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志超(广州华商学院)
关键字:环境规制;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增长;影响机制
绿色增长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以往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愈发被社会各界所关注。环境污染问题具有负外部性,单纯地依靠市场机制无法有效解决。环境规制可弥补市场失灵,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工具,但从长期来看还需要与技术创新协同。技术创新被认为是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有力手段和有效衔接者。因此,环境规制和技术创新被认为是推动绿色增长的两大重要因素。它们是如何作用的?本文就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论述。
根据偏向性不同,技术创新可分为绿色技术创新、中性技术创新和污染性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通过提高环境资源要素的边际生产率或使用其他要素替代等方式,使环境资源投入比例下降、污染物排放减少,从而促进绿色增长,而污染性技术创新的作用恰好相反。中性技术创新可通过产出不变投入减少或投入不变产出增加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节约环境资源的使用,进而有利于缓解污染问题。因此,绿色偏向的技术进步越快,对环境资源越友好。绿色技术创新的特点表现为:在生产经营目标上,除了考虑经济效益外,还考虑环境、社会效益;在成本考虑上,会将环境要素纳入生产成本;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兼顾符合环境政策和创新政策;在效益要求上,既要提高自身发展水平,又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外部性上,既具有技术创新溢出的正外部性,还可减少环境污染的负外部性。
主流学派关于环境规制影响技术创新的学说有:新古典经济学静态角度下的“抑制说”和波特假说动态角度下的“促进说”。“抑制说”认为在完全理性假设下,环境规制的实施会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利润降低,进而创新积极性降低。不管是沿用现有技术后治理污染,还是通过技术创新升级产品减少污染,遵守环境规制均会导致生产成本增加,即“遵守成本”效应。“促进说”认为合适的环境规制会使企业更偏向技术进步,同时技术进步又反作用于产品升级,使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和更高的盈利水平,进而补偿掉部分或者全部新增的成本,从而实现“创新补偿”效应。以上所说的技术创新,符合绿色技术创新的特点,故认为是绿色技术创新。两种效应与环境规制强度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一般来说,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环境成本低于创新成本,企业会通过缴纳环境保护税或末端治理的方式来应对规制,但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攀升,环境成本也日益增加,企业为长久发展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会存在一个环境规制强度的临界值,在临界值以下负向的“遵守成本”效应占主导,反之则正向的“创新补偿”效应占主导。
深入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发现:正向影响还包括获得先动优势,负向影响主要包括形成挤出效应、惯性阻力、增加技术创新风险。环境规制使企业获得绿色技术创新的先动优势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形成差异化产品优势,随着环保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具有先动优势的企业可凭借产品差异化迅速占领绿色市场份额,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二是获得减税补贴等政策优势,政府会给先动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如补贴、减税等解决创新资金不足的问题,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的挤出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研发资金挤出,企业需要购买治污设备、改变生产工艺、学习使用新设备等来应对环境规制,挤占了用于研发投入的资金;二是收益挤出,环境保护税等会增加生产成本,减少产出,进而影响收益;三是投资资本挤出,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使部分企业产业迁出,进而使本地投资相应减少。企业的惯性阻力是指资源能源重叠使用程度。产品绿色创新需改变生产方式及所使用的资源,因此存在很大的惯性阻力。另外,环境政策的不确定性会增加技术创新的风险。
