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美育学业评价的底层逻辑

2023-05-13 07:05:41马艺如王慧玲
当代教研论丛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美育艺术评价

马艺如,王慧玲

(1.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北京 100875;2.淄博市周村区实验学校,山东 淄博 255300)

一、“美”之理论

1.何为美育

美育,即为审美教育。席勒在《美育书简》中指出:必须通过审美教育(ästhetische Erziehung)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他将美育确定为一种满足人的完善性发展的基本任务,认为只有通过美育才能克服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矛盾,人才能实现人格的完满。

康德认为美是一种自由的愉悦,是主体超越现象世界的途径,因此既是主观的、又是无目的的,既是特别的、又是普遍的。审美不是基于他人的判断,而是基于主体自身对客体的主观欣赏与价值认同,任何物体,无论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都可以成为审美对象。康德认为,“鉴赏是凭借完全无利害感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按照他的说法,所有的审美判断都集中在快乐上,快乐是体验主体的一种属性,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属性。因而美的领域是自由的领域,是人的创造精神和才情自由驰骋与挥洒的天地。

2.美育使人成为“完全之人物”

王国维认为,教育之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20世纪初,在中国现代性美育刚兴起之时,王国维便提出美育与智育一样重要,且具有独立的功能,其价值在于培养人们的“美情”。当代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科学技术为主的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引擎。与此相适应,现代教育也必须转向以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目标的素质教育,培养王国维所言的有着健康的身体与健全的人格,身体与心灵无不发达而调和的“完全之人物”,这是任何单一的教育形式都难以承担的,因而美育对于提高人的感知力、想象力以及情感智慧和实践能力,对于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发挥人的创造潜能,有着其他教育无法代替的特殊作用。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指出:“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这里强调了美育工作在全面育人工作中的重要作用。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目标作出了明确、直接的定位。实现“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均衡、可持续”的发展,是新时代语境下对我国教育目标的直接和具体要求。习总书记对于美育的重要论述赋予美育全新的时代内涵:以艺术服务大众,艺术审美担起新的使命。

美是对灵魂和谐的高尚状态的追求,而和谐的灵魂意味着理性与激情的协调,这意味着人的认知、思想和道德感的统一,继而实现理性与感性、理性与行动的统一。而如何实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也就构成了美育的基本目标,也是理想的美育的样态,这种理想的美育样态解决中国的人才需求,又召唤着配套评价体系。

二、美育评价二重性:自反、迭代

评价意指评估价值,是一个探索评价目标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评价标准、分析结果并最终发展的过程。合理准确地评价具有诊断导向的功能,评价在教育中作为指挥棒,其导向即为教育发展的方向。

美育评价具有二重性,即评价的自反、迭代。一方面,测评学生获得所需技能和知识的能力,也是对学生成长的记录,使学生获得关于习得的知识水平及其总体进步的反馈;另一方面,测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提供关于学生如何进步的反馈,促使教师纵向地去反思上课的过程并且记录下来,有助于教师梳理教学思路规划,决定进一步的教学过程,使教师对于课程的定位更专业。因此,评价活动本身也构成了教育的一部分,使得更为合理的美育评价体系更具迫切性。

三、美育评价的现存问题

1.过分思政化与技能化,导致美育工具化

在我国,艺术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灌输式教育、园丁式教育和综合式教育。灌输式教育强调对某种专业知识技能的灌输和吸收,指向现成的程式、答案或结果。园丁式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单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是将每个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但可能引发教师过度放任的不良后果。综合式教育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同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交叉,并通过异质学科和异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融合,产生使学生持续发展的动力。当前我国艺术教育已迈向综合式教育,对艺术教育的评价也应与时俱进,而在传统机械论哲学思想影响下,我国教育评价总体上存在着功利化、机械化、绝对化与割裂化的倾向,致使各种改革措施都面临着重重困难和阻力,尤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当代美育存在两大偏差:一是把美育作为思想政治的辅助工具,甚至以德代美,以思政代替美育;二是把美育导向知识教育、艺术技能训练,导向生存技能的选择。过分地思政化与技能化,容易将美育工具化,而丢失了美育的人生目的性。

2.结果导向,忽视过程价值

长期以来,我国学生评价主要以择优为基本目标、以甄别选拔为基本功能、以学科知识为主要内容、以纸笔测试为主要方法、以教师为主要评价主体。教师和学生都过于专注于良好的表现,一旦失败便会导致沮丧和退出。这种评价方法使学生从跨进校门的那一刻起,便落入了学生评价这个“无情的筛子”之中,被无情地分成“三六九等”,人为地制造出了一批批教育“失败者”。而作为人文教育的美育首先应该是“心”的教育,“心为主,技为从”,如果把美育评价固化,单纯地追求达到某个单一的、技术性的成绩时,美育评价就被扭曲了,美育评价的目的也就本末倒置了。随着教育评价重要性的愈发凸显,评价目的应从选拔与甄别为主、调控与改进为主到促进人的发展为主的阶段,教育评价的指向走向以人为本和以生为本。

