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方志敏的武装斗争思想

2023-05-09 18:05:01祝登山汪雪平江琛
党史文苑 2023年4期
关键词:弋阳方志敏根据地

祝登山 汪雪平 江琛

方志敏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集中体现在积极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革命实践中,善于从艰苦卓绝的武装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从而走出了一条“巩固的向前发展”“波浪式向前扩大”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对我党的武装斗争思想及其理论的创立、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形成的基础

1.身处黑暗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出生于弋阳县漆工镇湖塘村,全村八十余户,欠债朝不保夕的就有70余户。方家虽能自给自足,但也深受苛捐杂税和资本工业的压榨和盘剥。30余口人耕作200余亩田,每年不仅需缴纳200余石的租金,还需缴纳盐税、烟捐、摊派等。因此,方家男子只准许上三年私塾,即出来种田,“认识自己的名字,记得来工匠帐就算了”,方志敏考上九江南伟烈学校后,因家中欠下700大洋的巨债,不得不退学。方志敏在信中这样写道:“读书不成,只为家贫”。方志敏生于农村,长在农村,熟谙赣东北以及中国当时农村的客观实际,感同身受农民受到的剥削和压迫。他是黑暗的憎恶者,是光明的渴求者。在弋阳县立高小求学时,就与邵式平等组织了以“铲除邪恶,追求光明”为宗旨的九区青年社,在多年与土豪劣绅的斗争中,他逐渐意识到,不去团结群众,斗争就不会成功,只有深入到群众中,才能凝聚起斗争的力量。

2.无比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和九江南伟烈学校学习的方志敏逐渐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在研读了《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理论书籍后,逐步从热血青年向阶级觉悟的爱国青年发展,从为家庭和个人未来思虑,升华为为无产而可怜的兄弟们忧虑。1922年秋,方志敏从九江南伟烈学校退学时说:“无论如何,我是不会相信基督教的,现在,我也不愿再读那些无意义的书,我要实际地去做革命工作了。”1922年8月,方志敏在上海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团员调查表上,关于信仰一栏,他填写的是“马克思主义”,明确表示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在评述社会现状一栏,他写道:“对于现在的社会,是深恶而痛恨的,除了革命,再无他想。”1924年3月,经赵醒侬介绍,方志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他用一生捍卫了极尊贵的名词——共产党员。

3.对中国革命实质的深刻理解。第一次国共合作后,方志敏投身到大革命浪潮中,1925年7月国民党江西省党部成立,方志敏当选为执行委员兼农民部长,开始了他领导农民运动的生涯。1926年4月,方志敏以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农民部长身份,到广州出席全国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并与毛泽东和彭湃首次会面。1927年2月江西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上方志敏当选为(第一)常务委员兼秘书长,不久后在党的“五大”上,方志敏坚决支持毛泽东提出的开展农民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建立工农政权的主张。在长时间农民运动工作中,方志敏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发展,在《反右运动与吾人》中其写道:“中国农民运动所以占中国国民革命中极重要的地位,因为中国尚在农业经济时代,农民生产占全生产百分之九十,其人数占百分之八十以上,故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二、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形成

1.逐步认识到加强农民革命武装的重要性。党的“三大”和“四大”,分别提出了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和工农联盟的问题,以方志敏为代表的一批共产党人开始了如何发动农民、推进工农联盟的探索。1925年冬在家乡创建漆工农民协会时就指出:要使农民能够打倒土豪劣绅,各地农民就一定要武装起来,被压迫的工农群众如果没有自己的武装,就没有一切;适时在齐川源村开展“打土豪,减租减债”斗争中,利用武力镇压反动地主。在1927年上半年国民党右派开始侵蚀农民革命武装成果之时,方志敏坚定不移,从实际出发,敢于较量与斗争,坚决反对国民党中央党部删除“举办农民自卫军”的条款,顶住了党内右派的压力,建立起了一支从省到县拥有一百余枪直属省农协会的农民自卫军。

