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代女作家的女性文学意识,是伴随着西方女性解放运动的思潮及其所带来的影响生发而来,从明治大正时代追求男女平权的女性意识的觉醒,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从追求物质层面的“女性解放”,到开辟更高纬度、更理论化的“女性学”,日本近代女性文学逐步走上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之路。女性作家的文学意识既伴随社会思潮的涌动而发生着变化,又受到作家自身的生活经历影响,亦即女性作家的文本既反映了日本的时代背景,又凸显了女性作家独有的观察视角和创作意图。
日本知名女性作家濑户内晴美深感女性创作的不易,曾列举出成为“女性作家”的十个条件。其中的“具有天赋”“具有强烈的自负”“能够忍耐孤独”等现今也并不过时,而她认为“无需过于美丽”“具有极强的嫉妒心”“具备成为悍妻的品性”等因素是女性作家创作的动力来源无疑太过主观,但从中也可见彼时女性在文坛开花结果的不易。通过对文本的细读以及与社会历史环境的紧密结合,可以窥见日本近代早期女性在父权制文化背景下无从言说的苦闷、在两性二元对立意识形态下被边缘化的困境。然而,随着近代自由主义思潮对个体存在、个体价值越来越关注,女性对于自身“人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她们不再甘心作为“主体”的“客体”(即男性的附属物)而存在,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对时事进行观察和思考,并通过文字展现出她们性别意识的觉醒以及对自我身份重构的努力。
时代发展的浪潮滚滚向前,日本女性作家们的创作环境也愈发宽松,她们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感受力为文坛持续不断地输送了一批又一批杰作。本期专栏选取了五篇论文,分别探讨近代以来在日本文坛上留下深刻印迹的五位女性作家,在时间上她们从明治跨越至令和,在创作内容上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女性文学作品的多姿多彩。
在本专栏中,李先瑞和陈依偲的《论仓桥由美子前期文学创作的几个特征》着重分析了作家仓桥由美子早期创作的特色,其创作不仅具备存在主义的影响,也有浓厚的女性主义印记。这必然要求她摆脱私小说的窠臼,在创作技巧上推陈出新,她在女性文学的存在主义创作上的成果使其在日本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张备和童晓薇的《日本近代女性写作与困境——以小说〈断念〉为中心》以作家田村俊子的作品《断念》为例,在时代发展的背景下,考察了女性自我成长的艰难历程。女性在自我意识萌发、追求自由独立的同时,其精神世界的“传统性别角色意识”该如何定位?这是该篇论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困境与选择直至今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郑颖的《场域空间理论视域下牛岛春子的性别意识研究》介绍了作家牛岛春子的创作特点。牛岛春子是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移居中国东北的日本女性作家,她经常被评价为“不像女人”的人,这与她强烈的性别意识有关。她厌恶男性为女性所张贴的标签,意图在创作中摆脱世俗定义的性别界限,其创作也坚守着自己的理念。
卢欢和史军的《女性的“时代观察”与社会认知——论曾野绫子的〈远方的来客〉》以战后“第三批新人”作家曾野绫子的早期代表作《远方的来客》为例,展现了一名少女眼中处于战后美国占领期的日本的社会实态。其冷静透彻的“时代之眼”迥异于同时代的小岛信夫、安冈章太郎等作家,显示出作家独特的创作风格。
李笑和肖霞的《偶像崇拜与自我重构:论宇佐见凛小说〈单推、炎上〉》则以令和时代的“芥川奖”获奖作品《单推、炎上》为例,探讨了当下“年轻一代从迷茫、追寻到重建自我的成长历程”,认为文学应该反映现实并回应现实,从此意义上来看,小说极具现实意义。
近年来,日本女性文学创作成果不断,佳作频出,老一辈文学家依旧笔耕不辍,新生代作家也以崭新的风格在文坛发声。同时,以上野千鹤子为代表的学者所宣扬的女性主义的相关理论也越来越受到更多读者的关注。我们相信,今后的日本女性文学将会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