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颖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12
随着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高职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中比例最大的群体[1],艺术类专业学生人数也随着“艺考热”而逐年增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不仅是技术技能型人才,还需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2]。高职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因其专业特殊性和本身特征鲜明,他们的追求别具一格,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部分学生价值观出现偏差。因此,如何有效开展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下教育工作者需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
笔者认为,通过找准切入点,充分分析艺术类专业学生特征,采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培养方式,将价值观塑造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能够有效拓宽其思想认知领域,提升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素养,唤起情感认同,陶冶个人高尚情操,帮助学生分辨社会中的是非曲直,自觉抵制社会中落后腐朽思想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三观”[3]。
艺术类专业学生文化理论课分数远低于同批次其他普通高校大学生分数,对他们侧重于艺术培养,而轻文化知识。经过调查发现,有部分艺术类专业学生希望通过个人努力来适应并解决艺术职业学习中“专”和“通”的问题,他们认为要想在将来有一份稳定而理想的工作,除了有一门专业外,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4]。艺术类专业学生普遍能够树立正确且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但因他们缺乏充分的自我认知能力,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部分学生存在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刻意保持艺术者的清高和特立独行等问题。
由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执着和热爱,导致了他们对国内外形势和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不够,更热衷于流行文化、娱乐信息和八卦新闻,对主流媒体传达的国家方针政策和社会热点问题持冷漠态度。同时,他们在人文学科和文化理论知识方面存在不足,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程学习无必要性。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和固定模式,富有创造力,热衷于探索艺术领域的边界,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注重自我风格的塑造。与传统观念不同,他们愿意尝试新颖、前卫的艺术形式,勇于面对挑战和冒险。由于艺术行业的竞争激烈和社会的多元化需求,他们更加重视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与终身学习能力,注重实践经验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追求在艺术领域中的职业成功和个人成就[5]。
在学习中,艺术类专业学生将自己的个人兴趣和发展目标放在首位,但由于更注重个人发展,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价值观的狭隘和功利化的不良影响。有些学生在追求个人价值和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忽视艺术对社会的责任和意义。他们过于注重自我表达和个人成功,忽略了艺术作品对社会、文化和人类的影响。这种价值观的偏差可能导致艺术作品缺乏深度和思想性,只迎合市场需求和观众口味,失去了艺术的本真和内涵。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情感丰富多变,往往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更为敏感和出色。他们能够通过艺术作品传递强烈的情感体验,激发观众的共鸣和情感共振。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常常将内心的情感融入作品中,借此来表达对世界、生活、自我,以及情感体验的独特理解。
高职院校艺术类专业学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情感瞬间,但相对缺乏理性思考。由于注重情感的表达和体验,他们往往更加关注创造和表达情感的方式,而忽视了理性分析和批判性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他们可能更倾向于以情感为驱动,缺乏对艺术作品深入的理性思考和深入分析能力,这使得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可能偏向于情感冲动和直觉而忽略了一些逻辑和理性的因素。情感与理性的结合对于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价值观塑造是至关重要的。情感能够激发灵感和创造力,而理性思考则可以帮助他们审美、分析和批判作品,提升艺术观察力和判断能力。
一是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针对性。部分高职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价值观塑造的问题。辅导员采用一刀切式教育模式,专业教师缺少有针对性的课件和教育手段,思政教师侧重原理和理论的讲授,他们都忽视了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真正需求。同时,艺术类专业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高,难以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6]。
二是艺术类专业学生价值观塑造缺乏系统性。艺术类专业学生早期教育缺乏全面性。因为在入大学之前多数人参加过校外培训班,未能全程参与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重视艺术技能培养而忽视价值观塑造。部分学生面对作品创作、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缺少教育者的引导。同时,艺术类专业学生缺乏自我教育的自主性,被迫接受教育者的引导,忽视了自身责任与使命。
三是艺术类专业学生易受到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影响。西方不健康的思想行为方式、文化思潮和多样化的价值观随着抖音、快手、微博等社交平台不断涌现[7],部分学生易受其影响,追求特立独行,并对正确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和怀疑,抗诱惑能力减弱,易迷失在虚假信息中,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对未来发展产生错误定位和规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关系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8]。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9]艺术类专业学生需要在道德、智力、体魄、艺术和劳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培养,以成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的主渠道之一,在高职院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在思政课的教学计划中设置专门的课程或模块,系统地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政治理论基础,帮助学生明确并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二是对艺术类专业学生制定相应的授课计划。以案例分析、专题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艺术与社会、文化、民族之间的关系,激发他们对艺术的深刻思考。结合艺术专业特点,开设与艺术创作、审美理论、文化传承等相关的思政课程,帮助学生理解艺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促使他们在创作中承担社会责任。
三是加强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道德与职业伦理教育,丰富教育内容。引导艺术类专业学生在追求个性创新的同时明确道德底线,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思政课堂可以用伦理冲突讨论、艺术创作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创作中的道德难题。依据艺术专业和学生的自身特点,挖掘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思政教育的“盐”和艺术实践的“汤”相融合,给学生的艺术实践加点“味”,使他们的作品站得更稳、更高[10]。
积极探索和开展以“三全育人”基本模式为抓手的价值观教育新方法,使学生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教育协同发展。
一是全员参与,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教育部门、学校自建的教学平台,以及其他公开的学习资源,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策划文化艺术节、参与社区文化活动和志愿者服务等。通过组建家校合作交流群、给家长一封信等形成家长、学生、学校联动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共同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进行引导。
二是全过程参与,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项目,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和现实挑战,提升学生作为艺术类人才的社会责任感。例如,组织学生去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扶贫活动,通过艺术表演、手工制作等方式传播正能量和优秀传统文化,激励学生关注公共事务,参与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进一步将艺术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三是全方位参与,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新媒体模式下的艺术教育。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分享艺术创作、文化传承和社会公益等相关信息,组织线上演讲、论坛和讲座等活动,让学生以多元的视角和多样的观点进行思想交流和碰撞,分享心得体会,全面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高职院校艺术类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环节需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相结合。
通过类型丰富的主题学习、艺术赏析、设计师进校园等学习实践活动,丰富学生情感;将所学的艺术技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理性思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兴趣,不断巩固和坚定正确的价值观。
通过与艺术专业技能相结合的课内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承实践。例如,组织学生参与开办毕业展、书画创作、文艺演出等活动,使其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和创作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艺术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认同,养成良性的思维方式,进而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开展校外写生、艺术实践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学生可以参观艺术工作室、剧院、博物馆等艺术机构,与相关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了解艺术行业的实践经验和最新发展动态。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还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艺术从业者应该具备的正确价值观和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