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林海,金玉宝,侯成成,张丞宇,刘 刚,张玉娟,李景瞳
(哈尔滨学院 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办学主要目标,在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创新创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上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1]表现出教育主体目标互融、教育内容体系贯通、教育方式方法互通等特性。如何在教育的内容、原则及具体的方式上进行创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路径,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夯实基础,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人才培养,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我革新和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2]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使创新创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提升育人实效,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培育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与学术研究型院校的学生相比,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综合素质略低,理论研究能力及实践能力较弱,但其创新思维及发散思维较活跃。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其创新意识强、思维活跃等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重视产学研结合,加强理论与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培养力度,树立应用型人才的价值取向及职业导向,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这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存在教育方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教育手段冗杂且缺少针对性等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滞后。在培养具有较强技术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其创新创业教育注重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应用,培养目标相对明确且富有针对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更加明确和具体,并充分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部分及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问题,这对创新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出更高的要求。
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办学定位及自身优势,在创新创业的进程中注重全面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有力把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价值引领,保证其在具有活力的前提下,更具有超越性。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注重创新创业技能的培育,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的问题。[3]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缺位。当前国家与高校都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不同程度教育主体缺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方式存在机械灌输,教育方法上过于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个体的选择和权利,未从社会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学生实际需要等综合角度出发,未充分体现受教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这导致创新创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未达到预期目标,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未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落地难度大,项目的核心竞争力弱。
2.忽略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目标往往停留在以创业带动就业层面,偏重于创新创业知识的培育、创业项目的进程推动、创业带来的社会效益,忽视对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缺少对其正确的价值引领。大学生们对创新创业的认知存在偏差,会注重追求创新创业教育中个人价值的实现,片面强调对个人权利及个体需要的满足,缺乏对个人综合素质及精神境界提升的追求,容易形成利己主义和功利主义,这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初衷有偏差,与国家创新创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大相径庭。因此,我们亟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育,加大对价值观引导的积极正向干预,加大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综合能力的训练力度,厚植爱国情怀,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创新创业的责任心,实现个人追求和社会理想一致,满足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价值达成同频共振。
3.缺乏思创融合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在创新创业的培育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由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担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创业素质教育教师、外企专家、思政课教师、创业培训课程教师较少,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仍偏重由辅导员和专业教师完成。[4]一方面,随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招生规模扩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的辅导员所占比例较小,导致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强。此外,辅导员教师教学任务、考核任务增多,科研压力增加,导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耐心和精力不足。另一方面,专业教师虽拥有较强的专业科研能力,但缺少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专业创业技能,且创新创业培训进程未能全程参与,培训时间和力度不足,未能将创新创业技能与品德素质的培养相结合,致使大学生思创融合的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
4.社会、学校、家庭合力育人效用缺乏。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深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但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展具体工作时,社会、学校、家庭合力育人的作用未能充分地发挥。首先,社会舆论未发挥积极导向作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将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置于网络环境中,但新媒体等网络平台对创新创业的引流较少,学生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和提取重要信息的渠道较窄,相反一些娱乐信息充斥着学生们的网络环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发挥积极作用。其次,国家对创新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一些高校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的指导,缺乏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及产业项目孵化园地建设的资金支持,缺少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实践教学环节开展效果不佳,思想政治教育无法融入其中。最后,缺少家庭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家长偏重学生的成绩,更支持孩子学习专业文化课,提高学习成绩,为毕业找工作夯实基础。学生父母缺乏创业意识,缺乏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缺少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忽视对学生的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培育。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社会、学校、家庭合力育人作用未充分发挥。
5.缺少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考核评价机制。一是考核形式固化。创新创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考核形式一般以项目的路演过程及项目落地收益价值来衡量教育成效,虽然避开试卷考核形式,但不符合思想政治教育科学量化的标准及人才培养目标。二是考核过程形式化。考核过程仅注重成绩排名,缺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及创新创业职业价值取向和社会综合效益的评价,也未开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的综合评价。三是缺少企业、社会等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综合评价反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职业道德素养及创新能力需要用人单位客观反馈,并给予感知度、收益度、满意度等相应评价。四是缺少相应的奖励机制。
1.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教育,增强学生自觉意识。理想信念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源动力,能引领学生不断追求完善自我,提高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切实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不断彰显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二是规范大学生自身行为,强化大学生主动精神。创新创业过程除了需要智力劳动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改造自己的价值观,加强责任意识,充分认知提高项目的价值及效益的重要作用。学校要在外在认知内化过程中不断加强对学生主体精神的培育,强化学生主动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去实践,形成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强烈责任感。三是提升学生协调适应能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新创业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形式传递给学生,推动学生解决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内化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适应能力。创新创业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充分完善大学生对自我及所处高校环境的认知,展现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5]
2.巩固培育创新创业精神。一是以中国梦凝聚创新创业梦想。以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去引领创新创业版块流程的开展,鼓励学生勇于挣脱传统束缚,敢于推陈出新。高校可以引入创新创业成功案例,发挥创业者的榜样作用,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二是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新思维活跃但难成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遵循创新创业项目课题的发展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完善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根据院校创新创业培养目标,通过提前预制培养工作计划、更新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创新理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创新创业思维,助力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自我提升。三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视域下的心理健康咨询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让大学生们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积极面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减轻存在的心理焦虑,促进阳光向上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养成。
3.建设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一是坚持创新创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建设,突出受教育学生主体要素与外部思想政治教育师资力量及其相互关系的联动建设,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供给与互动,建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二是构架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协同育人格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思想政治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既有创新创业教育背景,又有思想政治教育背景的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院系专业教师的师资队伍共同深入“一站式”学生社区,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培育。思创融合背景教育的师资要素对学生主体要素进行思想和专业方面的培养,受教育学生主体要素得到充分滋养,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协同育人格局。三是提高思创融合师资要素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组织思创融合师资参加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打造“网络线上+院校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培训新模式,提高思创融合教师要素的综合育人能力,同时提高对学生主体要素的指导实践和力度,增强系统内生动力,共同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协调发展。
4.构建科学长效合力育人机制。一是强化创新创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育人观念。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的思想观念,加强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党政干部、辅导员、院系专业教师对思想政治教育合力育人的协同配合。优化顶层设计,加快合力育人探索步伐,实现思创融合教师的密切配合,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同向而行。二是整合高校、社会和家庭合力育人资源。推动思创融合课程教师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协调育人模式,发挥高校的系统化优势。充分发挥社会优秀企业家、金牌创始人、创新创业实训科技园等文化熏陶作用,把榜样的力量做到最大化,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做好启迪和赓续传承。发挥家庭第一课堂作用,挖掘学生争做吃苦耐劳、敢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高尚道德品质。三是搭建合力育人协调联动平台。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定期召开研讨交流会,定期分享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阶段性成果,畅通交流反馈通道,增强高校、社会和家庭整体交互性,实现合力育人资源共享,增强长效育人合力。
5.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一是完善评价方式。建立思创融合教师及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考核方案,既要以双创项目所带来的具体效益、项目社会化价值为考量,又要对学生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进行评价,也要对教师的指导能力和专业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做到量化与质化考评相结合。二是坚持考核过程民主化。建立项目负责人自评及高校、政府、第三方等的综合评价体系,依托网络平台、自媒体公众号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网络互动平台,更好地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思想政治教育成效进行综合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考核体系。三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鼓励应用型本科院校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校应对项目指导、项目研究、评审论证、考核评估等工作予以重点扶持,出台配套的考核奖励办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结果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成果的有效融入,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