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赛训融合”教育模式探索与实践*

2023-05-11 11:16陈卫东陈艳丽
广州化工 2023年14期
关键词:实训技能能力

陈卫东,陈艳丽

(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甘肃 金昌 737100)

创新创业教育是根据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为目的,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为内容的关注人的发展和人生规划的教育;也是结合专业教育,通过传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步入社会,实现自主创业和自我发展的教育。高职院校鼓励和扶持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等综合性的创业素质。高校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时,以创业理论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校企、校地、校校联合帮助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掌握创业知识,激发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意识[1-3]。

本文以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人才培养模式反复摸索,总结出一套“教赛训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育模式。本模式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突出“创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凸显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能够推动就业,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各个院校都很重视,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开展双创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双创教育与双创实践在现阶段面临较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辅导:课程教育

①组织不清,管理混乱,从抢着做到都不做;

②师资缺乏,纸上谈兵,生搬硬套的创新、创业理论;

③总体基于创新创业通识教育阶段,缺乏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方案;

④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

⑤创新创业教学与专业、产业结合不紧密;

⑥缺乏适合本校使用的,与专业紧密结合的高质量创业教材。

(2)模拟:创新创业实践

①众创空间、孵化器等实践载体数量虽有增长,然而水平参差不齐,发展模式雷同,未能体现核心优势,为可持续发展留下隐患;

②与区域发展、产业链条结合不够紧密;

③实践环境落后,与最前沿的技术相隔较远,难以产生符合当下需求的落地项目;

④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实践载体利用率偏低;

⑤配套工具单一,多单纯采用沙盘、经营模拟实训等传统形式,只有简单的流程模拟,缺乏与现实的链接,很难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⑥配套活动不足,专业性、创新性不强,对学生吸引力不够;

⑦缺乏健全的双创教育实践模式,双创实践管理人才及其他资源严重不足;

(3)创业赛事

“互联网+”、“挑战杯”及其他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影响深远,教育部门参与性很强,加强了学科之间的交流,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但目前仍存在以下问题:

①急于应赛,缺乏创新,比赛成绩不突出;

②缺乏由创意到实践再到落地一整套的项目培育机制和体系;

③项目来源单一,难以产生与专业、产业深度结合,拥有技术壁垒与市场价值的创业项目;

④项目止步于大赛,未能完全将大赛成果引导至实际创业中;

⑤参赛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心理素质不强,且大多数缺乏正确引导,不能真正发挥其优势;

(4)实践:创业孵化

创业孵化器或校企合作多为项目合作或学生培训方式进行,但校企业合作大部分是短期、不规范的,合作成效参差不齐。

虽然校企合作倍受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已成为评价院校双创成果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至今没有完备的体制保障,缺乏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学校适应企业需求的能力不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没有形成。

(5)创业师资

①创新创业一线授课师资匮乏,且授课方式方法单一,仍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授课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经验,创业课程开设的实际效果较差,未能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激发学生创业意识,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

②由于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经验,并且没有受到创新创业专业系统的培训,导致教师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能力偏弱,对于学生创业项目实际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给予有效帮助,同时在国家级的创新创业赛事中也未能发挥其创业引领者的作用。在整个创新创业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③创业载体从业人员管理能力亟待提升,创业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等作为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重要载体,如何实现其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与运营,对于创业项目的孵化培育,双创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5]。

本文提出了“教赛训融合”教育模式体系,本体系是将三大平台、三个体系、三项融合等融入到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达到将教学科研、技能训练、学生比赛服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达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业知识结构、创业能力等综合性的创业素质。

1 三大平台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众创空间;技能训练平台-实训中心;科研创新平台-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工程中心。

1.1 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众创空间,重构人才培养“新”方案

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构建了创新创业“辅导-模拟-实践”体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及实践课程。举办创业设计竞赛,包括“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各类创业竞赛,结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以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载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制定一套大学生众创空间评价和课外创新学分制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队伍当中。

1.2 依托技能训练平台-实训中心,探索技能训练的“新”模式

改革课程体系,构建技能提升体系,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按照一体化设置,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自主研究创新的能力,让学生进入实训中心,利用实训设备加工、改进设计新产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所有需要的各种素质要求、理论知识和技能需求进行合理设计,使这些能力贯穿于各类实训环节,让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感受创业体验,又能在技能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技能素质。

1.3 依托科研创新平台-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专兼结合的“新”团队

开放教师的名师工作室、工程中心,让学生加入团队,参与到科研项目当中,利用名师工作室、工程中心的科研设备,培养学生的学术和技术科研能力。如:引进真实生产、加工项目,在项目实践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让大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实践,达到锻炼学生的实践、设计和创意的能力;另外在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可以形成“师带徒”模式,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最后,可以指导学生组成团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比赛,通过比赛打磨项目[6-8]。

