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丹丹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同时还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如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实现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以数字经济提升文化软实力?笔者认为,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力推动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不断构建数字资产,是重塑文化产业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路径,是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很早就有学者探讨了报纸媒体数字资产开发利用(范世清,2009)[ 1 ],媒体数字内容资产及其版权定价机制(宋培义和孙江华,2012)[ 2 ],博物馆数字资产管理(翟红志,2015),电影数字资产的联动效应及其产业价值(孙承健,2020)[ 3 ]等问题。同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在数字资产中的作用,例如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知识资产管理中的应用(郑阳和杜荣,2018)[ 4 ],数字资产所产生的会计与审计(张纪臣,2019)[ 5 ]、税收(杨志勇,2020)[ 6 ]、法律(李敏,2021)[ 7 ]等问题。虽然社会各界已经意识到数字资产的重要性,但是关于数字资产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数字资产,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问题的相关研究仍然较为薄弱。
什么是数字资产
何为数字资产?根据现有文献可知,数字资产这一概念最早是由Meyer(1996)提出的[ 8 ],数字资产是任何企业、机构或者个人所拥有的,以电子数据形式存在,具有独立商业或交换价值的资产。数字资产是以二进制格式存在并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东西(Toygar等,2013)[ 9 ]。数字资产包括数字版权、数字货币、数字收藏品、数字媒体等。从形式上看,数字资产包括三大类:信息系统、数字产品、数据。随着大数据的产生和数据采集、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数字资产成为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重点。仅关注企业的数字资产,实际上是一种狭义的数字资产观。数字经济背景下,信息系统、数字产品、数据三者缺一不可,三者协同方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系统是基础。信息系统是载体,是企业数字竞争力的基础。“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没有高效的信息系统,一切数字产品和数据资源都是无本之木。从人类历史脉络来看,从掌握了工具,学会了语言开始,人便不再是猿。信息沟通与生产过程始终紧密相随,密不可分。从史前文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直至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1958年第一块集成电路诞生,人类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采集、传输、处理、存储与应用,逐步迈进信息时代、智能时代。因此,打造信息系统是企业信息化的第一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信息系统可以说是最早发展起来的数字资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管理效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相继启动了“金卡”“金关”“金桥”等工程,众多企业开始建立企业局域网和管理信息系统,协调物流、资金流和辅助战略决策,可以说信息系统建设是企业早期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企业信息化系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持续发展,并深刻影响着企业的业务流程。对于文化产业而言,构建智能化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系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
数字产品是核心。产品是市场竞争的基石,其主要包括数字化产品和产品数字化两个方面。数字化产品是指企业的产品是纯数字化的,例如游戏产业的网络游戏产品和动漫产业的数字动画产品,它们的产品以纯数字化形式进行开发、存储、传输和消费,不具有传统产品的竞用性。产品数字化则是对传统产品进行数字化转换、设计、加工、生产和销售,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和消费范围,降低生产成本。不管是数字化产品还是产品的数字化,都是数字技术与文化产品生产的结合,其表现出与传统产品不同的边际成本,为文化生产企业带来了递增的规模报酬。在对文化产业的分析中,常常将动漫产业与游戏产业进行对比,发现相对动漫产业以及其他文化产业而言,游戏产业更容易盈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游戏产业的产品是纯数字化产品,虽然游戏内容场景是游戏企业创设的,但是游戲的内容却是用户生成的,因此其具有非常高的边际效用,且存在规模报酬递增,即用户越多,企业利润率越高,且企业的生产成本不会随着消费的增加而大规模增长。
数据是资源。数据是核心的资源,其作用在于解决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供需匹配,提高企业利润,让消费者获得产品的使用价值。因此,大数据开发与利用的根本着眼点还在于产品。理想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可以调配生产和需求行为,企业通过观察市场价格决定生产,消费者根据价格决定消费,供需实现完美匹配。但实际情况是,市场上存在大量的信息不对称和时间滞后效应,企业根据市场良好情况决定增加生产时,消费者的需求可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增加的产能最后可能会没有市场,使得供需不匹配现象成为常态。大数据打通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链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从而更好地进行生产决策,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升产业链生产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资源浪费。数字经济背景下,由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各类社会主体可以使用非常简单的方法采集、处理、储存数据,每个人都可以是数据的生产者,同时也可以是消费者,数据的增多,重构了生产的前提条件。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以及数据确权等制度的完善,数据资源逐步转换为数据资产,成为为企业带来效益的资本,并赋能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产业打造数字资产的策略
