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蒙蒙 谢蓬勃
红色是江西的本色,四大摇篮诞生在江西,党史上的许多重大事件都发生在这里,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中国革命相伴相生的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新闻也诞生在这里,更为耀眼的是,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之后,毛泽东主席欣然为《江西日报》题写报头,表达了毛主席对江西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热情关怀和鼓励。
革命道路在这里开辟,人民军队在这里创建,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工人运动在这里书写……江西,到处都留存着血与火的深情记忆,是一片孕育着厚重革命文化传统的红土地,是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圣地。据不完全统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
毋庸讳言,江西是“红色新闻”的摇篮,在中国“红色新闻”的史册上,无疑闪耀着“江西红”,跨越时空,永放光芒,激励着今天的新闻人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江西是红色新闻的摇篮
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和瑞金红色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批新闻机构和红色报刊,就在革命根据地诞生,为中国革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苏区革命时期这块红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色中华》报、红色中华通讯社、《斗争》周刊、《红星》报、《苏区工人》报、《青年实话报》和《少年先锋》报等27家中央报纸和通讯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报和《红星》报。
1931年11月7日诞生于江西瑞金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新华社的前身。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红中社编辑的《每日电讯》,是送党内领导同志参阅的,今天家喻户晓的《参考消息》即由此而来。
《红色中华》报,1931年12月11日在江西瑞金叶坪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发行量最高时达4万多份,超过了当时国统区《大公报》的发行量。红军长征后,还在当地秘密出版了4个多月。该报是这一时期发行量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报纸。作为苏维埃政权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对执政理念的探索和实践。
《红星》报,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军事委员会的机关报(是《解放军报》的前身),1931年12月创刊于江西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1933年8月,邓小平同志任主编。在红军长征中,是当时唯一宣传报道长征、记载长征的军委机关报,对于研究红军长征史,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透过一份《红星》报回顾中央红军那段艰苦卓绝的战争岁月,能感知到共产党人于逆境中前行的乐观精神,更能激励后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砥砺前行。
《红色江西》报,1934年6月11日创刊于江西苏区,报头上标有“江西省一级机关报”,实际上是中共江西省委机关报的雏形。
这些由中国共产党人主办的通讯社、报刊,曾经为建设红色政权,宣传党的政治主张,唤醒、鼓舞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创建红色新闻和红色新闻队伍,起到了拓荒者的作用。这些同时代的红色报刊社,开创了红色新闻的历史,使江西成为红色新闻的摇篮。
新中国新闻事业的一系列思想、作风与传统,无不是从红色革命根据地发源的。所以,从新闻方面讲,江西也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摇篮。
《江西日报》初创充满着红色印记
1.前身《南昌新闻》在炮火声中诞生
历史需要新闻,新闻见证历史。《江西日报》的诞生,与全国绝大多数省级党报一样,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国胜利、中华民族经过长期奋斗浴火新生的产物。这是一个扭转乾坤、改天换地的伟大时代。
1949年5月22日,伴随着炮火的硝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第十三军解放了南昌。时隔2天,即5月25日,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以新华社随军记者为主力创办报纸《南昌新闻》,新华社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分社社长穆欣兼任南昌新闻社社长,第四兵团分社第13军支社社长冯牧为总编辑。
在这份对开两版的《南昌新闻》报纸上,刊登了南昌举行庆祝解放的盛会和上海、青岛等地解放的消息,及时报道解放战争的胜利形势及国内外要闻;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以来到南昌解放期间的大量通讯、报告、战斗故事,宣传我军的巨大胜利、指战员的勇敢善战和新区人民欢迎我军的感人事迹。报纸通过报贩零售发行,市民们以惊喜的心情争相购买和传阅。《南昌新闻》从5月25日至6月6日,共出版了13期。起初每天对开两版,5月31日起改为对开四版。6月7日,《江西日报》创刊,《南昌新闻》停刊。
