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雄峰(南昌工学院 教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108)
婺源三雕是依附于婺源传统建筑的装饰构建,一般雕刻在建筑的廊柱、梁、门窗、柱底、院墙等位置,它是明清婺源地区士族、商人家庭住宅、祠堂、院落上最普遍、最精美、装饰性最强、艺术性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体现了明清时期婺源士商阶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婺源三雕根植于婺源,离不开婺源本土的文化土壤,必然受婺源本地的民俗民风影响,处处体现了婺源传统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中“吉祥寓意”是永远的主题,受这种民俗文化的影响,许多民间艺术中都体现了对吉祥寓意的追求,这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对民俗文化精神的追求与表现,也传达出人们对美好事物、和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婺源三雕中到处可见带有吉祥寓意的装饰纹样,三雕在表现吉祥寓意时通常采用谐音、比拟、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传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在婺源三雕中经常能够看到“莲”“蝙蝠”“八仙”等装饰图案,传达了民众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例如装饰图案“莲”,它作为一种植物纹样,人们多取它“莲花多巧,象征多子多孙之意”的寓意,如“蝙蝠”,作为一种最常见的动物纹样,在婺源三雕中则是以谐音的表现方式来表现对多福寓意的追求,“蝙蝠”与“遍福”同音,“遍福”即“遍地是福”,即“多福”的意思。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诸如“芝草瑞兽”等纹样也采用了象征、比拟等表现手法来传达人们对吉祥寓意价值观的追求,体现了寓意吉祥的民俗精神。
婺源三雕作为封建社会士商阶层住宅、宗祠、院落等建筑上的装饰构建,它既有如梅兰竹菊“四君子”“渔樵耕读”“博古图案”般体现文人审美精神的装饰题材,又有如“麒麟送子”“年年有余”“福禄寿”“多子多福”等体现民间审美精神的装饰题材。总之,婺源三雕体现了封建社会雅俗共赏的审美精神。
婺源商人通过自身的努力经营,拥有了万贯家财,他们希望财富能够一直继承下去,从而在建筑上装饰各种体现美好寓意追求的图案,这体现了封建社会商人和普通老百姓所追求的审美精神。古代文人有其独特的审美趣味,他们注重人格,抒发情感,梅兰竹菊的特性符合他们人格的追求,而婺源古建筑上的三雕装饰正是他们文人审美精神的体现。因此,婺源三雕艺术的装饰题材体现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审美。
婺源三雕艺术具有儒家文化中浓厚的伦理精神,也折射出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特质。婺源作为朱熹的家乡,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根深蒂固,自然也影响了婺源三雕艺术。如婺源理坑村的“诒裕堂”,上面装饰有一幅名为“九世同居”故事的木雕,此木雕讲述了一个封建社会家庭“人丁兴旺、儿孙满堂、九世同居”的故事,是典型的宣传儒家伦理精神的装饰题材。此外,在婺源三雕中还经常可看到如“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卧冰求鲤”等表现儒家传统美德、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精神的装饰纹样。
婺源三雕作为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它不仅体现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也是传统文化精神与内涵的体现。基于此,婺源三雕艺术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得到国家与政府的保护,使之能够永远传承下去,也让它能够得到持续发展。对于婺源三雕的保护工作我们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图一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基础上开展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宣传活动,通过社会宣传来达到保护的目的。如通过电视等媒体开设非遗专栏,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激发人们对三雕的兴趣;通过出版与三雕相关的读物,使三雕相关读物进入学校、课堂,让三雕读物成为学生的课后读物,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通过政府与机构,在城市与乡村的重点区域开展户外广告宣传,让宣传栏成为城市与乡村靓丽的风景。
对于三雕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建立专门的机构与组织来管理与监督,如此一来工作人员才能更好地统筹规划,达到更加有效的保护。颁布相关的政策、方案与办法等可以从国家与社会层面更好地促进婺源三雕的保护。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以来,婺源县相继颁布了《婺源·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暂行办法》《婺源县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2012——2015)近期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保障三雕艺术得到更好的保护。通过建立相应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应的保护方案与办法可以为婺源三雕的保护与传承创造基本的条件。