2.积极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列宁曾强调:“红军比什么都重要。苏维埃俄国的每个组织都要始终把军队问题放在第一位。”领导权是关乎实现阶级目标的重要支撑,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建军理论的首要问题。方志敏在创建江西农民武装的实践中,初步认识到武装领导权的重要。1926年秋,北伐军占领南昌、九江后,方志敏即指示弋阳漆工镇党支部:夺取枪支,掌握地方政权,实行一切权力收归农会。在北伐军不断胜利进军的形势下,方志敏从革命客观实际出发,敢于直面矛盾,对党内右倾领导人只强调群众工作,不许党员当官的指令保持审慎态度,力主派党内同志掌握地方政权和武装,他支持委任雷夏、邹秀峰和吴先民任漆工镇巡官、横峰县长和公安局局长。在主持江西农运训练班时,规定既要学习革命理论和农运知识,还要学习军事知识,进行军事训练,这为党培养了一大批懂军事的农运干部。特别是在1927年2月江西省农民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问题上,方志敏即电请示中央农委书记毛泽东后,坚决反对蒋介石指令圈定省农协委员名单,挫败了蒋介石篡夺江西农协会领导权的阴谋。

3.堅信中国革命必将迎来最终胜利。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方志敏是较早认识到并将之付诸实践的先行者。大革命失败后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屠杀,中国革命该何去何从,中国共产党人是否应该放弃自己的信仰,投入反动派的怀抱呢?此时在吉安领导减租运动的方志敏,虽然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却异常坚定,“资本主义的社会必然要覆灭,代之而起的,必然是共产主义,反革命必然要失败,革命也一定要得到最后的胜利。”他决定潜回家乡弋阳“重起炉灶,再来干吧!”。回到弋阳后,方志敏立即恢复和组建党支部,成立中共弋阳区委,陆续发动弋阳九区和横峰年关暴动。为了扩大暴动成果,1928年1月上旬领导指挥弋横暴动,积极推行“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国民匪党;铲除贪官污吏,肃清劣绅地主;平债均分田地,建立劳农政权”的暴动纲领,农民革命团分六路纵队震动赣鄱大地,逐步形成了“工农割据武装”局面。赣东北共产党人因此开启了根据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序幕,根据地也一步步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赣,成为中央苏区重要的侧翼,被誉为“坚强的苏维埃阵地”。

三、方志敏武装斗争思想的主要内涵

1.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践行政治建军。马克思主义建军的一条基本原则是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8年1月2日窖头会议上,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成立,并成立暴动指挥部,方志敏任书记兼总指挥,会议确定党的领导群众斗争,也保证了一切军事行动都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无论是1930年8月红十军第一次出击赣北,还是1933年1月红十军南渡信江奔赴中央苏区,抑或是1934年11月率领红十军团继续北上抗日,方志敏都始终坚决服从党中央。他说:“下了决心去完成党所给我的任务,党要我做什么事,虽死不辞”。

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赣东北红军的主体是农民,如何让农民军队成为无产阶级军队,这是方志敏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方志敏除在组织上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外,也探索推行政治工作,尤其是支部建在连队。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时期,10个连队“士兵支部有16个”;红十军时期,据1931年5月统计,建有支部60个;据1932年11月统计,建有支部160个。此外,从团部到军部,都建立了党的委员会。赣东北红军实行政治委员制,连队有政治指导,团以上还设立政治部,建立了政治工作制度,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1934年2月,方志敏在撰写的《建设我们铁的红军》一文,提出建设红军铁军的主要条件就是“十百倍的加强政治工作”,文中指出:“红军政治机关必须有计划地有步骤地进行对红色战士政治教育和训练,特别是要注意经常的政治工作的执行。”同时强调,“以政治工作保障军事技术的提高”,是“红军中目前最重要的工作”。

