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建明
浙江桐乡唱片收藏家寿小钧一直珍藏着一份特别的藏品,那就是其父寿国钧、其母陆凤生的农民协会会员证。它们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个农村基层组织的建立,有着不一般的意義。
这两本会员证为红色布面包装小本,封面印有繁体“浙江省农民协会会员证”字样,内页有“浙江省嘉兴专区农民协会委员会图记”印章,会员信息登记页有会员姓名、性别、年龄、成份、籍贯、住址、所属农会、职务等栏目。两人的入会年月均为1949年9月,发证年月分别为1953年1月与3月,并盖有发证机关“桐乡县农民协会委员会炉头区民建乡”印章。会员证还包括好会员标准、会员权利、会员义务、会员费收据等内容。
上世纪50年代寿国钧、陆凤生的农民协会会员证
回顾其背后的历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筹粮支前、剿匪、土地改革与社会重建的多重压力下,地方政权亟需建立一套能快速汲取资源、有效动员并整合乡村的组织体系。彼时乡村的党组织、党员和干部数量有限,旧的保甲组织又与新中国乡村社会整合的目标存在着内在冲突。因此,成立农民协会、重组基层组织、整合乡村秩序,是当时农村巩固新政权的头等大事。
据《桐乡县志》记载:1949年5月桐乡县解放后,县委以雇农、贫农为骨干,积极筹建县、区、乡、村四级的农民组织。同年6月,城关、屠甸、石湾、青镇、濮院5个区建立了区农民协会;8月,殳山乡、杨园乡、民厚乡、永新乡、报恩乡建立了首批乡农会;12月,全县16个乡(镇)202个村先后建立了乡村两农会。1950年3月,当地第一届农民代表大会召开,建立了县农民协会,以县委民运部部长兼任会长(1951年4月起改称主任),并设副主任1人、工作人员3人至5人。1950年5月,桐乡全县四级农民协会全部建立,全县4个区、27个乡、205个村会员数63530人。
可以说,新生的人民政权通过组建、发展与整顿农民协会,完成了乡村社会的组织更替,奠定了乡村社会整合的组织基础;同时,其凝聚了民众,实现了乡村社会的权势转换与精英替代,也建立了新旧交替之时有效沟通国家与乡村、农民的渠道。
作为“农村中改革土地制度的合法执行机关”,当时的农民协会是乡村组织体系中的核心组织,在巩固新政权、开展民主建政、投入经济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949年,百业待新。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县农会组织先是筹草借粮,支援前线;后贯彻党在农村的合理负担政策,实行减租,废除高利贷,使贫苦农民受益,以顺利完成交售爱国粮任务,又协助人民武装力量开展剿匪斗争。1950年,农民协会组织广大贫苦农民投入到翻天覆地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得土地,解放了生产力;同时又推动捐献飞机大炮,动员青年参军入伍,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
1949年下半年,刚刚解放的桐乡全县农民在区乡干部支持下,翻身做主人;1950年年初,在农村陆续建立农民协会的基础上,由村农会提名,会员大会通过及上级批准,村级行政委员会正式成立,行使村政权的职能,撤销保甲长制度。当时桐乡县(不含崇德县)撤销205个保、2874个甲,彻底摧毁了封建传统的组织基础。
自1953年开始,从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6年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会会员已都全部入社。上世纪60年代开始,桐乡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开河疏浚、平整土地,扩大耕地面积,使粮食、蚕桑生产获得大幅度增产。之后又在拓宽乌镇市河、运河弯道改直、开拓长山河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显示了组织起来的农民的巨大力量。
时代洪流中,像寿小钧父母这样的一辈人热情地投入到社会革新中。当时,民建乡农会就建在寿国钧所在的南王村,大家用“蚕选”的方式选出了第一位农会会长、第一届乡人民政府正副乡长。为了支持农民协会开展工作,寿国钧夫妇仅在1952年全年就交上了4000元的农会会员费。那时,夫妇二人已在京杭大运河桐乡段毛家渡渡口开了家中药店,一面接受社会主义改造,一面尽自己所有力量投入到为农民服务之中。据介绍,寿国钧除了为附近村庄的农民与大运河上来往的船工医病拿药,还为他们免费写信。后来,邮政部门索性在他的永寿堂国药店里办起了邮站,一些条件差的农民来寄信,寿国钧往往还要给他们垫上邮资。
1953年8月,随着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进展,村级农民协会消失作用;1956年1月,因撤区并乡,行政区划变动,区乡两级农会也相继撤销。历史使命虽然不长,但农民协会在当时规模之大、参与者之众、体系之完备、职能之广,以及对基层政权的过渡,都具有不凡的纪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