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项保护资金的投入可以有效地为婺源三雕的保护提供帮助,促进三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在国家专项保护资金的帮助下,婺源县成功申报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据统计,近十年来,“婺源县申报成功‘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国家级4项(徽剧、傩舞、三雕、歙砚)、省级11项、市级11项。2012年朱子艺苑、华龙木雕成功申报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去年已被推荐申报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012年,该县‘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共争取到上级补助经费734万元(其中建立11个区域综合性传习中心510万元、抢救性保护140万元、宣传展演活动80万元、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补助资金4万元)。”①这极大地促进了婺源三雕的传承与发展。
根据统计,婺源县目前拥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各层次传承人数十人,婺源县还为传承人及项目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库,以保障传统工艺的有效保护与传承。通过对各种传承人的培养与扶持,近年来婺源三雕传承人队伍有所壮大。
立足旅游产业,开发三雕旅游商品,促进三雕产品化与产业化,以产业发展促进工艺传承与保护。
对婺源三雕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最重要的不是对现成的三雕文物进行修复与保护,而在于对三雕工艺的传承与可持续发展,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则在于后继传承人的培养以及三雕产业的创新。婺源三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加强社会宣传与教育宣传,创建良好的社会基础,为传承人培养提供温床。传承人的培养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只有当社会对三雕艺术保持热烈而持久的喜爱与关注才能推动人们对三雕工艺的学习与保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投身三雕事业。因此,通过社会与政府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增强保护意识,使整个社会都保持高度的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形成三雕工艺的全民保护氛围。
图二 婺源汪口俞氏宗祠木雕
第二,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与保护机制,保障三雕传承。传承人的培养是三雕艺术传承与发展最重要的内容,而传统的“师傅——徒弟”式的一脉相承的传承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所以创新传承方式,建立有效的传承人培养模式是婺源三雕得以传承与发展的重中之重。创新传承人培养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继续保障“师傅——徒弟”式的培养模式,但是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国家各级三雕传承人招收学徒,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二是开展学校教育,建立三雕传承学校,通过现代教育教学的方式,系统培养传承人。还可以与现代教育方式结合,通过把传统工艺引入学校教育教学中,把传承人请入高校,形成一套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可持续、创新性地传承、保护与发展婺源三雕工艺,形成活态传承;三是开展社会培训项目,通过政府组织免费培训,为三雕持续发展培养人才;四是鼓励民间自发传承与保护,给予传承人相关的奖励和荣誉,建立民间三雕保护组织与基地,提升民间三雕艺人的积极性。
第三,建立专门的三雕保护机构,提升对传承人保护的管理水平。三雕的保护工作需要政府建立专门的机构与组织来管理与监督,专业人员才能做好统筹规划,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实现更加有效的保护。同时,专业的管理与监督机构的建立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传承人的发展动态,与传承人建立更密切的联系,了解传承人所面临的问题,这更有利于对传承人的保护。
第四,积极开发与创新项目,创立三雕相关产业。婺源三雕要持续发展,一方面要不断培养传承人,另一方面需要创新性地发展三雕产业,使之形成与其他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婺源三雕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同时,为了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三雕产品也需具有较强的产品性与装饰性特征。这一新特征可以促进三雕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结合,如可以和现代建筑、室内设计、园林景观、旅游产品等相结合,使三雕产品更好地适应市场并满足消费者的各方面需求。只有通过产业的发展,才能保障三雕工艺获得良性的发展,使三雕传承人在传承与保护三雕艺术时没有后顾之忧。
婺源三雕作为明清婺源地区士族、商人家庭住宅、祠堂、院落上最普遍、最精美、装饰性强、艺术性高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充分体现了明清时期婺源士商阶层的审美趣味,同时也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作为优秀传统民间艺术的代表,婺源三雕艺术应该永远传承与发展下去。婺源三雕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后继传承人的培养以及三雕产业的创新,所以建立合理的传承人培养机制,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才能保障三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