2.实行农村包围城市,始终坚持有根据地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是从不断从挫折和成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鄱阳风雨山会上,方志敏获悉了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便与省特派员商议弋阳发动秋收起义问题,9月方志敏制定弋阳的秋收暴动计划,即先攻下弋阳城,以城为根据地。相同时期的湘赣边秋收起义,也是决定向城市进军,受挫后才由毛泽东率领上了井冈山,赣东北也没有例外,最后秋暴未成村先毁。但方志敏和毛泽东一样,在实践中修正思想,调整了方向,把目标由城市转到了农村。两个月后方志敏又领导发动九区暴动,攻下烈桥,赤化了弋阳九区,赤色的九区就是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发源地,这也是方志敏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起点。1928年6月25日,在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生死存亡之时,召开的方胜峰会议上,方志敏等赣东北共产党人坚决反对逃跑主义和盲动游击主义,提出了“坚持根据地斗争、依靠群众、与群众共存亡”的主张,从这时起,红旗漫卷,赣东北根据地不断走向胜利,成为全国六大苏区之一。

3.注重统筹兼顾,把武装斗争与土地革命相结合。弋横暴动遭受挫折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没有很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生存所依,农民最大的希望是土地,没有实际上解决土地就让群众失去了长期坚持斗争的热情和决心。1928年5、6月间,弋阳县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和横峰县苏维埃政府,就依据《土地分配法》《平债法》给苏区农民分田、地平租债,是年冬天苏区农民群众还主动向苏维埃政府上交了土地税。针对一些苏区分田地的问题,避免出现瞒田,分田不公道、自私自利等情况。1928年11月,方志敏又提出了土地分配的原则:没收豪绅地主和一切封建祠堂庙宇的全部土地,以村为单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不反对苏维埃政权者均有分得土地之权;在谁种谁收的基础上,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这些政策有别其他苏区的土地政策,避免了“左”倾错误将地主阶级推到绝对对立方面,斗争又团结大多数,确保苏区内群众稳定。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根据赣东北实际,苏维埃政府又陆续颁布《信江特区苏维埃补充土地法》《信江特区苏维埃土地临时使用法》,其中纳入了:“分配的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可以出租出典,可以雇人耕种”“交纳土地税”等条文。这些都是赣东北根据地在法律上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解决了土地政策中的地权问题,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从而反哺苏区武装斗争,推动了根据地建设。

4.善于在斗争实践中总结,构建了“三位一体”人民武装体系。“三位一体”即正规红军、地方红军和群众武装相结合。1928年2月,农民革命团会攻葛源之战失败后,弋横暴动受到了重大挫折,濒临失败。方志敏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转变斗争策略,转移到磨盘山打游击战:首先集中20人在齐川源创建赣东第一支正规红军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十四团一营一连;第二是把各村暴动的骨干先进分子组织起来,就地坚持斗争,镇压反动分子;第三是在白区开展“白皮红心”的群众政策,配合工农红军打击敌人。这是赣东北根据地波浪式向前发展的基础,也是“三位一体”人民武装体系的雏型。赣东北根据地在五次局部反“围剿”中不断胜利也不断成长壮大,在袭取景德镇后,1930年7月正式扩建成红十军。第四次反“围剿”时,赣东北根據地已建成正规红军红十军,地方武装赤色警卫师、闽北独立师、信抚独立团、各县独立营,群众武装赤卫队、少年先锋队组织的武装体系,其中正规红军与地方红军3万多人,群众武装由苏区16岁至45岁的骨干组成。赣东北苏区群众在反“围剿”作战中运用“眺高、守夜、打号铳”“空室清野”“地雷战”等斗争形式配合红军战,这些措施往往让敌人找不到头绪。国民党《清乡报告》中记载:“进入赣东区域,军队如入沙漠,无从栖身觅食”。

【参考文献】

[1]方志敏思想与精神品质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闽浙皖赣苏区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3]方志敏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方志敏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祝登山,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师;汪雪平,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师;江  琛,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教师。

责任编辑/危春勇

猜你喜欢
弋阳方志敏根据地
《弋阳老街四川》水粉
艺术大观(2023年3期)2023-06-26 12:52:39
“万名文艺家下基层”走进弋阳
心声歌刊(2021年3期)2021-12-02 10:45:57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花生壳上的激情人生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红土地(2019年10期)2019-10-30 03:35:12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弋阳子弟”踏歌来
——弋阳腔传统曲牌抢救性录音
影剧新作(2017年4期)2017-03-22 05:47:18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红土地(2016年12期)2017-01-15 13:46:53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