“信息系统+数字产品+数据资源”构成了现代企业的数字资产。在数字经济时代,如何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重塑文化产业的传统盈利模式,提升核心竞争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5G+产业互联网”重构企业信息系统。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社会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连接,发展到人与物的连接,以及物与物的万物互联。未来随着消费升级和产业链高度互联,基于“5G+产业互联网”的信息系统,企业和产业链将构建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全方位的信息生态系统,并从单节点成本和效率提升,进化为全生态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打通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与顾客之间的双向信息沟通链路,利用新技术不断推动商业创新,驱动业务能力持续优化,以获取商业增量。近些年,业界开始兴起的C2M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C2M(Customer to Manufacturer)即消费者反向定制模式。基于C2M,消费者可以直接通过平台下单,工厂接收到订单后,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设计、采购、生产、发货。其中,主要是纯柔性生产,小批量多批次的快速供应链反应。在该模式下,企业必须进行生产流程的全面再造和重构。企业的生产模式由粗放式规模化的批量生产逐渐向精益式定制生产创新转变,改变了生产制造环节在“微笑曲线”中的低谷位置,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制造企业生产利润低、同质化库存积压、定制效率低下等问题(张明超等,2021)[ 1 0 ]。为了适应5G社会类似于C2M的生产方式,文化产业必须重塑业务流程,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用户数据,深入应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技术,重建与新的业务流程相匹配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控制系统,搭建企业数字化生产、数字化经营的基本架构,为文化产品的创意、设计、生产、营销、市场反馈等全流程提供有力支撑。
打造可延伸高黏性的数字文化产品。首先,可延伸主要在于降低文化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无论是数字化产品还是产品的数字化,数字产品应当具有高度可编辑性和高度可延伸性。这种特征的数字产品有利于文化产业以低的增量成本进行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化解文化产品个性化与规模化之间的矛盾。一个数字化的卡通动漫形象IP的增量创新与新开发新打造一个文化IP的成本是不同的,显然前者更低。其次,高黏性体现出用户的消费特征。用户越喜欢,消费频率越高,产品黏性就越大。网络游戏产品相对动漫产业更容易盈利的另外一个原因,就在于网络游戏产品的用户黏性更高,用户消费频率高,且其产品消费体验是用户生成的。除了游戏供应商的设定以外,用户之间的互动进一步提升了消费黏性,企业从用户增加中获得了额外的好处,而对于用户增加,企业所需要付出的额外成本却不多。而动漫产品则不同,对于一款动漫影视产品,消费者观看的边际效用会逐渐递减,一阵消费热潮过后,消费者二次、三次为内容付费的可能性也会大幅度降低,因而同一部动漫、影视产品的用户黏性很低。以漫威为代表的各大影视公司,持续推出超级英雄系列电影,就在于通过影视产品的增量刺激消费,进而拉动周边产品的销售,而周边产品销售对于动漫产业而言是变现的重要来源。以知名的动画企业原力动画为例,据报道,该公司每18个月就有一款游戏娱乐产品问世,但原力动画的IP打造不仅只是简单地定期推出一款动画形象,而是致力于打造泛娱乐的生态化IP,基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多领域共生,打造明星IP的粉丝经济,强化衍生开发,提升公司产品的延展性和用户黏性,以文学、动漫、影视、音乐、游戏、周边等多元文化娱乐形态组成开放、协同、共融共生的泛娱乐生态系统,大幅度降低市场开发的边际成本,通过IP形象以及周边产品销售为企业带来持续的效益。
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资源。近年来,大数据已成为社会的热点。以高度信息化的系统为基础,数字化的产品核心,今后的数据将会呈现出海量化的特征,数据越用越多,传统的统计方法和人工处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今后用好数据才是关键。文化产业要高度重视产品数据、用户数据、市场数据、生产数据等各类数据的管理,尽快汇聚数据资源,形成数据资产,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用好数据,将数据与文化产业产品设计、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紧密结合起来,用数据赋能,提升企业竞争力。同时,重视基于人工智能的相关产品和服务在文化产业的应用,例如以数字人为代表的新型生产方式的应用,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中华文化全景呈现,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全民共享。企业要紧抓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带来的机遇,布局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和数字化利用,积极利用、开发、创作优秀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形式。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深入推进,企业数据资源必将得到丰富,充分挖掘企业的数字资源也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数据资源的利用方式要充分依托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强化文化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文化产品和业务的持续创新。
在数字经济时代,系统、产品、数据三位一体,协同打造,立足于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依托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抓住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带来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紧扣“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时代趋势,我国文化产业必将乘风破浪!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21SJA2435),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院级科研项目(XK205XS19015)。
[1]范世清.报纸媒体数字资产开发利用的现实背景分析[J].當代传播,2009(05):55-57.
[2]宋培义,孙江华.媒体的数字内容资产与版权定价机制[J].重庆社会科学,2012(07):58-63.
[3]孙承健.电影数字资产的联动效应及其产业价值和意义[J].当代电影,2020(06):4-10.
[4]郑阳,杜荣.区块链技术在数字知识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出版科学,2018,26(03):97-104.
[5]张纪臣.加强数字资产的管理与审计[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9(12):1.
[6]杨志勇.数字资产税征收的国际实践与我国的政策建议[J].经济纵横,2020(11):102-110.
[7]李敏.数字货币的属性界定:法律和会计交叉研究的视角[J].法学评论,2021,39(02):107-120.
[8]Helen Meyer.Tips for safeguarding your digital assets[J].Computers & Security,1996,15(07):588.
[9]TOYGAR A,ROHM JR C E,ZHU J. A New Asset Type:Digital Asset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2013,22(04):113-119.
[10]张明超,孙新波,钱雨.数据赋能驱动智能制造企业C2M反向定制模式创新实现机理[J].管理学报,2021,18(08):1175-1186.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