2 三个体系

构建创新创业“辅导-模拟-实践”体系;构建“教赛训”技能提升体系;构建课外创新学分制体系。

2.1 创新创业“辅导-模拟-实践”体系

制订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训练和创业实战教学大纲,通过教学大纲的形成及实施,使学生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

创新创业比赛利于迅速提高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竞赛本身就是发现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比赛过程中发现项目、撰写计划书和完善产品、现场展示等环节都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2.2 “教赛训”技能提升体系

提出了创新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是“创新、技能实验平台+创业公司模拟岗位”。以化工系为例:可以建设创新、技能实验平台,创新、技能实验平台包括化学基础操作实验、化工小产品制作实验、化学分析实验、化工仿真实训、化工仪器实训、安全与环保实训,把基本素质教育融入其中。甚至可以以各系为单位,组建创业公司,创业公司模拟岗位是指学生可在联合创办的公司里,实际技能操作和培训。通过模拟训练和各种比赛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和训练学生技能的目的。

2.3 构建课外创新学分制体系

将创业教育融入素质教育之中、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注重大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即高校的培养目标不应该是知识的继承者,而应该是知识和财富的创造者,是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平台培养出来的复合型实践人才。规定学生从事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活动均计学分,社会实践、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等作为必修环节,与学位挂钩,与奖学金评定、推优挂钩[9]。

3 三项融合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创新创业教育与名师工作室相融合;创新创业与技能训练相融合。

3.1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

(1)制订课程系统化方案,全程渗透,全面覆盖。制订创新创业基础教育教学大纲。结合中国当下的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设计出一套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教学体系。设计商务谈判技巧、商务礼仪、营销、品牌管理、创业方案设计、创新思维训练、科学研究方法等技能型的课程,还有案例分析、模拟演练、基地见习等实践活动也要在体系内规划。这就从制度上保证了创业教育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2)制订符合高职高专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通过举办沙龙、训练营、培训、大赛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和圈子的建立,促进创业者之间的互帮互助、相互启发、资源共享,达到协同进步的目的,通过“聚合”产生“聚变”的效应。

(3)坚持教育与人才培养方向。以创新为理念,科学为基础,工程为背景、技术为核心,即“创新技术应用型教育”的定位必须贯穿始终的定位原则,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得到了全面深入具体的体现,确保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方向。

3.2 实施创新创业教育与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相融合

(1)树立新时代创新理念。如:围绕解决化学专业开设什么实验、怎么开设实验课程、通过实验培养什么人才、怎样培养人才四个重大基本问题展开。化学实验课程必须树立现代开放的理念,放眼国际高职教育,改革精英教育下的传统教育观,以现代理念指导教育类型定位和人才培养工作,培养创新型和技术性人才。

(2)依托名师工作室创建若干俱乐部性质的创新创业团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探索创新创业道路,初步形成创新创业方向。

3.3 实施创新创业与技能训练相融合

(1)制订创业实践支撑平台实践教学大纲。发挥创业实践基地建设、社会实践活动、职业规划大赛与创业创新大赛、技能大赛、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的作用,开发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使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与创新创业能力,并使更多的大学毕业生能够从职位的谋求者变成岗位的创造者。

(2)确定创新型和技能型教育思想。要坚定不移地确立创新型和应用型办学定位,培养“将理论转化为技术、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创新产品”的工程技术创新应用型人才,以区别研究型大学的学术型教育,老本科应用型大学的工程型教育,高职的技能型教育。

(3)利用实验室资源,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等资源,与中小型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人才培养关系,并合作开发了产品。锻炼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缩短从课堂到岗位的时间[10-12]。

比如:精细化学品专业的学生在众创空间听创新创业讲座时,突然自己也想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就想到了在实训中心做过的化学实验-手工皂项目,他就主动联系科研创新平台老师,希望老师能够对他的手工皂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指点和指导。这就实现了三个平台的融合,众创空间激发了精细化学品专业这位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实训中心让他熟悉了制造手工皂的具体流程,而科研创新平台则赋予了手工皂项目的科技含量。

学生通过手工皂的项目,在众创空间学习创业知识,组建创业团队,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撰写计划书和完善产品,通过比赛提高了自己的创业实践能力。通过模拟训练和各种比赛达到提高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训练技能。通过创业实践、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注册营业执照还可以获得课外创新学分。

在这个过程中,既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又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名师工作室相融合,还实现了创新创业与技能训练相融合的目的。

4 结 语

“教赛训融合”教育模式是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的方法,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在教学过程与人才培养中缺一不可,也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专业理论教学、创新创业比赛、技能实训对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能力素养的要求,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与相融性,这也为高职院校专业一体化教学提供了基础条件。

猜你喜欢
实训技能能力
高级技能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