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 琳 张 花
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疾病之一,病毒、细菌等致病菌入侵呼吸道引起肺泡毛细血管水肿、充血引发炎症,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口吐白沫等症状,严重时可发生呼吸衰竭、心功能不全、坏死性小肠炎、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新生儿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传统治疗护理根据病原学特点对患儿进行抗感染、一般气道护理,但临床效果不理想[2]。因此,科学的氧疗干预和气道护理管理是保障新生儿预后的重要方案[3]。研究表明[4],不同体位干预对新生儿护理效果具有重要影响。新生儿住院期间常采用仰卧位,有利于观察病情变化以及呼吸道管理。俯卧位易导致新生儿呼吸道分泌物聚集,堵塞呼吸道,且长期维持同一体位影响新生儿血液循环,不利于新生儿康复[5]。ABCD气道分级护理是近年来临床护理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新方法,在急性肺损伤新生儿中有较好疗效,但在新生儿肺炎通气期间的护理研究较少[6]。我院将ABCD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干预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现报告如下。
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9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临床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7]并确诊;胸片显示两肺纹理增深、模糊;新生儿出生后8~30天;新生儿家属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颅内出血;伴有恶性肿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平均日龄(17.83±3.19)d,平均体重(4.26±1.53)kg;肺炎类型:羊水吸入17例,胎粪吸入18例,感染10例。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2例;平均日龄(18.34±2.31)d,平均体重(4.31±1.62)kg;肺炎类型:羊水吸入18例,胎粪吸入10例,感染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给予补液支持治疗,采用心电监护仪对新生儿进行持续监测。对照组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加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
1.2.1成立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小组 选取1名护士长及4名责任护士组成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小组,由护士长任小组长。小组定期组织有关体位护理相关知识和ABCD气道分级护理操作的学习,掌握转变体位护理具体实施内容以及效果等。小组成员通过临床实践经验,结合检索国内外文献库筛选优质文献结果,讨论制定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方案,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及遇到的问题,定期召开小组总结会并完善方案。
1.2.2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 ABCD气道分级护理:(1)采用气道分级评分表[8]对新生儿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分泌物粘稠度、分泌物量以及咳嗽反应,分值为1~15分。根据评分标准可将新生儿气道护理分为4个等级,即A级 11~15分,B级7~10分,C级4~6分,D级1~3分。A级:对新生儿给予高度重视,每2h进行震颤、叩击、体位引流、吸痰一次;B级:每4h叩击、震颤、体位引流、吸痰一次;C级:每6h叩击、震颤、体位引流、吸痰一次;D级:每8h叩击、震颤、体位引流、吸痰一次。体位护理:(1)仰卧位。保持新生儿头高足低呈斜坡位,坡度为30°为宜,将头部偏向一侧,双手上举呈自然弯曲状态放置于头部两侧,双足呈蛙式,自然分开向外弯曲,臀部垫一个软垫,该体位维持30min后,转变为自由体位。(2)左、右侧卧位。自由体位3h后将新生儿调整为头高足低左侧卧位,角度为30°,维持体位30min后调整为自由体位,间隔3h后转为头高足低右侧卧位;(3)俯卧位。间隔3h后转为头高足低俯卧位,倾斜角度保持15°为宜,维持体位30min后转为自由体位。体位转变时护理人员使用手掌对新生儿进行背部叩击,帮助新生儿痰液排出,叩击遵循由下而上、由外而内的原则,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1)血气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周后血气指标情况,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2)临床症状:比较两组干预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包括退热时间、咳嗽咳痰停止时间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3)并发症:比较两组干预2周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气管导管脱出、胸外伤、感染等。
表1 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情况的比较
表2 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的比较
表3 两组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n(%)
新生儿肺炎是一种常见新生儿疾病,死亡率较高,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儿童死于新生儿肺炎[9]。该病主要导致新生儿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严重时可造成呼吸衰竭,因此改善通气是治疗该疾病的重要措施[10]。新生儿在治疗期间如长期保持同一体位,易造成痰液滞于气管中,不利于局部血液循环的同时也对通气治疗疗效产生不良影响[11-12]。有创呼吸机机械通气可造成肺损伤,无创通气对肺损伤远远小于有创通气,但仍存在鼻塞难固定、气压伤、不便护理等不足[13]。在常规护理中往往集中于饮食、用药、健康教育等疾病治疗和控制方面,忽略了新生儿治疗过程舒适度,护理效果难以达到预期[14]。本研究将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应用于新生儿肺炎临床护理中,通过成立干预小组,从体位护理和分级护理两个方面对新生儿进行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为转变体位护理可有效将支气管中的分泌物通过重力作用将其移动到大气道,再通过护理人员叩背促进分泌物排出,达到了较为理想的分泌物排除效果,促进新生儿临床症状改善[15]。同时,气道护理分级打破传统护理模式,从病情分级、医护资源分配等方面对新生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更具人性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更加符合新生儿护理需求,继而有效改善新生儿临床症状,与杨丽等[16]研究结果一致。
新生儿因独特呼吸系统生理特征或外界等因素易感染肺炎,且在治疗过程中常规仰卧位虽有利于新生儿接受通气治疗、观察病情,但仰卧位时气道呈水平、斜坡位,痰液等分泌物难以排出体外,长时间滞留气道中易造成气道堵塞,加重病情,严重时新生儿胃内容物易反流至气道中[17]。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可能为气道分级护理能准确判断新生儿病情程度,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策略,改善血气指标,同时转变体位护理可锻炼新生儿膈肌力量,改善通气功能,也可减轻肺后叶充血及水肿等状况,促进血液循环,有效纠正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吴雅萍等[18]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ABCD气道护理分级联合体位护理可显著改善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纠正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