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馨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重要性日趋凸显,但是相当一部分地区和学校仍然将其视为“副科”,导致该学科成为小学课程体系中的“薄弱学科”,产生了“不考—不教—不重视—不掌握”的劣性循环。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师现状;团队建设;科学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04-0004-05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在小学课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小学科学类课时占比升至8%~10%,仅次于语文和数学,位居第三,“新课标”进行了1~9年级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了科学课程的育人地位。
笔者通过对张家口市19个县区453所小学1587位教师的问卷调查,分析教师团队构成成分,特别是对于“人”的因素进行了实证性研究后,发现科学教师队伍集体薄弱的主要问题是科学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不足,专职化专业化不足。全面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养,促进科学课程健康有序开展的途径是提高科学教师的专职化率,加强现任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培训,发挥名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等。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科学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具体体现为:不开课、开不足、实验无保障、教研员引領不力、教师欠专业、教研活动效果较差、课程地位偏低等。那么,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现象,从而有效得到扭转,让小学科学课程回到应有的地位?笔者认为这是目前教研部门、学校和一线教师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为此,张家口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改进,下发了《张家口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科建设的意见》,指出了小学科学和道法学科,初中地理和生物以及理化生实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改进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进行了专项落实。然而,通过实地调研和检查,发现这些课程仍然没有被高度重视,没有回归到国家课程的根本位次。笔者作为小学科学教研员,深感导致以上问题的主要症结在于“人”的因素,即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的认识高度和团队的专业精度。本文将从课程的重要性、教师的专业化以及团队的培养三方面进行论述,以唤起小学科学学科的生机与活力,真正使科学课“科学地教、科学地学”。
一、科学课程的重要性
(一)科学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提高全体国民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重中之重。提高科学素养,就要加强科学启蒙教育。作为科学的启蒙课程,小学科学是一门多种知识统筹在一起的学科。《新课标》明确了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和引领性,小学科学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了解科学、热爱科学,并能够利用科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自然现象等,是进一步掌握科学知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学科)的基础,使学生初步从整体上认识自然世界,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胡卫平教授在进行《新课标》培训时明确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从个人层面来讲,有利于学生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国家层面来讲,有助于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强国建设。
(二)科学课程对于“大理科”(science)学习的基础作用
《新课标》指出,科学是人类在研究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知识系统,以及获得这些知识系统的认识过程和在此过程中所利用的方法。根据研究对象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分支。这些分支具有研究方法的差异,但共享通用的科学方法,呈现出相互渗透、交叉融合的趋势。可以看出,小学科学学科是中学“理科”学习的基础,对于培养理科兴趣、激发理性思维、树立探究意识、培育实践能力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科学对学生终身发展的积极影响
随着新一轮课程标准的颁布,16个学科标准中有8个学科提出了“观念”,9个学科提到了“思维能力”。通过课程研究与课堂观察发现,完善的科学课程设计、科学的单元和课时计划与实施,有助于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河北省教科院科学教研员张素先老师在“新课标”培训时多次强调了素养本位的“科学观念”,而非学科本位的科学知识、科学原理、科学概念。她提出,知识浩如烟海,在学生的思维方式形成的小学阶段教会学生思考和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反之,思维方法的欠缺对于后续的学科学习、知识的掌握和素养的形成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制约。可见,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学生终身学习的作用不可小觑。
二、小学科学教师现状调查分析
本次调查包括小学科学教师地域、年龄、学历、专业、职称、任教学科、任教时长、专兼职情况以及课获奖情况9个方面,对张家口市7个区、2个管理区和10个县发放了调查问卷,最终收取有效信息1587条,现将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
(一)教师专业化水平较低
数据及情况分析:科学教育专业11人,占比1%;理科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工程)321人,占比20%;文科专业(语文、外语、文秘、政史)628人,占比39%,大于理科教师;教育学专业235人;体艺类(体音美)107人;其他285人。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化基础较为薄弱,科学素养较弱。相当一部分教师对于学科知识较为生疏,需要一定时间来学习掌握。
数据及情况分析:科学专职教师452人,占比28%,兼职教师1135人,占比72%,兼职教师比例较大,而他们主要是从事数学、语文和英语教学,科学课教学的积极性和精力不足,导致对于科学教学投入较少。通过日常调研和了解,专职教师的人数和比例应低于统计数据,有相当一部分“专职”教师属于年龄偏大,不再适合担任“主科”的教师,或者是刚刚“入行”不久的“年轻”科学教师,这两部分教师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
