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晨 王利利 沈 悦
(亳州学院中药学院 安徽亳州 236800)
为满足新形势人才培养需要,发展信息化教育迫在眉睫。各大高校积极构建“线下+线上”“课内+课外”“理论+实践”等课程教学模式[1-2],利用“雨课堂”“学习通”等平台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目的是建立一个师生可以无缝衔接教学的环境,灵活使用信息技术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障碍。
雨课堂是新兴的智慧教学工具,能与手机、微信、办公软件等高效融合,为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提供智能化功能支撑和完整的数据记录支持、个性化报表,实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学数据可视化,并且信息化教学环境拓宽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3]。雨课堂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个性化的学习环境等特点,越来越多的教师将雨课堂运用于日常教学中,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在高职或本科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较多,尤其在实训类课程方面的应用领域更少。该研究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在药剂学实验教学,其核心思想是利用雨课堂开展网络在线教学活动以及线下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利用互联网、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在线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机结合,扩大学生知识范围,增强课堂趣味性,提升教学质量。
选取亳州学院中药学院2022年度第一学期学习药剂学的制药工程1班和2班为研究对象。其中2022年度制药工程1班共34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度制药工程2班共36人,作为实验组。其中《药剂学》是制药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同学们重视程度较高,能够端正学习态度。
按照对照式实验设计原则,其中2022年度制药工程1班共34人,作为对照组;2022年度制药工程2班共36人,作为实验组。两个班级入学时按照成绩进行的平行分班,且两个班级由同一位教师任教,相同的教材和课时数,统一的教学进度,选用相同项目教学内容进行测试,从而保证教学实验的有效性。
1.3.1 对照组 常规教学方案组。教师开展实验课程,先讲授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记录结果及书写报告等。
1.3.2 实验组 “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组。依据雨课堂支持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原则和理论基础,对每个教学阶段均设计有相对应的学习活动和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分为三段式,由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组成,即:
(1)课前启发式输入:教师首先在雨课堂平台创建上传药剂学实验资料,确定学习目标制定相应实验任务,上课前一天通过雨课堂推送学习资源,启发式输入,学生可以通过雨课堂平台自主学习相应资料,遇到不会的地方做好标记,并完成自测项目任务。任课教师可以通过平台终端反馈掌握学生预习情况。
(2)课中线下实验:先讲授实验原理,再讲授实验步骤,结合上传雨课堂的资料进行重点讲述,然后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并进行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小组内、小组间交互讨论、协同合作完成记录实验结果及书写实验报告等。
(3)课后拓展延伸:小组内实验讨论,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结合理论课基本知识进行复盘,对各步骤进行评价,完成知识点的梳理总结,并通过实验记录的形式上交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在下一次上课前进行点评和总结。
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采用 LIKERT(李克特式量表)的形式把每个问题设有五个不同的量级,分别由“非常符合/非常满意”“符合/满意”“一般”“不符合/不满意”和“非常不符合/非常不满意”,对应搭配的记分选项分别是 5-1分进行量化统计,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真实体验完成调查问卷。
1.5.1 学生自评表 学生自评是提前制定学生自评的评价标准量表发放给每个学生的手中,在对照组和实验组实施各自教学方案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情况进行对比判断,然后由组长收齐统一交给班长汇总。
1.5.2 学生成绩评定 对照组成绩是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的方案,即按照:实验课结果(50%)+实验记录(50%)两者成绩进行评定;而实验组成绩是由过程性考核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贯穿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教学的全过程:包括观看雨课堂平添课件及视频等资料学习情况、课前签到及问题标注反馈情况、课堂交流胡青情况、课后测试完成情况、课后总结反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性评价主要包括实验结果及实验记录量部分组成。
1.5.3 满意度调查 两组教学模式完成后,对学生进行就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研,满意度调研结果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五个等级,对应1-5量化进行统计。
1.5.4 教师评价及学生访谈 教师评价是基于学生自评表及人才培养期望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记录观察,包括课前线上参与度、课堂听课状态、课后测试成绩与成果展示等情况;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对雨课堂支持下混合式学习模式的学习看法和感受,依据提前拟定的访谈提纲对两组学生进行访谈。
根据两种教学方案实施结束后,根据提前拟定的学生自评表的内容,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自评量表反应学生对教学方案实施后的学习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直观感受。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学习目标认知、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积极性、实验能力、团结协作及学习效果方面均有显著提高(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自评结果表
