卡户表现一般却拿了一等助学金,而表现良好,家庭经济困难的却没有获得一等助学金。
(2)资助育人重结果缺过程。资助育人的结果整体来说是好的,因为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学会了感恩和回报社会。但资助育人的过程缺乏监管,执行比较乏力,因一般辅导员老师管理的学生都在240人左右,所处理的事情比较杂,任务重,所以有时会对受助学生管理有所疏忽。
邵阳职业技术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1],最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在全方位育人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资助育人活动内容不新。主要的途径是通过思想政治课、大型讲座、主题党日活动、主题班会和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来融入思想价值引领、理想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等[2],都是一些常规方式,学生习以为常,耳熟能详。因此在育人的过程中效果不佳。
(2)全方位资助育人过程中没能完全融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德育为先,智育为主,体育强身,美育悦心,劳育强能。全方位的发展受助学生,积极采取有限措施引导,有利于受助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扶贫与扶志模式的可持续性发展[3]。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我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还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去研究和解决。根据文献研究法和访谈法,结合教育教学理论等找出了以下解决问题的对策。
3.1.1 加强资助育人队伍建设
首先三条教师战线都要积极参与进来,要牢记学院“三把三当”职业精神。其次配齐配强资助育人专干,核减辅导员工作量,解放辅导员的双手,让他们多一些时间与受助学生进行谈心谈话;多一些时间开展资助育人主体工作。最后建立合理考核机制,着力从优秀资助育人工作者评选和完善人员晋升渠道两个方面激励。
3.1.2 校内、校外育人资源形成合力
目前育人的主体主要是高校辅导员居多,并且各辅导员主要以“单干”为主。我们既要整合三条战线老师的同时也要积极对接企业、家长、社会。学生成长过程中与家长接触最多,家长的言传身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到了学校接触最多的是老师,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受助学生受益匪浅;高职院校一般都是“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换句话说,学生有半年的时间是面对企业、面对社会。企业和社会是学生最终的去处,也是考验我院学生资助育人的成果。因此,要实现全员育人需要多方协同,共同培养,最终使得学生懂得资助育人的目的,懂得感恩社会。
3.2.1 资助前加强政策指导和心理疏导
受助学生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刚进入学校对国家、地方和学校的政策了解不多[4]。应该加强政策的宣讲和指导,让学生深刻了解党和国家为什么要进行资助育人,同时也积极进行价值引领,让受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5]。受助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心理方面存在一定落差,为了使受助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应该积极给予受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讲授资助育人的成功案例,让受助学生摆脱“阴霾”,向阳前行。
3.2.2 资助过程中注重各阶段计划培养
受助学生在各个年龄层次会有不同的需求表现。大一期间,通过经济资助使得受助学生能安心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通过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选修课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等,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提升自信心;大二期间,注重培养学生坚持独立自主、知足常乐的感恩意识和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感意识,通过勤工助学以及社会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实践中奉献爱心;大三期间,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创业、就业指导及职业生涯规划,因地制宜结合学生个人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提供“一对一”的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受助学生提供就业渠道,帮助他们实现顺利就业,同时坚持积极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结合[6],为实现“美丽中国梦”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2.3 毕业后建立动态跟踪机制
受助毕业生离开校园走向社会后,表现的好还是不好是在检验一个学校资助育人的成果[7]。如果在社会当中表现良好,说明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是比较好的;如果在社会当中表现不尽人意,那说明学校的资助育人工作体系还是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为了更好地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应该要不断收集优秀毕业生的案例。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毕业生动态跟踪机制,完善资助育人的最后一个环节。一方面,学校可以借助湖南省大中专就业办公系统进行跟踪,及时了解毕业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发展痛点难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电话回访的方式,充分挖掘成长成才的先进事迹,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榜样。
3.3.1 资助育人内容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表达的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受助学生首先要在理想信念教育上下功夫[8],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成才,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拒绝贪图享乐、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守住底线,牢记初心,在成长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3.3.2 资助育人内容围绕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培养
为了避免受助学生只是因“家庭贫困”而不认真读书的现象再一次发生。在资助过程中应注重受助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在德育方面,让资助育人入头脑、入人心,帮助受助学生树立自信、自立和自强意识,明确个人奋斗的价值,自觉将个人发展和国家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以实际行动回应国家的期望[9]。在智育方面,引导受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改进学习方法、提升学习效果。指导受助学生通过专业所学拥有一技之长,获得更高质量就业,阻隔贫困的代际传递。在体育方面,指导贫困学生坚持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各种体育赛事活动,引导受助学生培养一项体育项目特长[10],并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意识。在美育方面,引导受助学生捕捉生活之美、学习之美、运动之美、技能之美和工作之美等[11],激发其对生活的热爱,疏解现实生活的压力,融洽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用心感受,悦纳自我[12]。在劳育方面,引导受助学生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感恩社会、感恩国家[13]。
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三全育人”背景下邵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正在有序进行,将“资助育人”与“人才培养”相结合,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我院资助育人特色[14]。将理想信念教育作为主要抓手,积极融入到学生发展的三个阶段(入校、在校学习、毕业离校)[15]。学院各战线教师在党委的领导下,上下一盘棋,积极做到全员育人,积极解决受助学生遇到的“急难愁盼”,让受助学生在校安心、让学生家长在外放心。持续完善资助育人管理机制, 创新体制,积极对接先进理念,为创办“双高”职业院校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