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 李娅
摘要: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命运和社会稳定。粮食安全得到保障、人民需求得到满足,是实现区域社会稳定以及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近年来耕地资源“非农化”“非粮化”情况趋于严重,已经威胁到耕地资源安全和粮食安全。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居全国第1,在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粮药争地”的现象。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大背景下,文中以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基于云南省粮食生产与中药材种植等相关数据及云南省林下中药材发展面临的阻碍,提出在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应积极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以缓解“粮药争地”及促进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包括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规范种植体系及技术、加快林下中药材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等,推动实现中药材种植全周期数字化,为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安全;中药材产业;发展路径;云南省
中图分类号:F32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9546(2023)03-0060-06
DOI: 10.12344/lczcyj.2023.02.17.0002
刘兴,李娅.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策略[J].林草政策研究,2023,3(3):60-65.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Liu Xing Li Ya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650224, Yunnan, China)
Abstract: Food security relates to the fate of nation and social stability.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satisfying people's needs are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for achieving social stability at regional level and people's happiness. The deteriorating trend of agriculture land conversion in recent years has threatened the security of arable land resources and food security. The planting area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 Yunnan Province ranks top in Yunnan Province, and its continuous increase has squeezed the space of grain production to some ext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nsuring food security and with the orientation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the paper uses the data relevant to grain production and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planting in Yunnan Province to analyze the obstacles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t proposes that more efforts should be taken to increase the intercrop of grains with medicinal herbs to alleviate the competition for land between grains and medicinal herbs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including making full use of land resources, standardizing the planting system and technique, and expediting the traceability system of the intercropped medicinal herbs. The study is aimed at realizing the whole cycle digitalization of medicinal herb planting and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tercropped Chinese herb medicine industry in Yunnan Province.
Keywords: food securit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dustry; development pathway; Yunnan Province
糧食安全是国家经济的大账本,也是国家安全的大战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在当前局势之下,必须稳住农业基本盘,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1],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稳定[2-8]。云南省积极响应国家土地利用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和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云南省作为全国中药材主产区,连续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等经济指标均位居第1;但持续增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需占用更多土地资源,可能出现“粮药争地”的矛盾。土地资源是粮食生产和中药材种植的基本要素,如何更合理利用有限土地资源,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更好发展中药材产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2011—2021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林业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年鉴》以及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唯恒农小峰数据库等相关数据,探讨粮食安全背景下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应发展中药材林下种植,让适宜林下环境的中药材回归森林,还田于粮,解决“粮药争地”矛盾,以守住耕地红线,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保障粮食安全,并通过推动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实现林下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提升。
1 保障粮食安全背景下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必要性
目前,云南省仍存在耕地的“非农化”“非粮化”使用情况,2021年耕地面积为539.55万hm2,比2018年减少了15.08%[2]。近年来,云南省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人均占有量整体下降,而总人口却在不断增加。目前,云南省被分类为产销平衡区,要维持产销平衡的状态,粮食生产压力巨大。在此背景下,确保粮食安全、提升粮食产量显得尤为重要,而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在于保持耕地面积的稳定。
