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姗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医药院校;计算机通识课;应用策略
教育部于2022年7月25日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通知,提出要建强思政课课程群和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等,旨在进一步引领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推动学生朝向“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这一目标发展。因此,高校要做好校内课程思政建设,不断优化课程体系。而计算机通识课程作为通识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高校培养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和基本技能的重要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中医药院校要培养新时代人才,必须利用好计算机通识课的育人功能,结合专业特点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基于此,本文就中医药院校如何在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中有效开展课程思政展开了详细探讨。
1中医药院校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落实课程思政亟待解决的问题
1.1教材没有充分契合课程思政建设
目前,尚未建立完全契合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的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教材体系[1]。中医药院校面向不同专业所设置的计算机通识课并无较大差异,虽然中医药院校基于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向教师提出要结合专业特点创新教学方式,但是面向课程思政全面创新教学内容还有一定难度。一般情况下,教师都是围绕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的相关教材展开专业教学,通过适当融人思政教育资源或挖掘教材中的思政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精神层面的教育与引导。也有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融人计算机通识课教学存在不重视的现象,坚持使用普通办公软件或一些滞后的网络资源开展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没有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与实际社会环境背景,这与培养新时代人才的要求不相符。
1.2教学方式简单直接且倾向于专业技能掌握
中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教育教学同样是面向临床,人才培养工作的设计与实施也围绕临床要求,基于此,一些教师对计算机通识课教学的目标设立集中在锻炼学生掌握并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这一层面。这种育人模式主导的教学工作虽然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難以实现课程思政的有效融人,并且无法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甚至有部分教师没有把握好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之间的平衡,侧重于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以至于一些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到在计算机通识课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当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学生整体配合度不高。尤其是一些“硬融人”的教学设计,教师选择简单直接的方式为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疲倦心理,不仅无法保证课程思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还会间接对其他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形成积极、浓厚的育人环境氛围,以及实现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与规范个人行为。
1.3教师专业能力强但思政教育能力稍显不足
中医药院校中任教计算机通识课教学的教师主要有2种类型:一是主修计算机专业的教师,面向所有专业执教计算机通识课:二是主修医学专业,同时具备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并且获得相关教学资格的教师,如医学影像等本身就是与计算机技术联系较紧密的专业,面向一些对计算机技术要求不高的专业执教计算机通识课。但不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教师,都并非主修思政教育专业,所以,这就造成了一种“教师专业能力强但思政教育能力稍显不足”局面[2]。一些中医药院校也意识到相关问题的影响,开展了教师培训工作来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以及思政教育教学能力,但是培训中关于切实指导家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相对较少,以至于虽然教师个人思政素养水平有明显提升,但是在教学实践层面仍发力不足。
2中医药院校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融入课程思政的思路分析
2.1旨在提高教师与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
中医药院校对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融人课程思政,需要立足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提出的育人要求,这也是保障计算机通识课发挥其课程思政价值的有效手段。从计算机通识课与课程思政的育人目的来看,二者之间的步调是相一致的,都指向实现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否则当学生对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中的课程思政内容产生疑问时,教师难以用科学、合理、专业的知识进行解答,会削弱教师与学生的思政学习信心,难以保障教师与学生思政素养的有效提升。因此,中医药院校要基于“立德树人”,引导教师系统化认识课程思政与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要保证对思政理论根植于心,有深刻、正确的见解,同时要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和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培养自身领会文件精神的能力,善于总结并创新有价值的思政内容传播,带领学生多维度解读。
2.2以课程思政引领计算机通识课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的设计影响到课程教学的实施方向和重点确立,若将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目标设计进行有机联系,则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深入把握课程内容的核心。基于此,中医药院校要实现在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中深度应用课程思政,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需要把握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因此,应当坚持以课程思政引领计算机通识课教学目标设计,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思政教育内容产生混乱感。不仅如此,考虑到临床工作对于中医药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提出的诉求,教师应当在考虑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完善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计。总之,教师要始终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在这一框架中设计阶段性教学目标,再根据专业教学特点完善课程教学设计[4]。
2.3着重把握动手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同步培养
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专业人才未来主要流向医疗工作领域,并作用到居民医疗生活保障层面。而临床工作强调“医德”“仁爱之心”,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尤其是在中医药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中,本身就蕴含深厚的民族人文精神,包括中医药专业理论中也明确主张“兼济天下”“医者仁心”等思想,对应到当代临床工作中,实现学生对计算机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力,保证临床工作的严谨性,以及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一定的思想高度,保证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的个人规范,都是教师通过计算机通识课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应当把握的重点。例如,关于“计算机网络基础”这一章节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从通信网络的发展历程上升到艰苦奋斗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再上升到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
3课程思政在中医药院校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3.1基于“互联网+"创新计算机通识课教材
中医药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中,虽然也有诸如“中西医结合”等需要重点学习计算机技术的专业,但是该类专业占比较少。况且,当下中医药专业在临床工作中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集中在“智慧医疗”办公系统应用等方面,所以用人环境没有对于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教材提出要明确的创新要求。但是,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行业持续发展需要的角度来看,创新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教材还是有必要的。因此,建议中医药院校联合其他院校一起设计基于“互联网+”的新形态教材,依托慕课、超星学习通等线上教学平台建立一流课程群,创新编排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教材,基于专业特点设置分类分级教学并坚持案贯穿例教学,从而实现提升教师与学生的思政理论素养。例如,教师基于行业前沿理论、技术研究,或者结合行业相关资讯创编新的教材,参考电子杂志的形式每月更新计算机通识课教学教材,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教师再利用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从道德素养、思政的角度审视相关事件,从而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与觉悟。
3.2开展课程竞赛思政,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与道德情操
临床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并且对于一些临床诊断类工作来说,学生还需要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和严谨判断。例如,当中医师需要结合医学影像报告诊断患者真实病情时,不仅要正确判断影像图片内容与各项指标显示,还需要中医师在“智慧医疗”办公系统上输入处方表及各项参数,非常考验中医师的专业知识储备与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所以,中医药院校要向教师强调计算机通识课教学开展课程思政,要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和“素质素养”两手抓。因此,建议教师开展课程竞赛思政,利用任务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计算机专业知识,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深化理解课程内容的核心[5]。例如,设计“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历程与其中医者仁心的具体体现”主题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设计多媒体作品,并且团队成员都需要参与演讲展示和小组答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历史事件一当代事件”的演变,选择多媒体展示内容,按照“案例一思政(精神内涵)一感悟”的形式设计主题线路与演讲稿,让学生通过自主创设的作品传播“正能量”。
3.3开展教师培训,保障课程思政教学落实
中医藥院校对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其思政素养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一方面,中医药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与评价考核,不断充实教师的思政理论知识,保证教师与时俱进,革新对时代精神和相关文件的认知。同时,中医药院校可以基于其他院校的成功案例,结合本校办学特点和资源结构,革新计算机通识课教学融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方案,邀请专家对教师进行关于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优化实施的专业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开展课程思政的各类方法、手段。另一方面,中医药院校要带领教师挖掘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并以教师学习为实验对象,由教师团队共同设计契合专业特点的计算机通识课的思政教学方案,让其他专业教师充当学生,进行第一轮课程思政教学模拟,主创教师团队结合教学与学习效果完善计算机通识课的思政教学设计。然后,邀请高年级学生进行第二轮模拟,确保计算机通识课的课程思政教学具备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4结束语
中医药院校开展课程思政需要保证教师把握“立德树人”的核心。教师在计算机通识课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则需要实现对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思政素养“两手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