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最大法宝 全面推进强国建设
——“‘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3-05-11 10:28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基本原理强国中华

王 萍

(南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2023年7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和南华大学联合主办的“‘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在南华大学红湘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社会科学院、高校、研究所等40个单位的60余位社科理论界专家学者齐聚一堂,深入交流思想、碰撞观念,就如何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两个结合”,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供新视角、拓展新思维、开辟新境界。本次会议共收到70余篇论文,精选其中34篇编成《“‘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共有17位专家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作主旨发言①。本文将从“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生成逻辑、历史经验与创新成就、“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路径等四个维度对本次会议的丰硕成果作如下综述②。

一 “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提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通览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这是党首次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把“两个结合”写入“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2]章节,强调指出:“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2]这进一步宣示了“两个结合”的深远意义。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习近平还把“第二个结合”上升到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高度。立足现实坐标对党的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党的发展进路进行勘探,我们不难发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自然发展过程与应然发展走向。“两个结合”,无疑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主任)钟君在开幕式致辞中讲到,中国共产党建党102年来,获得成功的密码就是“两个结合”。湖南省社科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研究员刘建武作主旨发言,从两个方面论述“两个结合”的重要意义。一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不了的诸多历史难题;二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路径与趋势;他还讲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结合的过程中没有大小新旧轻重主次之分,不是一方吃掉一方,也不是简单的两两相加合二为一,重在二者的结合,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持真理不忘本来,推陈出新古为今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贺新元谈到对“‘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三点认识:一是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提出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有相对独立性和一定的稳定性。二是新时代为什么又要提思想解放?国内国际深刻的形势变化要求我们进行第三次思想解放。三是为什么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的着力点放在“两个结合”上?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造性、统一性、包容性及和平性。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站在世界高度、人类高度寻找人类文明新形态最根本的源头活水。再次,自古以来中华文明就以开放包容而闻名于世,在同其他文明的交流碰撞中不断焕发强劲的生命活力。最后,我们党深刻把握住了中华文明发展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主任欧阳雪梅认为,2023年6月2日,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两个结合”尤其是“第二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明确解答了关于“第二个结合”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侧面反映了新时代我们党推进我国文化由自觉到自信再到自强的逻辑进路,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行动纲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罗文东深入阐释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本质要求和必由之路。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独特的发展道路和本质属性,“两个结合”是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

二 “两个结合”的历史经验与创新成就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所实现的全新理论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耦合发展。与此同时,在实现这种耦合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赓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的认知,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其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逐步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需要,进而成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成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需要,成为当代治国理政的需要[3]。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文化史研究室副主任刘仓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中华文化底蕴探析”的主旨发言中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社会主义文明和中华文明融合创造的中国图景。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脉和母体,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的创新和升华,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人类文明新形态不是对古代中华文明的简单延续,不是对苏联社会主义文明的照搬,不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复制,而是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历史、中国实践、中国文化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所进行的伟大创造。

《求是》杂志编审李孝纯在文章《从“两个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文化的论述》中,结合新时代中医药文化发展历史与现实基础,认真梳理习近平对中医药文化的系列论述,阐明了在这些重要论述指导下,我国中医药事业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在推进传承与发展、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服务人民健康、抗击新冠疫情、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等方面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

《经济日报》编委孙世芳围绕“全面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的认识”作主旨发言。他强调,“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理论起点。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张富文探析了中国共产党人民文艺观百年发展史,总结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人民文艺发展所取得的弥足珍贵的十个方面的基本经验,对于促进新时代中国文艺蓬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南华大学档案馆馆长张红艳教授研究并阐释习近平有关家庭伦理重要论述的伦理特质向度、伦理关系向度、伦理追求向度三大伦理向度。她认为习近平有关家庭伦理重要论述是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家庭伦理思想和中华优秀传统家庭伦理文化的理论结晶。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章舜粤从礼仪制度角度出发,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发挥礼仪制度的教化作用,不断守正创新,推进礼仪建筑与空间建设,推动新时代礼仪制度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

衡阳师范学院熊辛格博士从历史逻辑的视角出发,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是对我们党百余年来历史经验的总结概括,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耦合的重要结晶,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三 “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

全面准确理解“两个结合”的生成逻辑,有助于更好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4],更加自觉地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此外,这也有助于推动新时代我们党更好地开展“两个结合”,促进“两个结合”发挥更大效能,助推“两个结合”取得更大的理论成果与话语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冯颜利作题为“从‘三大法宝’到‘最大法宝’——学习习近平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主旨发言。他详细论述了“两个结合”之所以是“最大法宝”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黄秋生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是卡夫丁峡谷理论的继承性发展,“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吸取资本主义制度所取得的一切肯定成果”。中国共产党人引领中国人民通过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所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证明了马克思当年提出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有可实践操作空间,是可以成功实现的。

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马雷教授作题为“从问题哲学视角看‘两个结合’”的主旨发言,认为“两个结合”的提出非常有新意,是结合中国具体实际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保护带,目的是来解决新的问题。

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黄梓根教授从中国文化是最大的中国实际、价值逻辑、实践逻辑阐述结合何以必然。他还讲到,习近平早在2020年9月17日考察岳麓书院时就谈到“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把它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牛冠恒梳理党的百年历史,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的必然选择、当代治国理政的必然选择三维向度论述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当代中国的必然选择。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大伟认为“两个结合”生发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孕育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与天下大同的价值追求,观照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际遇。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茂华教授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价值与径路。

四 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路径

只有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才能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前进,更好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贵州社会科学》编辑、副研究员翟宇在主持分组讨论时强调,在这个学术专家云集的研讨会上讨论“两个结合”的意义“没有意义”,讨论如何推进“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更有意义。

安徽省社科院当代史研究所所长邢军认为发展数字创意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发展目标,也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路径。他以安徽省为例,提出加强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层级、推进城乡一体提高城市能级、优化生态环境提高主体品级、扩大对外开放提高市场等级、深化多元融合提高产业量级的对策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宋学勤认为要加强“两个结合”与中共党史党建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建设是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过程,需要时间沉淀与观念更新,需要经历从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认识提升。中共党史党建学作为新兴的一级学科,在知识储备和理论资源上短期内还无法同其他成熟的哲学社会科学相比,任务非常艰巨。

中国民协非遗专委会副主任严敬群认为,“第二个结合”深刻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规律的理论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以及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繁荣文化事业、增进世界文明交流、增强文化自信自强、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构建非遗国民教育体系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储著武在《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指导地位的三重逻辑》一文中指出,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要做到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两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要培养出一支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要构建起具有强大思想引领力、理论解释力和学术竞争力的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科技政策与评估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周勇号召要弘扬香山“再出发”精神,前途命运“再出发”,发展愿景“再出发”,经济建设“再出发”,科技创新“再出发”。

总的来说,本次学术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基于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价值意义、实践导向等维度对“两个结合”进行深入剖析,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医文化、礼仪文化、伦理文化、强军文化、湖湘文化、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等相关论题对推进“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建言献策,产出了丰硕的理论成果。这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及其产出的成果将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发展”、赓续谱写人类文明新形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启智增慧。

注释:

①由于字数限制,本文未将所有报告论文的研究内容列示在文中,如有需要,请参阅本次会议《“‘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②本文所列全部文献来自于各位专家主旨发言报告,小组讨论发言和《“‘两个结合’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猜你喜欢
基本原理强国中华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发展经济学基本原理
人脸识别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强国有我
秦晋争霸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