四、美育评价的可能路径

1.树立以学生为基础和核心的评价理念

(1)遵循评价分层。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有关评价作了如下表述: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评价。

对学生进行评价前,首先应树立评价理念。对艺术教育的评价应回答三个问题:明白为何评?这个问题的答案指向培养什么人、回答为谁培养人、实践怎么培养人,评价前首先思考能否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理解评什么?坚持多主体评价、坚持素养导向、坚持以评促学、重视过程性评价;掌握怎么评?秉承评价分层的逻辑,美育评价应该分成两层,一层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评价,另一层是对美育课程或一个时段美育学习成果的评价。前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全面评价,后者是对美术课程以及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表现的评价。

(2)明确评价标准。评价的关键点是建立标准,并使评价背后的价值可见并得到认可。评价标准通常是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关键群体产生的信息和理论信息与知识的对话而形成的,关键群体即为学生,艺术教育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和基础,形成一个标准化的评价体系,但是这个标准一定是相对标准而不是绝对标准,更不应该是唯一的标准。

2.采用人类学评价方法

美育评价应该是纵向的,伴随着学生每一天的进步成长,而不应该是横向的。对于学生学习成就,相关研究者提倡评价过程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成果,鼓励采用人类学的方法,如访谈、观察、问卷、记录、日记、实际操作、作品制作、展演、学习档案等多种方式,将不同评价模式的最佳部分联系起来,构建广泛的评价主体和整体方法,为学生的艺术学习成就做确切的推论,完成对学生的评价,搜集反馈信息,以改进教与学。

(1)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可以成为一种方法来改变教师只是简单的“教”和学习者只是“被教”的刻板印象,促使学习者关注学习过程。评价的目的不是让学生被迫接受某种框架,也不是让学生必须努力达到某种标准,而是为了说明每个学生的优势和可能性。相较于终结性评价主要由考试成绩组成,过程性评价的重点不是分数,而是观察,包括学生在场的方式,以及他们的交流。过程性评价比终结性评价支持更广泛的学习和发展。笔者认为,一方面,在保证学习质量的基础上,终结性评价的比重应适当减小;另一方面,过程性评价必须基于终结性评价来设计,并且要持续关注过程性评价的实施环境。

教育的重点是过程,而不是结果。美育评价从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分享作品、互相分享创作体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美育评价不仅仅是一个成绩,其目的和对象不只是学生作品本身,过程和感受是美育评价的本质。我们应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和创作作品的过程,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自我价值表达。

(2)外部评价与内部评价相结合。外部评价、内部评价产生不同的信息,外部评价旨在收集客观且可归纳的信息;内部评价或自我反省可以触及外部评价难以触及的情绪和体验。教师在进行外部教学评价时应关注学生对艺术概念的理解、对艺术思维的延伸和发散、对艺术表达中的自我认识、对艺术知识的转化等方面的能力。

在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愈发重要的时代,学生需要从小学会反思、总结和提问,表格式可视化思维工具KWH评价表是非常有效的自我学习反思工具。KWH评价表由三部分构成:Know(已经知道了什么)、What(还想知道什么)、How(想运用这些知识怎样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填写KWH评价表,进行三部分的自我询问与反思,可以测试学习效果和缺失,实现自身的内部评价。评价工具的使用促使学生展示和具体化不同的表达和思维。

(3)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学生的主要方法是正式评价,但非正式评价有时对学生可能更有效。与正式评价相比,非正式评价的评价对象主要是学生个体,而非学生群体,少有评价方案和统一的评价标准,具有无目的、无组织、无系统等特点。教师在与学生的日常教学接触、互动过程中,进行非正式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创作过程,与学生交流创作理念等方式,不断地了解学生,进而在有意或无意之间形成对学生的评价。

虽然美育评价涉及非常主观的经验,但它必须超越对现象的简单描述,建立科学、有效的美育评价体系,评价方式的创新是关键。人类学的评价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尊重和相互信任。要以师生共同艺术家的相互伙伴关系为中心,将范式从作为审美判断的参与转变为作为意义的共同创造的参与,让师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感受由于情感的激发、思维的活跃而带来的生命和精神的成长。

五、结语:美育应超越教育

教育评价改革涉及不同主体、多重因素,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项历史性、实践性难题。随着教育评价理念的不断改进,在教育实践当中,除了外在教育规范政策的推动之外,学习评价的方式、目的、内容、功能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和偏差,与素质教育观念、生本教育观念、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等这些先进教育理念之间也在不断进行弥合。因此,对评价与素质教育关系的正确理解,无疑是政策落实的必要保证。美育应超越教育,建立一个重视感性、有温度的美育评价体系,在和风细雨中,润物细无声。

猜你喜欢
美育艺术评价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SBR改性沥青的稳定性评价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44
纸的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