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顺文,苏子郡,宋福俊,史小宁,卡 伟
(甘肃省水产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30)
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境内海拔560~2 483 m,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域,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光照充足,被誉为“陇上江南”,县域境内有燕子河、梅子园河、岸门口河、大堡河、平洛河、窑坪河、黑漂河等多条河流。这些水域水质清澈,水温适中,适宜发展冷水性鲑鳟鱼养殖。近年来,在相关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康县鲑鳟鱼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当地农业特色产业之一。
康县所属各乡镇河流纵横,绝大部分有冷水资源分布,主要以山涧泉水溪流为主,其中冷水资源较为集中的乡镇有大堡镇、白杨乡、店子镇、三河坝镇、铜钱乡、两河镇、阳坝镇等。经测量,康县各处的山涧泉水溪流流量为0.1~0.5 m3/s,水温为8~24 ℃,溶解氧为5.5~8.0 mg/L,pH为7.55~8.24。同时,康县植被条件良好,河水清澈见底,优越的冷水资源条件为康县发展鲑鳟鱼养殖奠定了坚实基础。
多年来,甘肃省科技厅牵头帮扶康县经济发展,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省科技厅充分认识到康县冷水资源的重要作用,2018年组织省水产研究所与康县相关部门对接,指导康县发展鲑鳟鱼养殖。5年来,康县鲑鳟鱼产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已有大堡、白杨、岸门口、铜钱、阳坝、两河、店子等7个乡镇建设了鲑鳟鱼养殖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流水池塘养殖面积达到了4 837 m2,养殖品种有虹鳟、甘肃金鳟、美洲红点鲑(七彩鲑)、鲟鱼等,产品销往武都区、陕西省汉中市及四川省广元市等地。位于白杨镇竹园村的康县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康县最早进行鲑鳟鱼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省科技厅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确定的“冷水鱼孵化养殖科技示范基地”,以该合作社为依托,在康县推广示范鲑鳟鱼养殖技术,发展鲑鳟鱼产业,实现产业扶贫。在省科技厅和省水产研究所的共同帮助下,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康县鲑鳟鱼苗种培育基地和养殖技术示范基地。该合作社成立于2017年,总占地面积约0.23 hm2,建设流水池塘700 m2,建设鲑鳟鱼孵化育苗车间1座,每年可培育鲑鳟鱼苗种20多万尾,供应当地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周边地区,并为当地鲑鳟鱼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养殖技术服务示范。此外,康县三河坝镇茶渔饭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有水泥池塘670 m2,经简单改造完善可养殖鲑鳟鱼、鲟鱼等冷水性鱼类。
鲑鳟鱼具有较强的观赏性,适合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发展休闲观光渔业。康县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康县宏态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自身优势发展鲑鳟鱼养殖休闲观光和特色餐饮旅游,契合康县乡村旅游业发展要求,延长了鲑鳟鱼产业链,提高了产业综合效益。
一是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水池塘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为池塘没有设计为常见的河道式,大多为单个矩形,池塘深度都在2 m以上,水体交换慢,水流不畅;许多池塘进排水口建在池塘上半部,池塘底层水无法交换,底层污物无法排出,水质调控难度大;个别虽有底排水,但排水阀门口径小,水交换速度慢,交换成效不明显;许多地方水源非常充足但池塘引水管径小,引水量不足,影响了养殖效果;有的地方建设用地充足,但建设了圆形池塘,土地及水资源利用率低。
二是鲑鳟鱼苗种培育能力不足。目前康县仅有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具备培育鲑鳟鱼苗种的能力,但该合作社的苗种培育生产能力难以满足康县鲑鳟鱼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部分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外省购买鲑鳟鱼苗种,存在疾病传播的风险,不利于鲑鳟鱼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是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掌握不足。部分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之前没有接触过鲑鳟鱼养殖生产或只接受过鲑鳟鱼养殖技术的系统培训,缺乏鲑鳟鱼饲养管理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往往因养殖过程中管理不善而造成损失,挫伤了生产积极性。
四是部分养殖场管理机制不健全。有的鲑鳟鱼养殖场为村集体出资建设,村里没有将养殖场的经营管理对外承包,只是指定村上的某个人临时看管,未明确管理责任,导致养殖效果不理想,未实现预期目标。
五是鲑鳟鱼商品鱼销售形式单一。康县各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商品鱼多以活鱼形式销售,虽然销售价格高,但销售范围小、数量有限且运输难度大,没有开发初加工去内脏的礼品盒冰鲜包装销售及冷链销售渠道。
尽管康县鲑鳟鱼产业发展还处在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不大,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较大的发展潜力,发展前景广阔。一是对现有鲑鳟鱼养殖设施生产能力进行挖掘[1]。优先对现有设计建设不合理的养鳟池塘进行改造完善,重点增加水源引水量,改造进排水设施,生产能力可提高100%以上。
二是大鲵养殖企业可转型养殖鲑鳟鱼。据统计,康县有大鲵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30多家,目前大鲵产业疲软,效益不高,大多大鲵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都有转型发展的意愿[2]。这些大鲵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水源条件良好,将大鲵养殖池塘进行改造后即可养殖鲑鳟鱼,且已有部分大鲵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尝试进行鲑鳟鱼养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是康县鲑鳟鱼产业发展强大的后备力量。
三是现有冷水资源的开发应用。在康县城关镇、三河坝镇、碾坝镇、长坝镇、大堡镇、豆坝镇等地,有很多适合建设鲑鳟鱼养殖场的水源条件和土地资源,当地政府和群众亦有发展鲑鳟鱼养殖的意愿,对此要正确引导,科学规划指导开发利用。
顶层设计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在对全县冷水资源、土地资源、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等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康县鲑鳟鱼产业发展规划》,作为全县鲑鳟鱼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康县所有鲑鳟鱼产业项目投资立项及工程建设等,均需以规划为指导,避免各乡镇盲目上项目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实现全县鲑鳟鱼产业有序、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3]。
一是在白杨镇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扩建孵化设施和在铜钱镇双河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建孵化设施,扩大鲑鳟鱼苗种培育生产能力。以上改造配套工程完成后,鲑鳟鱼苗种年培育能力可达到50万尾。二是对大堡镇宏态欣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店子镇中坝虹鳟养殖合作社和三河坝镇茶渔饭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水源地、流水池塘、进排水设施等进行改造配套,提升现有养殖设施的生产能力。以上改造配套工程完成后,鲑鳟鱼养殖生产能力可提高100%以上。三是支持白杨镇江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配套建设鲑鳟鱼初加工车间,开发冷链销售新方式,拓展产品销售范围,带动周边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销售。
吸取以往鲑鳟鱼养殖场建设中的教训,做好新建养殖场的规划和工程建设,委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指导,组织人员到国家级甘肃临夏虹鳟鱼良种场及省内其他地方学习考察,实现养殖场设施建设标准化、规范化[4]。
开展调查研究,对有转型养殖鲑鳟鱼意愿的大鲵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池塘标准化改造、鲑鳟鱼苗种供应等方面予以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邀请科研院所进行技术服务,帮助大鲵养殖人员尽快完成转型[5]。
政府组织鲑鳟鱼养殖产业的乡镇领导、养殖企业(合作社)及有发展鲑鳟鱼养殖意愿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到临夏、永登、武山等地进行考察观摩,学习鲑鳟鱼养殖管理、休闲渔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同时,邀请省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专家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指导服务的形式,对现有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