绿色增长是2005年提出的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新说法,它强调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已有文献关于绿色增长的内涵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发展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绿色增长是保证环境友好的经济增长,它既要求自然资源有效利用,又要求有效控制环境污染,即要求节能减排。二是福利经济学的观点认为,绿色增长是在提升经济质量和社会福祉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绿色增长是为了提升人类社会福祉。[1]基于此本文认为,绿色增长是一种追求经济增长、环境友好和社会福祉提升的可持续发展方式,它强调在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应关注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社会福祉,如改善收入不平等,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提升就业、教育和医疗水平等。
从微观角度来看,环境规制通过调节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来影响绿色增长。
首先,从企业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面对环境规制,不同实力、规模企业的应对策略主要分三类:退出、创新、遵守。对于资金不足、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或高能耗高污染的行业来说,由于环境规制挤出效应的存在,如果无力承受遵守环境规制的成本或遵守环境规制后无法盈利,这些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或转移到环境规制相对宽松的地区,即退出策略。对于没有被本地环境规制淘汰的企业:一类是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这类企业会增加绿色技术创新研发投资,通过革新清洁技术、改进生产方式以达到环境标准,绿色技术创新一旦成功,技术创新又作用于产品升级,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获得的利润会补偿掉绿色技术创新的部分或全部成本,即创新策略。另一类企业资金实力不够雄厚,且技术创新风险承受能力较弱,对绿色技术创新态度保守,会通过购买治污设备、优化工艺流程等方式来应对规制,等待有实力的企业研发出绿色技术后以低成本模仿,即遵守策略。这三种策略与环境规制强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一般来说,环境规制强度较低时,环境治理成本也较低,企业往往会选择遵守策略,但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不断增加,部分企业因无力承受会选择退出策略,还有一部分企业为长期发展会选择创新策略。退出策略下,企业停产或转移他地均会导致本地产出减少,对环境友好但不利于经济增长。创新策略和遵守策略下,企业的产出对环境友好,均会促进绿色增长,但前者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更持久。
其次,从个人消费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环境规制通过调整消费偏好和储蓄水平来影响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进而影响绿色增长。[2]环境规制实施以后,一方面个人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进而激励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消费者会因不满足于当前环境质量而减少部分当期消费,增加对绿色产业的投资,进而助推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增长。因此,环境规制所引起的绿色消费、投资的增加会引发产业结构绿色升级,进而促进绿色增长。
从中观角度来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产业结构、产业聚集等来影响绿色增长。环境规制不仅会淘汰一些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三高一低”企业,也会使边际治污成本较高的行业规模不断缩小,还会因更高的环境要求阻碍污染密集型企业进入。在优胜劣汰机制的作用下,较严格的环境规制会逐步淘汰污染密集型的落后、过剩产能,倒逼企业绿色技术革新,同时环境规制也会通过各种补贴激励绿色技术进步,激励清洁产业发展,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增长。为缓解治污成本上涨的压力,同类型的企业会聚集在一起,通过共用治污减排设备、共享治污减排技术与人才等方式,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实现产业聚集的外部经济效益和绿色增长。需要注意的是,较严格的环境规制会增加潜在进入企业的环境成本和技术要求,形成进入壁垒,进而减少市场竞争,增加垄断,因而可能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绿色增长。
从宏观角度来看,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互动策略和环境规制引起的产业转移会影响绿色增长。“标尺竞争”策略和“差异化竞争”策略是政府间环境规制的两类主要策略。前者又细分为“逐顶竞争”和“逐底竞争”,通俗说即“他强我强”和“他弱我弱”。为改善本地环境,促进长期发展,政府之间竞相提高环境标准和强度,短期内可能不利于经济增长,但长期来看,严格的环境规制会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绿色增长质量。反之,仅考虑经济增长,政府之间竞相降低环境标准和强度,短期内能提升本地经济增长,长期来看不利于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增长。由此可见,采用“他强我强”策略虽然会产生经济增长的“阵痛”,但长期会促进整体绿色增长。反之,短期内经济增长,但不可持续。后者可分为“他强我弱”或“他弱我强”。临地采用严格的环境规制,会淘汰无法创新的污染密集型企业,吸引并鼓励资本密集型企业发展清洁技术,长期有利于绿色增长。本地采用宽松的环境规制,会吸收部分周边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迁入,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不利于绿色增长。采用这种“他强我弱”策略会出现产业转移,即本地吸收临地污染密集型产业,临地吸引资本密集型的清洁产业,短期内能实现临地环境目标和本地经济目标的双赢。但为实现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政府间会存在“搭便车”行为,表现为竞相降低环境标准,最终形成“逐底竞争”。因此,“逐顶竞争”有利于绿色增长,“逐底竞争”不利于绿色增长,“差异化竞争”会引起产业迁移,实现双赢,但容易形成“逐底竞争”。
