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模式的构建

2023-05-11 06:19○卞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2期
关键词:学段素养思维

○卞 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1]。创新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创新素养培育是人才培养中具有内核性的关键要素。创新素养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立足不同类型、不同学段教育的特点,整体谋划、分类设计、一体推进[2],探索构建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创新素养提升面临的困境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首先是教学方式的单一化。目前的教学方式多侧重于传授基础知识而忽略了实践、思辨等创新要素的培养。这就使得学生往往难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且无法自主发现问题。其次是授课内容的狭窄性。传统的学科教育通常只注重单一领域的知识传授,而忽略了不同学科间的联系和交叉。这就导致学生难以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想到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最后是缺乏个性化指导。教师通常没有受过足够的培训来教授创新思维技能,他们一般是通过标准化的课程来传授知识,以确保所有学生获得相同的教育信息。然而对于那些想要探索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学生来说,就无法从教师那里学到积极的创新经验和技能。

(二)实践机会的缺乏限制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首先是学生缺少探索新领域的机会。学校多注重学科教学,致使学生没有机会去接触新的领域或者方法,无法从更广泛的角度了解并积累新知识、新经验,从而限制了创新人格的形成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其次是学校缺乏对实践活动的指导。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需要专业的指导,如果在活动中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就可能导致过程中出现错误,阻碍学习和提升创新素养的进程。最后是创意的产生和实现往往需要多人合作。在缺少实践机会的情况下,很难找到具有相关技能和兴趣的合适合作者,从而阻碍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教育评价机制限制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

当前的教育评价机制多注重考试成绩,单一追求“升学率”“学习成绩优秀率”,而考试评价主要以知识的掌握为主,多为固定统一答案,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等方面的评价较少。为了取得好成绩,学生不得不追求“正确”的答案,而不是尝试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将会抑制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创新实践活动对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现实意义

创新实践活动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主题或任务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实践等方式,发挥个人思维和创造力,实现对问题的解决或产品的开发。创新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是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对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实践的开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创新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探究、研究、解决问题等实际操作中进行创造性思考和实践,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多项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已有知识、技能和经验,并结合课外阅读、参观考察、专家交流等方式获取新的启示和认知,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水平。与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相比,学生可以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创新思路并主动尝试解决问题,从而增加对知识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创新实践活动,他们得到了锻炼自主思考、尝试和实践的机会,掌握了设计产品或方案的方法和技能,也提高了问题解决的正确率和效益。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开拓了思路,挑战了自我,激发了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这将对他们未来的职业和生活产生长期的积极影响。因此,可以说,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能够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和基础理论的素养,那么这将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大的成功机会。

(二)创新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多数实践活动中,通常需要多个学生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这需要学生们充分沟通、协作和相互配合。通过这种合作,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学会倾听并尊重他人的意见,培养自己的领导与组织能力,最终形成一支能够有效协作的团队。首先,创新实践活动强调团队协作和合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需要共同探索问题、思考解决方案并共同决策。这需要学生们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相互协作,达成共识。其次,创新实践活动往往会模拟真实世界中的复杂问题。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无法一人独挡,需要整个团队协作配合来完成任务。在实践中,学生不仅需要表现出个人能力,而且要学会与他人协调,在合适的时间和场合提出自己的意见。最后,通过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还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除了理解每个人的角色和职责以外,每个团队成员还必须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听取他人的建议,并保持对手头任务的紧张度和入戏程度。

(三)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人才市场对具备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通过参加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进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三、创新实践活动开发

这里的“创新实践活动”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全学段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激发全学段学生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助力中小学生课内知识学习。同时,活动中大学生朋辈榜样作用的发挥,也有利于中小学生创新情感与态度、创新动机与意志的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发是这一模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要明确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随后根据不同需求设计一系列便于开展的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方案,并具体实施;最后根据活动开展效果,进一步修订完善活动方案。

(一)明确创新素养的构成要素

2021 年,山东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创新素养培育要着力于创新人格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发展,创新实践的开展。创新人格是创新的动力系统,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情感与态度、创新动机与意志以及创新信念、使命和价值取向等;创新思维是创新的智慧系统,包括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创新实践是将创新的想法付诸实施的过程,体现的是创新能力和知行合一精神[2]。