由表2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成绩在80~90分范围内的学生人数显著提高,并且实验组几乎没有60分以下的学生。从散点图(图1)的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学生考试成绩基本符合正态分布,说明学生成绩比较客观,并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p=0.0219<0.05)。
表2 学生成绩表
图1 两组学生成绩散点图
课堂满意度调查反应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课堂教学方案的推进。课堂满意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学生更能对课堂专注,更加喜欢本教学方案 并愿意继续按照该教学方案学习,对该教学方案的满意度显著提升(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学生对本实验课堂满意度调查结果表
为进一步确认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效果,依据提前拟定的访谈提纲对毫州学院中医学院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学生访谈,并选取了如下几位有代表性的学生访谈记录:
学生 A: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自己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平台进行预习和回答问题能够让我清晰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教师发送平台的视频资料及PPT,有助于理解实验原理,熟悉实验步骤,从不会操作到逐渐能够学会操作,使我对知识充满了好奇,增强了成就感。
学生 B:雨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反复观看教学内容,对实验操作有整体认知,上课时加以实践锻炼,能够及时发现并调整自己的问题,更加深了自己的印象,这种混合的教学模式使得自己更加轻松的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 C:课前,教师先通过雨课堂平台提前把 PPT 中带有知识拓展视频、音频、知识测试题等预习内容推送到自己的手机上,教师在后台评价我们的预习效果,这样就更加公平公正。以前教师的评价一般就是交笔记,作业,然后期中和期末考试,平时交作业和笔记很多都是直接抄袭的,缺乏公平性,而雨课堂的多样化、多层次的过程性评价能够使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通过向老师反馈、提前预习内容,课堂上很快就能跟上老师讲的进度,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通过与学生之间不断地访谈交流,大部分的学生普遍表现出愿意在“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下学习,学习兴趣更浓。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增加师生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教学效果取得显著的提高。
表1结果显示,与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学习目标认知、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积极性、实验能力、团结协作及学习效果方面均有显著提高。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药剂学实验的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这与郑建盛[4]采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的结果一致。通过学生自评表的评价标准包括学习目标认知、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学习积极性、实验能力、团结协作及学习效果方面组成,这些标准集中反应了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知识掌控,更能在整体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由表2和图1的结果显示,与传统药剂学实验教学模式相比,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成绩明显提高。这与汪秀衡、杨哲琼[5-6]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如下:①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依托平台,更加方便储存和使用学习资源,学生可以反复多次的观看,充分尊重学生个人学习习惯,学生随时能够以最好的状态学习知识;②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实现教学的实时记录,并统计分析记录的学习数据,通过提供课前、课中、课后每一个环节的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学习的状态和效果,教师根据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学;③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表①结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清晰的目标认知,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保持学习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教学效果明显提升。④“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通过后台终端生成预习报告及课堂报告,能够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及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来判断课堂教学效果,有助于进一步针对不同学生,实施个体化的学习方案,更好的提高学生成绩。
表3结果和学生访谈结果均说明基于“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度,使学生更愿意接受学习,在学习兴趣、学习动机方面呈现积极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这表明学生比较期待实现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而不是单一的传统讲授型模式。
综上所述,“雨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丰富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雨课堂”为师生提供课前-课中-课后全方位互动,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但“雨课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影响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问题,例如:部分学生抵触新鲜事物;学生课业繁重,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线上预习等,需要教师们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进行探索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