除了经济增长和环境可持续,绿色增长的内涵还涉及社会福祉,福利经济学认为增长的目的是提高社会福祉。本文从居民健康和就业角度分析环境规制对社会福祉的影响。
从居民健康角度分析来看,环境规制影响社会福祉的路径:一是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居民健康来影响个人主观、客观社会福祉。健康状况与环境质量呈正向关系,环境质量又取决于环境规制的效果,一般来说环境规制的实施有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状况。健康具有双重性质,既能提高消费效用、增强幸福感,又能增加可支配工作时间、提高个人收入,前者提升主观社会福祉,后者提升客观社会福祉。二是环境规制会影响居民健康支出进而影响个人消费、储蓄等社会福祉。[3]个人健康支出和消费支出之间呈负向关系,当预计未来环境质量变好时,个人会减少当期消费支出以增加未来健康支出,尤其是劳动收入高的群体,会更倾向于增加储蓄以应对老年健康支出。
从就业角度分析来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劳动力需求、供给来影响社会福祉。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需求的途径:一是环境规制直接或间接影响劳动力需求。一方面,环境规制所引起的成本增加和价格上涨会影响生产规模,进而负向影响劳动力需求,同时资源型要素价格受环境规制影响会上升,使劳动力要素价格相对下降,进而正向影响劳动力需求;另一方面,环境规制会通过技术创新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价格优势,进而正向影响生产规模和劳动力需求,同时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高可能会减少劳动力要素的投入比例,进而负向影响劳动力需求。二是环境规制通过调整生产技术、需求结构、企业区位和产业结构来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环境规制促使企业使用先进技术,使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相对增加,进而改变劳动力需求结构;环境规制会增加消费者的绿色偏好,使绿色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增加相应劳动力需求;环境规制会导致污染密集型产业转移,劳动力需求也跟着转移,从而使劳动力需求结构改变;环境规制会鼓励新兴产业发展,促使高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另外,环境规制还会通过影响健康状况间接影响劳动力供给。如前文所说,健康状况会影响可支配工作时间,进而影响劳动力实际供给情况。环境状况良好对劳动者身体健康有利,从而增加劳动时间及提高劳动的实际供给水平,进而表现为劳动力要素相对价格下降。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会倾向于增加劳动力投入,进而会促进就业。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绿色增长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和生态文明目标的重要路径。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环境规制、技术创新与绿色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第一,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受负向的“遵守成本”效应和正向的“创新补偿”效应的共同作用,当环境规制强度低于某一临界值时前者占主导,反之后者占主导,进一步分析发现,还存在获得绿色技术创新先动优势的正向影响,以及形成挤出效应、惯性阻力、增加技术创新风险等负向影响。第二,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增长的微观角度,企业面对环境规制会根据自身实力选择退出、遵守或创新策略,后两种策略直接或间接促进绿色增长,且创新策略的影响作用更持久,同时环境规制可增加个人绿色消费倾向和储蓄意愿,从而通过调整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促进绿色增长。第三,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增长的中观角度,淘汰和补贴机制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以及为共享治污设备、技术和人才所产生的产业聚集,均会促进绿色增长,但进入壁垒可能会限制产业发展,阻碍绿色增长。第四,环境规制影响绿色增长的宏观角度,“逐顶竞争”会出现“阵痛”,但促进绿色增长,“差异化竞争”引起的产业迁移会实现双赢,但由于“搭便车”行为的存在,可能会演变成“逐底竞争”,不利于绿色增长。第五,环境规制对社会福祉的影响,一是通过影响居民健康状况、健康支出分别影响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二是通过影响就业水平和就业结构改变劳动力需求,通过影响健康状况改变劳动力供给,进而影响就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