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对策研究

2023-05-09 06:27卢印思
中国科技投资 2023年15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污染土壤

摘要:在社会经济和工业不断发展背景下,建设项目开发对土壤及环境造成破坏。积极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为建设项目开发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减少对土壤环境的破坏。本文围绕工程案例,对化工类污染影响型项目的土壤环境评价工作系统性分析,从多个方面入手,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要求及实际工作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探讨化工类污染影响型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过程和工作要点,为其他项目实践操作提供路径指导。

关键词:污染;环境影响;土壤;对策

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可以有效预测和把握土壤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并为拟建项目科学合理布局和污染问题有效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然而,受到诸多因素影响,环评人员要加强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研究与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严格遵照相关规范要求予以落实,实现对土壤环境的有效保护。

一、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评价工作分析

(一)基本任务

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调查及对建设项目排放污染物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积累规律进行科学预测,并根据目前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计算出主要污染物可能对土壤环境产生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此实现对未来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的有效预测,为建设项目合理布局、应急措施、科学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最终实现土壤环境的有效保护。

(二)工作程序

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下:

一是准备阶段。在该阶段主要收集、整理和分析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资料。涉及内容有拟建项目规模、占地面积、地質要求、项目性质;项目地区土壤类型及地质构造资料;项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资料等。收集信息完成后,可以有效了解与分析拟建的建设项目可能会对当地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是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和环境影响识别。紧密围绕项目具体情况,监测分析土壤环境及其他环境指标,以有效识别建设项目对土壤及地质环境可能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些影响按照时段和性质分为建设阶段影响、运行阶段影响、不可逆影响、累积影响等。

三是土壤环境影响预测。在有效掌握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后,可以通过现有预测模型的应用、同类项目运营情况类比或定性分析等手段,以实现在一定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有效预测,根据预测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污染控制消除对策。

(三)评价内容

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工作内容包括:

一是收集分析拟建工程项目的基本资料,应将重点放在分析工程原、辅料和工艺流程、“三废”排放情况等方面,明确可能引发土壤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途径和主要污染因子。二是根据项目所属行业类型及土地利用规划判定评价工作等级。三是根据影响识别结果和评价工作等级确定评价范围,并确定影响预测的范围、时段、内容和方法。四是对项目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环境现状调查,包括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环境现状,采用均布性与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反映评价范围内的土壤环境现状。五是对于技改扩建项目,应根据监测调查掌握的土壤现有污染情况,并结合历史资料,重点调查可能受影响严重的区域。六是根据污染物进入土壤的类型、数量、途径等,设定预测情景,根据项目评价等级采用定量分析、定性描述或类比分析法,对污染物特征影子与关键因子在各种途径下进入土壤环境的累积、转化趋势进行细致分析,并依托所掌握信息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发展进行预测。七是根据现状调查与预测结果,给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是否可接受的结论,并结合项目特点,提出技术合理、经济可行的土壤防控措施,包括质量保障措施、源头控制措施、过程防控措施等;八是制定土壤环境跟踪监测措施,以便及时发现问题,便于生产企业采取补救措施。

(四)评价方法

在对污染影响型项目的土壤环境现状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基本工作内容,选取《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15618—2018)或《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规定的基本因子以及建设项目产生的特征因子,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对评价范围内的各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分析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在预测污染影响型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时,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属行业及影响程度,选择面源概化、一维非饱和溶质运移模型等开展定量分析,定性说明建设项目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及趋势,或类比同类型项目的生产运营实际现状分析项目建成运营后可能对周边土壤环境产生的影响。

二、实际工程案例

以浙江省某岛化工园区内某大型化工企业为例,拟建的六套化工装置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该项目中三套装置属于现有装置的产能扩建,另外三套装置为依托现有生产装置对下游化工产品的延伸,属于新建装置。