数据及情况分析:由于是所谓的“副科”或“弱科”,而且众多教师为兼职教师,科学教师的专业技能评比或展示的机会较少,一般为小学语文或数学课程的一半,或者兼职教师更会争取成为“主科”优秀教师。因此,他们获得奖励的几率相对较低。调查样本中有1406位教师连县区级荣誉也没有获得,占比89%;获得省级荣誉的只有7人,获得市级荣誉的只有60人。各种大型教研活动或教学比武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高,但是,大部分教师没有参与真正教研的機会,教学能力较弱, 教学认识欠提升和优化。
(二)科学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不足
数据及情况分析:大多数科学教师任教时间较短、对学科知识研究较少也是导致专业知识不精或学科素养较差的原因之一。在调查样本中,任教科学学科15年以上教师仅为25人,10~15年的教师为89人,3~10年的教师为314人,3年以下的教师为1159人,占比最大,占73%。而在较为成熟的3~10年的教师队伍当中,相当一部分教师是兼职教师。可见,科学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导致学科薄弱的原因之一。
数据及情况分析:调查数据统计了教师的职称结构状况,结果显示,任课教师中高级教师为178人,一级和二级教师共1185人,占比75%,属于中坚力量。可见,高级教师发挥的带动作用略显薄弱。当然,教师职称的评审还存在一些其他制约和影响因素。一级和二级教师普遍年龄较小,他们有年龄和精力的优势,但是教学教研和对于学科的精进度有待商榷。
(三)地区之间存在差异
经过统计分析,张家口市主城区(只参考桥东区、桥西区、经开区和宣化区四个大区)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全市其他县区(统计表中简称为“其他”)的平均水平,该四区科学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学历层次不逊色于其他县区,但是专职教师人数的比例以及参与教研活动的几率高于其余县区;其他县区内县城学校又明显好于农村学校(本文不做对比与统计)。
数据及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四个主城区的科学教师总人数245,本科学历为167人,研究生1人,总计168人,占比68.2%,其他县区科学教师1342人,本科以上学历920人,研究生7人,总计927人,占比69%。可见,主城区的学历层次并不比其他县区教师有优势,但是,其他县区由于教师的“结构性短缺”,导致能力较强的教师基本优先担任“主科”。
数据及情况分析:主城区科学教育专业4人,理科专业28人,总计33人,占总人数245的13.5%,其他县区科学教育专业7人,理科专业292人,总计299人,占总人数1342的22.2%。可见,主城区教师的专业结构并不比其他县区占优势,也就是说,主城区教师的“硬核”配备不占明显优势。但是,由于和上表类似的原因,导致理科教师从事数学,甚至英语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科学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
数据及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科学教师主城四区专职教师140人,占总人数245人的57.1%,其他县区专职教师312人占总人数1342的23.2%。该数据体现了主城区学校领导对于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和主城区学校对于教师的合理利用率远远高于其他县区。
数据及情况分析:总体来看,小学科学教师展示机会相对较少。获得省级奖励的有4人,占比1.6%,获市级奖励的教师有14人,占比5.7%,获县区级奖励的教师有39人,占比15.9%,主城区获奖教师为57人,占所有科学教师245的23.3%,而其他县区教师中,只有124位教师获奖,占总人数的9.2%,可见主城区的比例大大超出了全市获奖的比例。教研教学实践表明,教师越多地参与教研活动或教学评比,可以更好地刺激教师业务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形成。
三、科学教师走向专业化的路径
(一)兼职教师走向专职教师的可行性
通过统计数据对比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属于基础性指标。但是,目前本市科学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容乐观,即使是“科学”教师,多数教师也兼有其他课程。那么,非“科学”专业的教师是否可以成功转型成为一名较为合格的科学教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小学科学课程的知识本身难度并不大,每位教师都可以轻松掌握。
笔者作为市级科学教研员,亲历了数位教师的“转型”。一次市级“送教下乡”的机会给予了县城一位语文专业却有两年科学授课经验的科学教师,该教师工作认真,思想活跃,但是缺乏科学思维和探究意识。经过多次备课和全校磨课,以及市、县两级教研员的悉心指导,授课教师逐渐提高了认知,改变了学科教学方式,最终,展示了一节完美的科学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积极,实验真实有趣,深受学生和听课教师的欢迎。在课后说课中,她将“新课标”理念和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阐述和反思,同时把借班上课的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分享。活动结束后,该教师由衷地表达了一次公开课带给她的思想转变和专业成长。
可见,在“科学教育”专业教师极其匮乏的当下,只要教师有足够的内驱力,愿意成长,成功转型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就机率很高。
(二)教师培训与专业学习的必要性
笔者担任科学教研员工作三年,也算科学教研界的一名新兵。为了打造科学教师团队,三年来充分发挥了培训的作用,先后组织了小学科学冀人版和教科版的教材培训,并借助培训机会进行了优质课展示活动,目的就是让教材出版社的专家亲自听课,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评课,同时进行教材培训。这样的培训活动举行过多次,参会教师不仅聆听了专家编写教材的声音,又能真切感受到优秀教师对于教材的处理。同时,我们尽量借力发挥教研的作用,经常举行的活动还有市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市级说课和说教材活动、送教下乡活动和同课异构活动,每次活动之后的集体教研为教师打开了一扇学习和交流的大门,与教师们一道进行总结、整理和反思,老师们确实受益匪浅。
《新课标》首次将教师培训提到了重要的高度,将教研员工作进行了专门的阐述与理论指导,进一步说明了教研工作的必要性。因此,科学课程的发展有赖于教研员认识的提升和各级各类的培训指导,也有赖于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于培训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认识。
(三)专职教师团队引领的辐射性
名师引领对于团队建设起着积极作用,张家口市名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人通过多种方式起到了学科引领和示范作用。通过学科网站分享了教学资源、视频、活动报道等资源,本地科学教师可以随时享受全市优质资源,同时,借助科研的动能,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名师工作室这个支点成了市级教研活动有效的媒介和抓手,工作室10位成员积极创新,大胆开拓,为学科的专业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张家口市专业教师资源虽然不是很丰富,只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榜样和辐射作用,利用当前网络资源和现代技术手段,完全有望带动全市科学教师的总体科学水平。
结语:本文通过对全市科学教师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以事实为依据,揭示了本地小学科学的问题,特别是“人”的各种因素差异,并提出了提升人本因素的举措,以期促进本地科学学科能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全面推进本地科学学科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