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入路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研究①

2023-05-09 05:49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3年2期
关键词:弧形入路胫骨

樊 毅

(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 河南 驻马店 463000)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fracture of tibial plateau,FTP))多为外力暴击引发,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膝关节功能障碍。手术是治疗外侧FTP的有效手段之一,但若处理不当易导致患者出现畸形愈合、创伤关节炎等并发症,不利于预后。因此,选择合理的入路方式治疗后外侧FTP显得尤为重要。后外侧倒“L”形入路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是常见的治疗后外侧FTP的入路方式,但这两种入路方式各有优缺点,具体何种入路方式应用价值更高尚未明确。其中后外侧倒“L”形入路虽外侧窗视野良好,但转角处的皮肤容易坏死[1]。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虽具有微创、操作简便等优势,但该入路方式的外侧暴露距离受限,且切口处易出现黏连情况[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观察后外侧倒“L”形入路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治疗外侧FTP的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02~2021-01本院收治的80例后外侧FTP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1)纳入标准:①经X线检查确诊为后外侧FTP;②凝血功能正常;③新鲜骨折;④患者均在本院接收手术治疗,术后定期至医院接受随访,至少随访3个月。(2)排除标准:①存在胫骨平台手术史者;②合并精神异常者;③合并其他膝关节骨折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A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28~53岁,平均(42.16±3.42)岁;Schatzker分型:Ⅰ型13例,Ⅱ型15例,Ⅲ型12例;体质量指数18.2~25.9kg/m2,平均(22.13±1.01)kg/m2。B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7~53岁,平均(42.05±3.40)岁;Schatzk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17例,Ⅲ型11例;体质量指数18.1~26.3kg/m2,平均(22.15±1.02)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取健侧侧卧漂浮体位,常规消毒、铺巾,全身麻醉后,A组接受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施术者自患者腘窝中点向外缘做横切,而后以90°角向下,沿腓肠肌外侧头外缘纵向延伸,作一约10~12cm切口,之后逐层解剖,充分暴露骨折部分后,复位骨折部位,并以T型钢板进行固定,在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止血并逐层缝合,留置负压引流管。B组接受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施术者自患者后外侧关节线约7cm处,斜向后下方,弧形绕过患者腓骨小头,并沿腓骨后内侧缘向下作一约8cm的直切口。后续操作与A组一致。术后进行局部冷敷、经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唑林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生产批号:20190102,规格:1.0g)1.0g预防感染,并协助患者进行肢体功能锻炼。

1.2.2 评估方法:(1)手术相关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以及膝关节屈曲度等指标。(2)膝关节功能: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Lyshom膝关节评分(lyshom knee scale,LKS)[3]评估两组膝关节功能,该量表包括跛行、支撑、肿胀等8个评分项目,每个项目得分0~25分,总分为各项目得分之和,共计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术后3个月,参考De Coster分级标准[4]评估患者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包括优:解剖复位;良:移位<2cm;差:移位>2cm。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完全负重时间以及膝关节屈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对比

两组术前LK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KS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LKS评分对比分)

2.3 两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对比

B组术后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对比[n=40,n(%)]

3 讨论

后外侧FTP虽在临床中较为少见,但胫骨平台作为膝关节的重要承重结构,一旦出现骨折,对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极大,需积极进行治疗。目前,临床多通过手术进行解剖复位和骨折固定,但手术可选择的入路方式较多,且各具特色,目前在手术入路方式的选择上仍存在争议[5]。本研究旨在对常见的后外侧倒“L”形入路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进行对比。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术后3个月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优于A组,表明相较于后外侧倒“L”形入路,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更利于后外侧FTP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分析其原因在于,后外侧倒“L”形入路是经腓肠肌外侧头外缘做切口的入路方式,更容易暴露胫骨平台外侧端,且L型切口的设计使得固定钢板置入对患者膝关节结构的损伤更小,利于患者膝关节的恢复[6,7]。但该入路切口易触及患者神经血管,使得手术视野暴露有限,且限制固定钢板的长度,从而导致固定钢板的稳定性较差,进而使得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情况不理想[8,9]。而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主要经后外侧关节线斜向下方向做切口,弧形绕过患者腓骨小头。该入路方式优势在于:切口较为贴合健侧侧卧漂浮体位,且术中可依据患者的实际需求进行体位调整;其次,该入路是从深筋膜下肌肉间隙进入,不仅可减轻患者骨折部位组织的损伤,且可保护患者骨折部位组织[10]。此外,该入路方式的视野较广,可在直视下复位并抬高胫骨关节面,从而更利于骨折部位的解剖复位和固定,进而使得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复位更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两组LKS评分高于术前,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表明后外侧倒“L”形入路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在后外侧FTP患者中应用,在手术指标、促进患者膝关节恢复方面无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后外侧倒“L”形入路与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在骨折部位复位、固定方面的方式相同,使得两种入路在手术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无显著区别。

综上所述,相较于后外侧倒“L”形入路,反弧形双肌间隙入路在后外侧FTP患者中应用效果更好,更利于患者胫骨平台关节面复位。

猜你喜欢
弧形入路胫骨
为什么彩虹是弧形的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彩虹为什么是弧形的
不同手术入路(外侧、后外侧)治疗外踝骨折的对比
前外侧入路结合Kocher入路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疗效观察
前后联合入路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中间入路与外侧入路行单侧甲状腺叶全切除术的对比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天上的彩虹为什么总是呈现弧形?
多功能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近端关节外骨折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