2.创办初期凸显军人力量
陈赓是第四兵团的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新华社第四兵团分社集合了他麾下的新闻精锐,涌现了一大批非常优秀的战地记者,这些人一手握枪杆一手拿笔杆,历经战火和硝烟的洗礼。1949年5月24日,第四兵团派出第13军政委刘有光和兵团政治部副主任胡荣贵率领工作组进入南昌,穆欣、冯牧所在的新华社第四兵团随同进城。工作组决定立即筹办出版《南昌新闻》报,以满足南昌军民的迫切需要。穆欣、冯牧率领第四兵团分社、第13军支社总计约20人进驻位于豫章公园(近豫章后街附近)的《江西民国日报》社,挂牌“南昌新闻社”。陈赓在当年6月2日的日记里曾说:“检阅南昌出版报纸,尚无原则错误之处,但对读者答复栏之诸问题,尚欠充足说明理由。”能有这样的评价,对办报人员是极大的鼓励。
早在大军南下之前,中央就决定由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陈正人任江西省委书记,并指示他提前做好办报的各项准备工作。陈正人在延安曾参加过《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有办好党报的实践与经验。在他的积极筹划下,抽调了时任《中原日报》副总编辑莫循、《开封日报》副社长戴邦,以及刘寒影、徐勉一、赵明德、林敏、马秋芸、董武魁、王克弱等干部和印刷、排版、电务骨干等主要人员,随赴任的省委领导同时赶到南昌。也就是说,几乎是在《南昌新闻》创刊的同时,来自吉林、哈尔滨、开封、冀南等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队伍,也正随着人民解放军的进军步伐,日夜兼程南下,辗转赶赴南昌。6月6日,以陳正人为主任的南昌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陈赓受邀进城。在与南昌新闻社的穆欣、冯牧等人见面时,陈赓表示对《南昌新闻》以及这段时间的新闻报道工作还算满意。陈赓一向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南昌新闻社的工作人员听到此评价都感到很高兴。
6月6日,《南昌新闻》完成历史使命,奉命停刊,穆欣和冯牧等人继续随军西进,将报纸移交给江西日报社首任社长莫循。第二天,《江西日报》创刊,报头为首任江西省委书记陈正人书写。与之合署办公的新华社江西分社也于当天挂牌,社长由江西日报社副社长戴邦兼任。1950年7月15日,江西日报社与新华社江西分社奉命分开,当日报纸上有消息报道。
3.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报头
1949年9月1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主席邵式平同志为华中解放区的代表,同黄克诚、陈再道、吴芝圃、潘梓年、刘子久、谭余保等同志一道从武汉动身,前往北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0月1日,邵式平同志在全国政协会议结束并参加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之后,就向中央提出要求,希望在回江西之前,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能够接见并对江西的工作作指示。10月5日深夜,毛主席办公室打来电话通知他:“毛主席定于10月6日凌晨3时整召见邵式平同志,请邵在住处等候,两点多钟会派车来接。”
2时40分,车子准时到了,邵式平同志即乘车前往毛主席住处丰泽园。从3时一直汇报到清晨6点多钟,回来已是早晨7点多钟。邵式平同志说,他详细汇报了江西解放4个多月的工作情况,并听取了毛主席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许多重要指示。中央认为江西是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老根据地,只要加强宣传和统战工作,团结动员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工作是好做的。当前主要是动员全省人民支援前线,尽快解放整个华南地区。当毛主席提出要加强宣传工作,办好《江西日报》时,邵式平同志立即提出要求说:江西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非常想念毛主席、刘少奇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朱总司令,怀念八一起义、井冈山斗争、安源工人运动以及瑞金中华苏维埃时期的老首长、老同志,请主席为《江西日报》题写个报头。毛主席当即愉快地答应了,并说,明后天写好立即派人送到你的住处。10月8日上午,毛主席就把写好的报头送来了。在一张八开的白宣纸上用毛笔横着写了“江西日报”四个字,竖着又写了“江西日报”四个字,并在左下方写了几个小字:“式平同志,请你挑选一下。”邵式平同志看了立即嘱咐工作人员放在公文包里,好好保管。
10月11日,在全国政协会议秘书处的统一安排下,邵式平同志和华中地区、第四野战军、第二野战军的代表以及部分特邀代表一道,乘京广专列(专门为政协委员安排的)于14日下午6时回到南昌。当天晚上,邵式平同志便安排工作人员把毛主席亲笔为《江西日报》题写的报头送到江西日报社,亲手交给了莫循同志。经过报社领导和同志们的挑选、放大和制版,《江西日报》于10月24日换上了毛主席亲笔题写的报头,表达了毛主席对江西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的热情关怀和鼓励。一直沿用至今,江西人民倍加珍惜。
今天的《江西日报》,牢记领袖的关怀,高举伟大思想旗帜,擦亮党媒政治底色,对标一流,奋勇争先,奋力打造全国一流省级党报集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简介】练蒙蒙,江西日報社副社长,高级编辑;谢蓬勃,江西日报社新闻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黄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