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艳
(河南省濮阳广慈医院,河南 濮阳 457001)
大脑是中枢神经中使用最广泛、复杂的部分,能够调节器官功能、传递感觉、辨别方向等,是进行学习、记忆、交流等高级神经活动的物质根源[1]。大脑具有许多功能区,如语言、感觉、运动功能区等,各个功能区正常活动与相互配合,是维持人类生命、进行行为活动、从事各种学习、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保障。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管腔狭隘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与血流断供,从而导致以头晕目眩、昏迷、偏瘫及吞咽困难等症状为表现的疾病[2]。在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其中偏瘫对机体的危害很大,大脑局部缺血缺氧造成神经功能缺损,使患者丧失运动功能或感觉异常,难以随意运动,自理能力骤然下降;若合并吞咽困难、神经功能感觉减退或敏感过度、疼痛或温度感觉异常等,将会降低生活质量,极有可能合并心理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群健康[3]。
康复是使用有效的训练手段,预防或延缓残疾进程,减轻病情与残疾对机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常规护理模式更加侧重于针对疾病本身,容易忽视患者的需求,且时效性不佳,轻视了早期康复护理的意义与重要性,患者的生活质量不能得到有效干预与改善[4]。面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时,护理人员应以患者为中心,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手段干预,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健康与自信[5]。本文为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选取本院2021-01~2022-06收治的8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69~85岁,平均(76.89±2.38)岁,观察组男19例、女21例,年龄70~85岁,平均(77.06±1.69)岁,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1)患者符合《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6]中的诊断标准,确诊为脑梗死,并经外科检查判断为偏瘫。(2)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2)合并骨折、恶性肿瘤者。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1)监测生命体征、吸氧。(2)指导患者卧床休息,维持病室安静。(3)遵医嘱进行输液给药与治疗。(4)指导患者按时服用治疗药物。(5)健康宣教。严格限制亲友探视,保证患者睡眠质量与休息。指导家属准备饮食时注意营养搭配,对于不能进食者给予饲管饮食。(6)心理护理。鼓励患者保持良好心情与遵循医嘱进行康复训练,帮助其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利用输液或查房的时机观察患者表情与动作,及时获取病情与患者内心需求信息,并给予回应。(7)遵医嘱进行康复锻炼。
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1)入院后。①护理人员与医生相互配合对患者进行查体,根据一般资料评估并记录患者病情与肢体功能障碍程度。②使用图画、视频、模型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脑梗塞原理与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意义、重要性等。③为患者营造舒服、安全、安静的病室环境。④向其举例成功案例,增强患者康复自信心与依从性。(2)治疗期。①卧床初期时,指导患者摆放患肢功能位,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协助患者或告知家属进行卧位更换与翻身,1次/2h。②将软枕垫于患肢下方并保持屈髋位。根据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程度与类型,示范与教导家属对患者全身大小关节进行被动运动,包括伸膝、屈肘、腕踝关节活动、手指关节活动等练习,注意避免活动范围超过正常生理弧度20%;教导家属对患者局部肌肉进行按摩,包括轻捏、按揉、推拿等,力度不可过大。3次/d,15~20min/次;使用充气压力泵,2次/d,15min/次。③卧床稳定期。注重开展主动运动,协助患者行坐位但避免下床,指导其进行举手、梳头、刷牙等简单训练;进行肘、髋、肩关节活动,练习屈、伸、外旋与内展;指导练习双手与双足的抓握活动。3次/d,15~20min/次。④康复期。指导家属协助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平衡训练,先行坐位,使患者自行做出上肢与下肢上抬平举动作,维持5s;协助患者行站位,进行站立、踮脚前迈、踏步、挪动等训练;协助患者依靠床旁、栏杆、康复训练器、拐杖等工具进行行走练习。2次/d,30min/次。⑤吞咽功能。趋于清醒患者,使用注射器抽取少量温水,注入患者嘴角1~2mL,刺激吞咽反射;清醒但不能坐位患者,将床头摇高30°,将垫枕垫于头下使头前屈,指导其吞咽时头偏向健侧;清醒并能坐位患者,指导其进食时头略前屈,交替进行吞咽与空吞咽,吞咽时做出点头样动作。⑥言语功能。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由简至繁、循序渐进的语言康复训练。引导患者模仿口型与发音进行发声与声调练习;可制作便于理解的动画卡片,根据患者内心需求,练习家人名字、指令性词语等简短词汇;为患者播放词语录音,使其听后重复录音内容。3次/d,20~30min/次。每次训练前后都应测量血压。(3)出院前。①再次向患者及其家属巩固早期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嘱咐出院后也应按计划定时练习。②向其家属推荐本科室公众号,并及时推送最新相关理念。
(1)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分表对两组上下肢功能进行评估,上肢66分制,下肢34分制;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估两组生活能力,百分制。两表均分数与能力呈正相关。(2)神经功能。使用中枢损伤严重程度量表(MESSS)与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其中MESSS共7个条目,45分制,≤15分为轻型、16~30分为中型、≥31分为重型;NIHSS共11个条目,42分,如遇重症患者无法配合协调运动时,最高分为40分,分数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3)生活质量。使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评估两组社会关系(40分制)、环境影响(40分制)、心理因素(30分制)、生理因素(35分制)。得分与生存质量呈正相关。
护理前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对比分)
护理前两组对比(P>0.05),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功能对比分)
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
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以健康机体为基础支持,脑梗死患者发作后发生偏瘫,多表现为行为、言语、意识等障碍,对患者日常活动造成严重的影响,大部分患者会丧失自理能力或生活质量下降[7]。早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可以促使大脑皮层功能区重新整合与运行,支持机体活动时的能动性与协调性,并且骨骼与肌肉的正常使用又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输出与输入功能,从而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8]。护理质量能够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及时阻止功能障碍的进行与发展,并为后续系统康复训练提供保障。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与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在大脑中起主导作用,能够控制与调节机体各器官与系统的活动。机体各项功能在大脑皮质上均有对应定位,该部位受损坏死即可影响功能正常[9]。偏瘫患者最常出现言语、肢体、进食障碍,从而使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降低。并且由于活动受限,患者长期卧床,活动量减少等可导致全身功能废退与大脑区域功能继发恶化[10]。观察组根据患者自身恢复情况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尽早科学有效地促进神经功能重组,激发残存脑细胞活动功能,及时阻断与改善脑梗塞进展与中枢损伤严重程度,从而预防残疾发生或减轻残疾影响[11]。从患者入院时,应该使其重视把握黄金恢复期的意义。指导患者尽早根据卧床分期开展被动活动、床上主动活动、床下主动活动、平衡练习、吞咽与言语练习,能够减轻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受限程度、预防功能障碍的后继发生并促进恢复[12]。早期通过具有可塑性的强化训练能够促使患者的动作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为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与提高其生存质量进行铺垫与支持。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升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降低神经功能损害,生活质量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