2016年以来,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保持全国第1。2011—2020年云南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呈持续增加的态势,2020年种植面积达60万hm2(图1)。重楼、三七、草果等11个中草药品种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种植(表1)[3]。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特别是2020年后中药材需求量显著增加。2020年,我国中药材市场成交额达1 900亿元,比上一年上升10.13%[3];中药材出口额为11.37亿美元,比上一年上升了15.26%。总体上中药材国内外市场保持着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云南省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持续增加,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甚至可能挤占耕地,导致耕地“非粮化”,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
白芍、板蓝根、益母草、柴胡以及林下有机三七等中药材的生长喜好半荫半阳、空气湿润、土壤腐殖质较多的环境[4],而林下空间刚好满足这些条件。林下种植中药材区别于传统的中药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的林荫优势,省去耕地种植中的搭棚遮阴环节,从而减少投入。同时,林地本身的土质相较于传统耕地更加符合中药材的生长条件,可以节省施肥和土地翻整的费用,因此在林下种植中药材成本更低且更符合中药的生长规律,对于种植户来说也是一条减少成本、增加收益的有效路径[5]。目前,云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艰巨,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云南省就有27个,是数量最多的省份。在云南的2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有22个适宜种植中药材,具备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基础条件。中药材本身经济价值较高,重点帮扶县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中药材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既是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云南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2 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可行性
2.1 林下种植是缓解“粮药争地”矛盾的現实选择
发展林下中药材产业可以有效缓解“粮药争地”矛盾。2019年,云南省林下种植中药的面积为21.56万hm2,占全省中药种植总面积的37.07%;而在耕地中的中药种植面积为36.62万hm2,占全省中药种植总面积的62.93%。近年来,云南省的耕地资源在持续减少,而中药材耕地种植面积占药材总面积的一半以上。这不仅造成云南耕地的“非粮化”,还导致“粮药争地”现状,对粮食安全产生一定威胁。因此,中药材种植返林是现实所需,可缓解“粮药争地”矛盾,保障粮食安全,最终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2.2 云南省发展林下中药材的优越条件
云南省地形地貌独特、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所形成的复杂环境使其拥有着种类繁多的中药和野生药物资源。根据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数据,云南省有药用生物资源6 559种。其中,中药材种类资源占全国总量的51.4%;常规种植的中药材品种云南有145种,占全国48%;全省有13个州(市)适宜发展中药材产业。截止到2020年,云南省已拥有60个“云药之乡”、30多种道地药材、16个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品种、4个道地优质的中药材种养基地、23种可用于保健的药材。2020年,云南省林地面积为 2 826.70万hm2,其中森林面积2 493.30万hm2,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5.04%(居全国第2)。按照《云南省林下种植林地利用规范》中公布的林下种植限制以及优先利用林地的相关条件,可供优先种植利用的林地面积为353.80万hm2[6]。药材返林保证了药材本身的道地性,同时林区的适度开发可以保护山区的生态屏障。云南省丰富的林地资源为药材回归山林提供了良好基础。
2.3 政策环境双向作用促进林下中药材发展
为促进中药材市场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关于推动中药材市场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利好政策(表2)。同时,云南省及其各州(市)也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发展。随着《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政策出台,为云南中药材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同时,“十四五”期间国家也提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的政策要求[6]。云南省有力响应国家土地利用政策,坚决清理耕地“非粮化”“非农化”行为。严格的耕地管控制度和不断出台的中药材产业利好政策都将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向林下转移。
2.4 市场环境变化对中药材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中药材已逐步获得国外的认同,中药材产业越来越成为世界医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7]。中医药防病治病的基础是中药材,中药材的质量与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8],药材品质的提高能有效促进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药材数量的充足供应能有效保障中医药行业发展[9]。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保健意识也逐渐增强,更加重视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倾向于绿色生态药材的消费,即从化学合成药品逐渐转向对纯天然植物药的购买。这对中药材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积极利用林下仿野生环境资源,发展林下中药材复合经营,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可从源头上提高中药材的质量,保障药材的道地性,满足市场对生态环保中药材产品的需求。
3 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3.1 林区中药材种植条件较差
中药材的林下种植条件较差,主要表现在2方面: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在林下种植中药材,需要人工给水保证药材生长的水源,保障中药材的产量稳定以及较高的成活率[6],但目前部分林区内水利设施建设不完善,中药材种植用水困难。林区距离农户居住地较远,且道路不通、道路质量差,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导致农户在林区种植中药材需投入更大的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二是林地质量差,部分林区由于长期粗放式管理以及抚育程度不够,现有林地土质差、森林疏密程度不一、林分质量差,导致林地控温效果和遮阴效果不好,无法满足中药材生长所需的林下环境条件,进而减弱中药材的道地性,也降低了其抵御极端天气的自然风险能力,最终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
3.2 林农缺乏林下栽种技术