(一)工程概况

该项目主要是在已批复的乙烯生产规模中,进一步完善乙烯下游化工产品而进行的技改扩建。由于该项目实施可能会对周围土壤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在拟建之前需要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以更好地预测分析化工生产带给土壤的污染,并结合所得数据信息提前采取措施,使化工项目各项影响指标满足现行规范要求的标准,得到科学合理的实施。

(二)评价过程

1.准备阶段

在该化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阶段,笔者深入项目所在地实地勘查,并将重点放在现有项目的运营情况回顾统计,以及拟建项目拟选址现状、土壤质量情况、土壤利用现状等内容,通过前期实地勘察对地区土壤环境情况有全面综合的了解。同时,搜集该企业近三年内的运营情况、土壤监测资料和项目所在地的岩土勘察资料情况后,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范围、等级等评价要素予以确定。

根据现状调查,拟扩建项目的土壤环境影响类别为I类,项目占地范围为大型(>50hm2),拟选址现状及周边均为该企业自有用地,属于二类工业用地,周边无土壤环境保护目标分布,项目属于不敏感类型,综合判定该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项目组拟定开展评价的范围是技改项目拟选址区域向外扩散1km的区域,并兼顾总厂区现有工程可能影响的范围。

2.现状调查

根据前期勘察及《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36600—2018)中的规定,针对区域土壤pH值、45项常规指标及总石油烃进行质量调查,对土壤容重、孔隙比等指标委托进行实验室测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现评价区域内原为近海滩涂和水下浅滩,经围海、吹砂、削山填海形成的陆地区域,场地土壤据有均一性的特征,填海区柱状样采集的基本为砾石和沙粒,原先的山体经开山采石后仅剩下基岩,均无实质性土壤,且场地现状已经做好防腐、防渗、硬化处理,采样过程如开挖会破坏现有防渗层,无法按导则要求布设评价范围内5个柱状样点、2个表层样点及占地范围外6个表层样点的一级评价要求。在了解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管理要求后,根据总厂区的现有常规土壤跟踪监测点,布设4个柱状样点及占地范围外2个柱状样监测点,并结合历史土壤及地下水监测资料论证了土壤环境调查的代表性及变化趋势,分析各项监测指标均满足标准限值要求。

3.预测评价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 964—2018)的规定,应选择改扩建项目选址外扩1km的范围,并兼顾总厂区的影响范围。改扩建项目南面约200m的位置为岛屿边界,东、西、北面距离总厂界均>1km,最终将评价范围确定为总厂区厂界及外扩总厂区外下风向约300m的区域范围。在评价时段,确定重点预测项目建成运营期对土壤的影响。

在类型分析中,该化工项目建设施工阶段不会对周围土壤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评价重点在项目生产运行阶段。通过工程分析、总平面布置及影响途径分析,该项目装置区废气排放的大气沉降及原料罐、中间罐、集输管廊等区域的大气沉降、垂直渗透等可能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其中,大气沉降主要是装置区的废气焚烧处理过程中有组织排放产生的常规污染物因子,储罐储存、收发物料过程中的大、小呼吸产生的无组织排放中的特征因子。垂直渗透主要为原料罐、中间罐、集输管廊出现事故情况下的泄漏等。

对于大气沉降的进一步预测,其实际表现形式为连续性排放,可通过对土壤目标增长量进行有效预测并科学评价大气污染源的影响是否满足环境质量要求。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现有装置扩建的方面,本次评价通过对比现状监测结果及历史监测数据,分析投产运营对土壤影响的增量;对于新增装置扩建的方面,通过调查浙江省已正常运行四十余年的同行业类型,在装置规模类似、地理位置及土壤结构基本一致的前提下,对类比项目开展走访、调查,通过搜集历史监测资料、监测点位置定量分析装置投产对土壤影响的增量,并根据实际产量的不同进行等量类比分析确定项目投产后可能对周边土壤环境造成的影响。

对于垂直入渗的进一步预测,由于化工企业有严格的环境管理及防渗要求,出现垂直入渗的表现形式以事故状态下物料、废水泄漏造成的短期排放为主。因此将预测点设置在产生区域土壤范围内,通过对污染增长量预测分析,科学评价其带给土壤环境影响是否满足质量要求。

