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丽娃
分清事实和想象之后,你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糟。这样,沟通顺畅,问题更好解决。
凡事都往坏处想,妻子有苦口难言
由于免疫系统的缘故,小芳自小身体不好,长期服药且无法根治。也因此,她一直不敢谈恋爱,生怕对方嫌弃自己。父母担心她一个人太孤独,也希望能有个人像他们一样好好照顾她,在小芳回老家过年时为她安排了一场相亲。
为了不让父母担心,小芳鼓起勇气去赴约,没想到,相亲对象竟然是自己高中时的暗恋对象阿飞。更让她惊喜的是,两个人相谈甚欢。小芳向阿飞坦承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表示可能会影响生育。对此,阿飞非但不介意,还安抚她说现在医学很发达,不用担心。小芳对阿飞好感倍增,两人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尽管因为工作不得不异地而居,她还是义无反顾地嫁给了阿飞。
然而结婚后,幸福并没有如约而至。因为一遇到事情,小芳总是忍不住往坏处想。就拿她给阿飞发微信来说吧,如果他没有马上回复,她就会开始胡思乱想:他是不是不爱我了,所以不想给我回消息?他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所以没办法给我回复?越想越担心,越担心越乱想,直到阿飞回复,小芳才能从担心中抽离出来。
其实,在等待阿飞回信息的过程中,小芳也想过打电话确认,但考虑到这么做可能会打扰阿飞工作,他就会生气;他生气的话,可能就会责怪她。如此一来,肯定会影响到夫妻感情,最终很可能导致离婚……又是一番胡思乱想。
而最让小芳觉得压力巨大的便是备孕这件事。她担心自己的病会遗传;担心如果孩子跟自己一样,阿飞会不要她;担心如果离婚,自己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带小孩,这样的日子可怎么过……
时常陷入担忧的小芳觉得很煎熬,打算跟阿飞好好谈一下。可还没开口,内心已经打得不可开交了:到底要不要说?不说吧,自己几乎要被压垮了;说吧,又担心会破坏夫妻感情……阿飞不知道小芳心里有这么多弯弯绕,只觉得两个人之间好像隔着些什么,亲密不起来。
分辨想象和事实,终结灾难式思考
在夫妻相处中,还有很多类似的大事小情,小芳常常忍不住想到最坏的结果。不难发现,小芳习惯于陷入灾难式的思考模式。这种思考模式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因为身体原因,父母对小芳极为保护,不管她有任何风吹草动,他们都必须及时并积极地应对,才能确保她的安全。这也让父母长期处于焦虑状态,难免絮絮叨叨地责怪小芳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有一次,小芳上学忘记带雨具,放学时下起了毛毛雨,她只能冒着小雨回家。见她被淋湿头发,妈妈立马告诫她:“你这孩子,这个季节上学为什么不带伞?你知不知道,淋了雨一定会感冒。感冒就要住院,不但身体受罪,还得多花钱。 为了你,爸爸比谁都努力,赚钱特别不容易。万一爸爸身体也垮了,这个家怎么办?而且住了院,你不能上学,学习就会落下。学习一旦落下,你就没机会上好初中……”
每次妈妈讲到这里,小芳就会接着说:“没上好初中,就没机会读好高中;没上好高中,就没机会上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就找不到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找不到好对象,你这一生就完了。”
忘记带伞的小事都能带来这么多灾难性思考,更何况其他事情?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芳形成了固化的认知,认为只有思虑周全、预期灾难,才能让自己有正确行动。结果,别说行动了,连沟通都费劲。
怎么辦?学会分辨想象和事实是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法。初次练习时,小芳可以准备两张A4大小的纸,一张写“想象”,一张写“事实”。然后一边整理自己的想法,一边进行辨别。
对于小芳来说,压力比较大的是要和老公讨论备孕的事情。以这件事为例来操作,想到“我和老公已经达成共识,要进入备孕阶段”时,小芳可以移动身体站在“事实”这张纸上;想到“我的免疫系统不健全”时,还是在“事实”这张纸上;想到“万一这个病会遗传,我就害了小孩”时,站在“想象”的纸上,因为这是一个未经证实的推测;“如果孩子也跟我一样有免疫系统疾病,那么,老公一定会很生我的气,都是因为我,小孩才会受这种罪”,这是“想象”;“如果孩子和我一样,老公会觉得我们是累赘,于是提出离婚,之后我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带小孩,日子会特别难熬”,这也是“想象”……
通过整理自己的想法,小芳分辨出了哪些是“想象”,哪些是“事实”,发现自己的大脑被太多“想象”所占据,尤其是想象老公会生气,导致自己不敢跨出沟通这一步。理清之后,小芳终于鼓起勇气,和阿飞认真讨论了有关生孩子的担忧。阿飞很中肯地提出建议:“这样听下来,你最担心的事情其实是遗传。我们一起找一家免疫系统方面的权威医院做个彻底检查,看看医生怎么说,是不是能让你更心安一些?”
听老公这么说,小芳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他没有生气,更没有提出离婚,而是给了她充满爱的支持与重视。其实,她也知道自己常常想太多,越想心情越糟,问题也没解决,反而还生出了新问题。
有了这次成功的沟通经验后,每次再发现灾难式的思考阻碍沟通的时候,小芳都会运用分辨“想象”和“事实”来终止这恼人的循环。如今,她不仅和老公沟通更顺畅了,还如愿怀上了健康宝宝,真是双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