为保障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农户在进行林下中药材种植时需要掌握正确的种植技术和规范化的管理经验;但是大多农户都缺乏规划意识,未能掌握各类中草药林下环境的种植和管理技术,对药材的林下生长习性也缺乏了解,对林下中药材的生产经营采用与日常农作物一样的管理方式,依靠农户自身的经验种植管理。整体上,目前中药材林下种植还处在盲目发展状态,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
3.3 中药材市场存在乱象
中药材市场和中药材种植准入门槛较低,而过低的门槛是造成中药材品质差以及一些其他问题的主要推手。目前,云南省中药材种植农户大多为家庭生产模式,从业者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云南省内对中药材进行标准化经营的专业合作社和行业机构都比较少,市场缺乏长效监督管理机制,而且国家也缺少一个行之有效的产业标准来规范市场。同时,中药材产业发展最大的威胁是溯源问题。云南省中药种植溯源系统缺乏,中药材的认证体系不完善,受到检测技术和条件的限制,无法实现对中药种植全过程的跟踪与溯源,不能让消费者看到可信依据放心消费,最终无法实现林下中药种植附加值的提升。
3.4 经营风险难以规避
与日俱增的极端气候和较高不确定性的天气影响都给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生产环节带来了巨大破坏,植物病虫害与气候灾害相伴而生,对中药材的生产数量和品质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导致中药材产业也遭受到很大威胁。中药材市场波动较大,存在着极强的不确定性风险。农户受到市场上价格的影响,跟风种植盲目投资,种植不适宜本地区的药材,最终导致成本过高或成活率低。由于农户了解信息渠道闭塞,对中药材市场变化了解不及时,存在很强滞后性,导致农户的整体效益受到影响。
3.5 中药材种植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在中药材种植中,如果林地选择不合适既会对药材质量和产量造成影响,又对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产生威胁。过度修枝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化肥农药的不规范使用导致土壤污染和林分质量降低,农户不正确的林下中药材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在种植过程中也会对森林生态造成不利影响,最终影响整个森林生态功能稳定。
4 发展路径
4.1 引导中药材种植向林下发展
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培训指导等措施鼓励中药材种植逐渐从耕地转移到林下,释放有限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充分发挥地方财政的调节作用,重点扶持中药材现代化种植、种质资源保存、新品开发以及完成林区基础设施的建造或更新换代,为农户中药材林下种植提供便利条件,推动林下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将林下中药材种植与森林抚育項目结合,既可以让中药材种植时进行的砍灌和清林工作得到现行林业政策支持,又可为林下中药材种植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此外,村集体应加强对林下中药材种植的宣传力度,让农户从思想上通晓林下种植的优势,提高农户林下种植中药材的意愿,加强对农户在中药材林下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力度[10],培养一批新型职业农民。
4.2 规范林下药材种植体系
林下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义是生态保护。中药材产业发展践行生态保护理念需在种植过程中规范生产经营方式,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促进林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同时,为确保中药材质量需要对生产种植的全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和控制[11]。因此,政府应科学设定种植中药材林地的选择标准,筛选出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林地。加强林区监管,出台林下种植管理规范,鼓励农户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进行种植管理,减弱林下中药材的不正确种植管理方式对中药材质量以及林区生态的影响,让林下中药材产业和林区生态保护实现长远发展。中医药和林下中药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源头药材品质的提升,林下种植中药材想要保障优良品质,需要林下环境满足中药材的生长条件。根据林区不同的林分状况,应采取精细化的经营改造方式和定期抚育措施,为中药材的生长发育提供适宜的林下环境,保障林下种植中药材的品质和数量,最终将林区的生态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4.3 加快林下中药材产品追溯体系建设
数字技术特别是区块链技术在中药材产业的引入,能够加强中药材质量的管控,同时发挥行业标杆作用,并提高林下中药材的市场竞争力。应加强示范基地作用,规范林下中药材种植和经营管理,支持建立云南省林下中药材生产流通环节的质量追溯体系并与国家中药材追溯体系接轨[12],让中药材从生产到消费实现全周期数字化,各个环节透明化。通过中药材追溯体系让消费者能够区分出林下种植与耕地种植的药材并放心购买,以市场端需求逆向促进生产端进行药材林下种植,提高中药材道地性,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郁玲,张佩,于亿亿,等.粮食安全视角下中国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土地科学,2021,35(9):116-124.
[2]郭琳钰.基于耕地质量的云南粮食安全问题解决对策分析[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6):50-52,99.
[3]徐斌,陈勇.抓住机遇 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再上台阶[J].云南农业,2021(6):34-40.
[4]常伟.适合林下种植的药材[J].农村新技术,2020(11):52.
[5]尹建华,严毅,陈金龙,等.滇中地区发展林下中药材种植的优势及建议[J].农村实用技术,2020(2):128-129.
[6]张瑞君,余志飞,左盛楠,等.云南省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22,47(1):141-146.
[7]李娅.基于SWOT分析的云南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北方园艺,2014(17):180-184.
[8]黄璐琦.中药材质量需要规范[J].中医杂志,2022,63(8):744.
[9]王红阳,康传志,张文晋,等.中药生态农业发展的土地利用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20,45(9):1990-1995.
[10]贾悦,魏子鲲,王静林,等.药农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采纳行为分析[J].中药材,2022(2):506-510.
[11]徐雷,刘常丽,刘合刚.湖北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现状及技术研究体系[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9):2238-2239.
[12]王先菊.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中药材质量可追溯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0):2521-2522.
*基金项目:云南省重大科技专项“林下有机中药材生产关键技术示范”(202102AE090042);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两山理论指引下云南民族地区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2023J0728)
第一作者:刘兴(1999-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林业政策与产业发展。E-mail:1802610952@qq.com
通信作者:李娅(1981- ),女,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林业政策与产业发展。E-mail:1537804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