通过调查项目的物料在线量、操作温度及压力、物质分布,并参考国内外同类风险事故统计资料,分析项目可能出现的泄漏事故情形设定以及产生的风险泄漏量。在对污染物一次增加量计算分析时,该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采用公式,对泄漏可能产生对土壤造成影响的一次增量进行计算。式中,IS代表土壤特定物质增加量;LS代表土壤某种物质淋溶以后排放量;RS代表土壤某种物质经过径流的排放量;A和D分别代表项目预测评价范围和土壤实际厚度。

在评价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非饱和溶质运移研究模型进行分析,将之与实际场景相结合,实现对污染物渗透精准度的有效确定。执行时对表达式进行运用,和c分别表示土壤的含水率和污染物实际质量浓度,通过该数据描绘出污染物分布的纵向距离和渗透至土壤的具体时间;q表示渗透的速率,以此对土壤受污染状态进行科学判断。

(三)防范措施及跟踪监测

通过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深入分析评价范围内土壤质量情况后,围绕结果提出有效管控措施,针对项目可能发生的土壤污染,按照“源头控制、末端防治、污染监控、应急响应”相结合的原则提出防治措施,并从污染物的产生、入渗、扩散、应急响应全阶段风险控制。

在综合分析污染节点及影响途径后,为企业提出如下建议:厂区管线尽可能做到地上敷设,便于及时发现污染物跑冒滴漏;现有项目已分区防渗管理,针对各区域污染物的分布,划分重点污染防治区、一般污染防治区和非污染防治区,并对地面及地下管线进行防渗防腐处理;布设若干地下水监测井及土壤跟踪监测点,通过开展日常监测分析设备运营情况,以及开展事故状态下的应急监测,根据实际监测结果科学判定影响范围,为企业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等。

(四)最终结论

根据土壤环境影响的现状调查、科学预测和类比调查后,得出该工程的建设、运营对周边土壤环境影响可接受的结论:在正常工况下,通过历史资料搜集、现状调查及类比同类企业,项目的运营不会造成土壤环境质量超标;在非正常工况下,假设地面开裂,原辅料、污水等发生泄漏,污染物持续进入土壤中,根据土壤结构调查分析污染物可能在渗透性好的开山石渣层随雨水等下渗较快。由于项目原辅材料、主要产品及副产品等中包含非水相有机物,一旦发生污染物泄漏,轻非水相污染物易在地下水位附近聚集,重非水相污染物随时间可能迁移至底部淤泥层聚集、吸附,若无法及时处理将成为长期污染源并影响地下水环境。因此,综合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地下水流向,为建设单位编制土壤和地下水跟踪监测方案,并提出应做好日常土壤防护和地下水监测工作、环保设施及相关防渗系统定时检修维护、一旦发现污染物泄漏采取应急响应、截断污染源并根据污染情况采取土壤保护措施。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与分析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开展对策,主要是从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展开。在有效把握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任务、工作程序、评价内容等要点后,评价工作可以从了解工程概况、开展现状调查、预测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拟建工程项目可能带给土壤环境的影响,并根据所得评价结果采取应对措施进行管理控制,在减少土壤污染问题发生的同时,拟建工程项目也能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郑斯瑞.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决策探索(中),2020,(07):94.

[2]马飞.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预测和评价方法[J].环境与发展,2020,32(01):27+29.

[3]胡媛.化工項目污染影响型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注意事项[J].能源与节能,2022,(02):174-176.

[4]宋健.浅析污染影响型土壤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要点[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03):163-165.

[5]刘建国,马学礼,雷洋,张仁锋,秦运琦,许光照.燃煤电厂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探讨[J].环境影响评价,2021,43(06):46-50.

作者简介:卢印思(1986),男,湖南省吉首市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污染土壤
土壤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灵感的土壤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灵感的土壤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
养殖的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