(二)明确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

学生创新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针对“小学、中学、大学”三个学段各自特点,明确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整体来看,创新素养的三个构成要素可以分别对应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有提升的核心任务。其中创新人格对应的是小学学段,在这一学段应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创新情感与态度、创新动机与意志以及创新信念、使命和价值取向等,注重养成学生广泛学习的兴趣和注重探究的意识;创新思维对应的为中学段,这两个学段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辩证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3],加强创新技能训练,初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逐步完善创新人格;创新实践则是对应大学学段,这个学段注重培养开拓创新的精神、自主创新的能力、坚韧不拔的毅力。

(三)创新实践活动方案制定及实施

根据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不同需求,设计不同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方案。例如,在小学阶段可以结合课内课程需要由大学生制作科普视频和演示教具,并向小学生演示讲解;可以成立科普实验室、手工制作工作坊,由大学生带领小学生开展实验操作、手工制作。这就首先需要梳理小学阶段校本课程或日常生活中能引起学生普遍兴趣,但又需要工具或长时间观察才能发现的现象或知识点。再根据不同知识点的展示需要确定最终的活动方案,并以大学生为主体来具体实施活动方案。例如,见到雨后的彩虹,小学生们都会非常兴奋,而且小学课本中也有对彩虹的介绍。教师可以指导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制作一个展示彩虹形成的动画,制作成一个科普视频,并现场向学生们讲解,启发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等现象的思考。通过这个活动不仅能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学习,通过朋辈影响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创新意识,同时可以锻炼大学生对相关软件的应用,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又如,在中学阶段可以利用学生已学知识,结合现实生活实际,由大学生带领中学生开展一系列科创比赛、项目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例如,中学生已熟悉垂直方向电梯的工作原理,但目前在一些领域需要一种可水平和垂直两方向运行的电梯,可由大学生带领中学生开展相关项目研究。

(四)活动效果反馈及活动方案完善

活动效果反馈是衡量活动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通过这一过程可以总结出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活动效果反馈中,可以分为参与者和指导者两部分进行,对于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不同群体的参与者,分别通过问卷调查或座谈等不同形式,了解他们对活动的参与动机、体验感受、收获和建议等方面的反馈;各层次学校的教师作为指导者,了解他们对活动策划、实施、活动效果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活动反馈结果,进一步完善活动方案,包括活动内容、流程、人员配备、参与者招募等各个方面。

四、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模式构建

基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模式,是以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为手段,以全学段学生共同参与为依托,以达到全体学生创新素养提升为目的,为确保实施效果,要建立一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跨学段开展机制、建立一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发指导团队、编制一本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指导手册[4]。

(一)建立一种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跨学段开展保障机制

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为手段的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模式,打破了以往多是通过本学段学校内部资源,以本校教师为主体来进行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各学段师资力量不足、实践机会短缺的问题。但跨学段、校际间活动的开展,就需要有沟通协调机制,保障活动的正常开展。一种模式可以以大中小学其中一个学校为主体,由他发起这个活动。例如,可以是大学里的科技创新类社团代表学校发起这个活动,主动联系对接中小学,共同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确保合作的长期有效,使活动的开展制度化、常态化,以确保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和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成效。最好的模式还是争取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由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组织协调作用,选取辖区内的大中小学组成活动小组,明确各学段学校的职责和任务分工,对活动开展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考核,并给予奖励支持,这样更能提高各个学校参与积极性,提升实践活动开展的效果和学生创新素养得到加强的成效。

(二)建立一支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发指导团队

这种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模式是以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来实现的,所以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发至关重要。这个活动既要满足大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还要同时满足中小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需求,这就需要建立一支由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共同组成的活动开发指导团队。这些教师既要熟悉各学段学生发展特点,还要了解各学段学生创新素养提升的不同需求。只有针对这些特点和需求设计开发出的活动,才能取得全学段创新素养提升的实效。同时,这个活动是以大学生为主体来开展的,指导教师还需要有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的经验,这样才能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取得实效。可以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招募对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有经验或感兴趣的老师组建团队,要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并在工作量认定、年度考核中给予体现,以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确保教师指导团队的指导水平和稳定性。

(三)编制一本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指导手册

根据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学生特点和不同创新素养提升需求,开发一系列的以大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每项活动要明确活动开展的目的、对象,活动开展的前期准备、具体实施步骤等。以不同学段为单位,分别编纂小学、初中、高中三本创新实践活动开展指导手册,为各项活动的开展提供根本遵循,以确保活动开展的实效性、连续性和常态化,从而真正实现通过活动的开展,达到提升全学段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学段素养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